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少数民族兴起的政权,元朝时期的统治者对蒙古人和色目人极为器重,而汉人则只能屈身于中下级官职。然而,在元朝建立之初,一位汉族将领却得以被忽必烈任命为丞相,并迅速跻身元朝的高层政坛,成为一位出将入相的重量级人物。那么,这位在元朝历史上唯一的汉人丞相究竟是谁呢?他又是如何赢得这一重要位置的呢?
一、河北兴起的富豪
史天泽,出生于河北永清县。虽然有坊间碑文提到史家在辽朝、金朝时期曾担任高官,但那只是后人所编造的传说。实际上,史家顶多算作一位“暴发户”。他的曾祖父史伦,年轻时便以侠义之风闻名。在一次建房打地基时,他在地下偶然发现了金子,从此一家人“脱贫致富”,迅速成为当地富户。尽管史家家境富裕,却并未曾参与官场,但他们却是当地的豪强势力之一。
史伦将其财富用于施助他人,曾经拿出八万石粮食以救济灾民,因而赢得众人的拥护与鼎力相助。从此,史家代代相传,一直是民间“清乐社”的首领。史天泽在家中排行第三,他的父亲名叫史秉直,长兄则是名叫史天倪。在金朝末期,蒙古军队不断侵扰河北,史秉直便“率里中老稚数千人,前往涿州军门投降”。因其表现出的忠诚,蒙古统帅木华黎十分欣喜,便委派他负责管理投降士兵的家属,并在霸州驻扎。
二、蒙元政权的右丞相
史秉直的三位儿子均表现出色,长子史天倪随蒙古军南征北战,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被封为河北西路的兵马都元帅,最终在与叛将武仙的交战中不幸遇难;次子史天安也是一位武将,官至权真定五路万户并负责中山府的事务;然而,最为杰出且影响深远的则是史天泽!据史书记载,史天泽身高八尺,声音如洪钟,骑射技巧超群,勇力无人可敌。在兄长遇难后,他表率先行,迅速镇压了叛乱。
此后,史天泽带领军队彻底击败武仙,重新夺回了相州和卫州等地。随着窝阔台即位,设立了三个万户的职位来管理汉军,史天泽被任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的万户。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史天泽参与了蒙元对金朝及南宋的几乎所有战役,立下了诸多战功。忽必烈登基后,史天泽被任命为河南等路的宣抚使、江淮诸翼军的经略使,并于1261年升任中书右丞相。
三、元朝高层重臣
进入1266年,史天泽又被任命为辅国上将军以及枢密副使,很快又升为中书左丞相。作为一名汉族人士,史天泽为何会受到忽必烈的高度重视呢?首先,他身处的汉族势力在当时是个举足轻重的地方力量;其次,史天泽坚定支持忽必烈,因此被赋予重任;最后,史天泽本人更是文武双全,才华横溢。
在史天泽任职于元朝朝廷的十余年里,颇有作为,得到了众多人的称赞,前来依附、受益于他的士绅可以说是不胜枚举。1274年,伯颜与史天泽被委派领军二十万征讨南宋。在行军途中,因病不得不回程,次年在真定去世,享年74岁。临终前,史天泽向忽必烈上奏,表示“臣生命将尽,死不足惜,只希望天兵能顺利渡江,切勿伤害民众”。忽必烈对此十分感动,追赠他太尉,并给予了“忠武”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