苏联内务部长当年为什么差点逮捕安德罗波夫
迪丽瓦拉
2024-11-27 05:13:38
0

原标题:苏联内务部长当年为什么差点逮捕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5日,安德罗波夫正式从刚刚去世的勃列日涅夫手里接过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位。

而他一上位就以雷霆手段大搞反腐工作,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公务员实在太多了,全国只有2.2亿人口,公务员就有一千八百万多人,一个小小的部门里,就设一个部长十八位副部长。

而且这些公务员不死,基本就不会退休,这些公务员个个利用手里的权利各种敛财,抵触改革。

他们利用一切手段进行贪污,卖官、卖党员证、盗窃国家财产、有些甚至卖国家私密情报给美国。

而安德罗波夫是这些普遍学历很低的干部中成为一枝独秀的佼佼者,当时他还被当作国家首脑接班人来培养。

但他却对国内这些干部的各种贪污现象看不惯,并对他们施以阻力,这就得罪了许多人。特别是内务部长索科洛夫。

索科洛夫为了除去这个绊脚石,他向勃列日涅夫诬告安德罗波夫想要“造反”,结果,勃列日涅夫就让内务部长索科洛夫去逮捕安德罗波夫。并查明他反党的阴谋。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安德罗波夫这个人,以及他所做的事情,就知道他为什么会差点被人逮捕的原因了。

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生于1914年,是铁路工人家的孩子,他很小就失去父母,此时年仅14岁的他没有亲戚帮衬,不得不自己生活。

为了能够活下去,他做过搬动工、当过水手等许多底层工作。

有了一些积畜的安德罗波夫得以去水运专科学校读书,后在造船厂工作,在这里他加入了共青组织。

25岁时他入党了,却在40岁才开始进入政治圈,并在政治领域扎下根来。

43岁时他回到莫斯科,被安排负责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关事务的工作,后因表现优秀而当上了联络部部长。

在任联络部部长期间,他多次成为赫鲁晓夫的跟班,得以多次出国访问,也是这一时期,赫鲁晓夫的许多思想都影响着他。

像赫鲁晓夫就曾公开表示,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基本人人都喜欢这样的制度,而不喜欢这种制度的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精神病人”。

而安德罗波夫提议扩建更多的精神病院,这样就能收容更多反对这一社会制度的“精神病”患者,从而保证国家制度能够一直平稳发展。

后来勃列日涅夫因为在二战时表现优秀,他出生入死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他带着这批支持他的“粉丝”推翻赫鲁晓夫,自己成为苏联领导人后,他依然重用安德罗波夫。

在勃日涅夫出访和参加东欧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时,几乎每次都带着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也在53岁时,再一次升官,当上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一些间谍机构的管理工作。

没多久他又先后当上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大将(统帅着几十万军队的那种)、最高干部代表。

而安德罗波夫之所以能入勃列日涅夫的眼,则是因为两人曾经一起到国外完成出访任务时,路上与勃日涅夫的老朋友们相聚。

朋友见面自然少不了吃饭喝酒,既要喝酒,为了能够营造出更好的氛围就少不了需要一些祝酒词。

而写祝酒词的任务便落到了当时还是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安德罗波夫的肩上,而安德罗波夫因为平日里很喜欢看书,文学功底很是深厚。

没多久就洋洋洒洒写出一篇辞藻华丽的祝酒词来,结果因为这次的祝酒词将现场气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因为这次的出色表现,勃列日涅对他印象十分深刻,也因此重用他,使他在干部圈的地位不断上升。

他不仅是在文学方面功底浓厚,在工作上的表现也是一般人能比的。

安德罗波夫是个性鲜明且书卷气味极浓的人,光从外表上看,他温文尔雅,像个文弱书生,而不是雷厉风行的政治家。

在他接手国家首领的职位后,虽说执政时间不长,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但是,他却能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

将这个久病的超级大国注入了一些活力,打了剂强心针,而这一系列措施中,他的改革“三板斧”——肃贪、整顿苏动纪律、试水改革经济体制,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肃贪。

而且,他也是因为三板斧中的肃贪差点被逮捕,所以,下面我们重点了解一下,他的肃贪情况。

铁腕肃贪背景

勃列日涅夫刚上台时,曾经想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对经济等制度的改革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

只是后来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发生,让勃列日涅夫改革之心胎死腹中,为了掩饰自己的朝令夕改的形象。

于是,装模作样在苏共二十四大开始提了一些“完善”建议,成功掩饰了说改革又不改革的做法。

加上当时国际石油危机,让石油出口大国苏联大赚特赚,看到这么多利益,大家自然而然开始不思进取了起来。

那些利益受益的官员更是为了使自己的口袋源源不断地流入“金子”,使出浑身解数对改革各种阻挠。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上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新举措刚刚冒出头来,就被死灰复燃的旧模式给吞噬,而且,他还是个强势的人,不但排除异己还各种安插亲信。

当时赫鲁晓夫当政时干部都是轮换制,当个三五年就换人,这样做贪污腐败也就出现个把人。

而勃列日涅夫直接取消换班制,在没有完备的退休制度下,许多人都终生做领导,做到死去为止。

搞得公务员在他手里扩大了五倍,搞得一个小小的部门里,干国的只有几个人,其他几十个都是领导。

这些领导为了手中的职权,抵触改革,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勃列日涅夫本人更是喜欢贵重礼品、豪华轿车等。

这种不愿意改变的干部队伍,人人想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享受,如何更好地保住自己的地位,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加上能说得上话的领导严重老化,有些甚至躺在病床上意识不清也还在职位上不动。

这些老领导们思想固化、完全失去创新进取精神、执政能力也随着年龄衰老,精力不济而日益下降。

这一状况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埋下了日后亡党亡国的隐患。

许多老干部“占着茅坑不拉屎”,年轻人长期不得“入坑”,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干部队伍如一潭死水一般。

甚至有些干部老死,也只是换上垂垂老矣的老人继续霸坑,不给年轻人机会就算了,还压制年轻干部的长成,使得后继无人。

加上勃列日涅夫强烈看重个人集权和个人迷信,这种稳定的温室,使得干部们没有压力,没有进取心,然后就不断滋生特权与贪腐。

有些干部一人兼职好几分职位,领好多份薪水,享受豪华别墅和轿车,加上许多干部提拔自己的家人亲戚进来当官,勾结营私、损公充私。

勃列日涅夫自己更是如此,下面干部纷纷效仿,像曾经是苏联文化部部长福尔采娃,把本是用于装修大剧院这种公共场所的材料,挪一部分来建自己的别墅,结果被人告发。

福尔采娃当场大骂出声:“有什么可责备我的,看看你们自己吧。”

高级干部手里收集着许多根本用不上的汽车、古玩,把别人送的礼品又拿去送人。

而勃列日涅夫因为喜欢钓鱼打猎,于是就到处建猎场和钓鱼场,领导之间盛行请客送礼,拿着公款大肆享受。

上级领导到下级官员家里,下级官员就必须得像侍候皇帝一般让上级吃好喝好玩好,还要有好礼。

勃列日涅夫受赠更多,人家知道他的嗜好,给他又是送车又是送枪,光是汽车就装了好多个车库,猎枪装了整整一大房子。

75岁的勃列日涅夫更是收受像猛犸象牙和纯金茶饮等珍品,吃昂贵的珍稀食品,下级流行向上级溜须拍马。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崇尚理想,而领导层给人们描绘的理想世界又相差甚远,很多人感到失望不已。

社会上到处都是酗酒、旷工、吸毒、盗窃、行贿,领导太多,普通人又不愿意勤恳工作,许多人宁愿做流浪汉,到处破坏公共秩序。

整体来说勃列日涅夫中后期,官僚主义非常顽固领导办事没有生气也没有效率,社会上也存在许多严重的矛盾和问题。

经济方面也停滞不前,盗窃贪腐风气到处都是。

安德罗波夫便是接手这样的背景环境,开始了他的整顿措施。

安德罗波夫肃贪内容

安德罗波夫因为多年浸淫在政治领域中,加上他以往的工作范围,让他掌握到各种情报,也让他更加清楚当时的苏联病得是多么严重。

他非常厌恶恣意违反劳动纪律、受贿、贪污、酗酒和流氓等现象。他做梦都想矫正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这些可耻行为。

他更加痛恨权责贪腐和官官相护的这种现象。所以,他一上台,立马开展雷霆搬的肃贪和整顿纪律的措施。

他决定以抓典型的方式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首先,他把完善法制、严格纪律和惩处腐败同步进行。对违法乱纪行为严重的进行加重惩罚,对遵守纪律的给予奖励,对情节相对较轻的只进行思想教育。

像之前诬陷并差点就逮捕了他的内务部长索科洛夫,还有工作出口局长斯米利亚科夫这两人因为贪污起来相对典型,情节较为恶劣。

所以,他命人查抄了他们的家产,当时执行查抄的工作人员进入他们家时,发现光是名贵的地毯就铺了七层之多。

那些名画古董更是一车车往外拉,为了吓住其他贪污的干部,他直接下令将这两人进行枪决。

为此,他还出台了一系来规定。

其次,严格执行奖惩措施,他让人对国有企业里的职工们,如果认真勤恳工作的提升工资和奖金,而且还给一些优秀职工优先分给住房、果园地还有休养证。

而对于那些纪律散漫的,比如喜欢迟到早退、旷工、窝工和一些破坏劳动纪律的扣工资扣奖金,甚至打破当时没有失业的制度,直接开除这部分不守纪律,不来上班的员工。

同时,他还实行“连坐”制度,一个团体里,如果出现一个乱纪者,那么整个团队都要被扣除当月30%的奖金。

这种制度的实行对于调动团队和员工积极性与责任心非常有效,在这方面可以说安德罗波夫用了很多精力。

再次,对于各级党正干部的腐败行为和官僚主义更是严肃处理。像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

这个人原只是个普通警察,因为长得人高马大非常英俊而被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嘉琳娜看上。

结果十年时间就连连升官,做上将、做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可以说是收钱收到手抽筋,然后,安德罗波夫看不过去,把他送进了监狱里。

结果安德罗波夫下台时他又被人从监狱里弄出来,直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又被抓进去关了起来。结果再次出狱后工作都找不到,就去做个锅炉工。

另外,安德罗波夫还加强反对腐败等犯罪活动的政治思想工作与制造舆论攻势。

他利用各个部门的特点,科学发挥各部门的影响力和作用对社会进行舆论导向的控制,发挥各社会机构的监督作用。

在舆论上抑制谴责违法乱纪现象,从而将这些监督团体形成一张大网,并让其持续发挥作用。

为了使工作效果更好,他托着疾病缠身的七旬身体,强撑着努力工作,他甚至在同时被糖尿病、高血压、结肠炎、痛风和心肌梗塞、动脉硬化、肾衰竭等多种疾病的围困下坚持工作。

1983年时4月时,他因为两个肾都已经坏死,而从没办法再工作,他在与死神赛跑的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也是惊人的。

紧十五个月的时执政时间,就有部长级干部处理了90人,州级干部总数有150人,就有47人被处理。

这一雷霆举措震动整个朝野,为了国家的前途,他不惜得罪人,坚定地与所有违法违纪为敌,在弥留之际,他的思子里思考的甚至还是党和国家的前途。

只是可惜,留给他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如果他能有几年的时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那么苏联的历史该要改写了。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如如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中国近代历史中,面临过众多的内外挑战,国家屡次陷入困境。国内的贫弱与外部的列强侵略,使得中国无力应对...
原创 上... 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在近代的繁荣崛起,是因为民国时期将首都迁至南京,这一论述未免太过简单化。实际上,从...
南明最后一位战略大师,差点让明... 随着1644年北京的陷落与满清的入关,大明朝两百余年的历史似乎即将划上句号。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明王...
原创 泰... 当提到世界历史上最致命的船舶灾难时,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往往无可避免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即使在一百多年...
原创 明...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评选》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且波澜壮阔的朝代之一,历时近三百年,培养出了...
原创 斯...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剧变。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的继任者,在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对斯大林时代...
丈夫被大清皇帝打败,她选择入宫... 提起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你能想起谁?唐朝的武则天?还是清朝的慈禧太后?或者是有事的时候才想起来的钟无艳...
原创 朱... “朕问你,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面对朱元璋这个威严的提问,蒙古少女王氏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四个字。这...
原创 千... 李克用是唐朝末年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十三太保”中的父亲或义父。他出身于沙陀部...
原创 谁... 他是千古第一战将,力拔山兮气盖世。战死之后,五人争抢其尸,竟传出“分尸之际,马被硬拉回来”的传说。这...
原创 李... 李世民的晚年与多疑 随着李世民年岁渐长,他变得愈加疑心重重。到贞观十三年(639年),即李世民生命...
原创 清... 在许多清宫戏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被一群美丽的后妃围绕,仿佛享受着无尽的奢华和宠爱。观众会误以为他掌握...
原创 苏... 提到清朝,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持续了268年。在这漫长的两个多世纪的统治岁...
原创 此... 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谭绍文可谓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从24岁踏上工作岗位,到61岁成为天津市委书记,再到...
网文书单|推荐4本网文,可以当... 编者按:网文江湖,泥沙俱下,我们先行蹚雷。 《绍宋》能在完结4年后,仍被众多读者追捧,就在于该书写出...
原创 秦... 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文明从原始时期延续至今,广袤的土地上积淀了无数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些文...
原创 我... 我们深信,只有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而非他国的善意,才能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和平并非天赐,而是建立在强...
原创 日... 话说1868年的东京街头,刚登基的明治天皇正为两件事发愁:一是怎么把武士们的刀剑换成西装革履,二是怎...
原创 长...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因争夺上党地区的控制权,最终在长平一带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争被后人称为...
原创 他... 作为少数民族兴起的政权,元朝时期的统治者对蒙古人和色目人极为器重,而汉人则只能屈身于中下级官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