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在近代的繁荣崛起,是因为民国时期将首都迁至南京,这一论述未免太过简单化。实际上,从历史角度看,早在明清时代,上海已是一个富饶而繁华的城市。具体到近代,上海的开放和繁荣最关键的转折点是1840年开始的对外开放。
上海的迅速发展是由于外国人在这里建立租界,虽然这段历史充满耻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为上海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假如现在某一沿海地区建立一群类似的租借地,理论上也可以模仿出一个新的上海。香港作为一个曾经没有平地、满是山丘的渔村,竟然也成功跻身全球金融中心,这背后的逻辑似乎是相似的。简而言之,西方的殖民者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上海的发展,这与南京成为首都的关系并不直接。
然而,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南京条约签署后,开埠的不仅仅是上海,租界现象也并非上海独有。上海能够崛起,固然与其位于长江出海口、内有黄浦江相伴,具备广阔的经济腹地,亦受到战争背景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这些因素无疑是资本选择上海的重要原因。此外,香港的发展实质上可以被视为上海发展的延伸。
关于上海的近代繁荣,与民国把首都迁至南京之间确实有一定关联。财富总是趋向于安全与充满希望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初期,崇明岛仍旧只是一些沙洲,而长江的出海口则位于江阴,也强调了“开埠”的重要性。
如今的上海总面积达到6341平方公里,这一部分土地是1958年从江苏划归而来的。早在光绪元年时,上海的面积仅为2平方公里。民国时期正式设市是在1927年,而当时的繁华与富庶,则主要属于整个江浙地区。
这些历史背景本身似乎并不具备决定性的意义,但也必须承认,中国城市的兴衰历来与政治和历史的变迁密切相关。没有哪个城市是理所当然地获得成功的,这都只是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一部分罢了。
对以上观点,您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