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五千年,辉煌的长河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英雄豪杰,现今我们对于历史人物仍然有着巨大的兴趣,在历代英雄人物中,帝王,可谓是最具瞩目。其中评判帝王的另一条标准,就是庙号。比如朝代的开创者,如汉高祖,清太祖,盛世君王,如汉武帝,唐太宗,末世君王,如汉哀帝,明烈宗,那作为一代王朝开启者的李渊与朱元璋,同样开启了一番盛世,可对于两个人的庙号,为何一个是明太祖,一个是唐高宗?
开国皇帝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两个人庙号有区别的原因,要从两人起家的历史背景,两个人的经历,以及在位期间作为和后世评价来说。朱元璋与李渊的发家史
李渊,字叔德,出身于隋朝末期的北方,当时的李渊家族封唐国公衔,家族势力庞大。在幼年和青年时期,李渊学识广博,为人旷达,素有贤名,家族的根基给予了他良好的教育和政治视野,这给成年后的李渊首先埋下了一颗对权力渴望的野心。随着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全国各地纷纷发生兵乱,李渊就在这时抓住了机遇,多番谋划之后,受禅让称帝,李唐王朝正式建立。
李渊有三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天下未定时三人齐心协力,太子辅国,李世民与李元吉收复各地兵乱,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称帝,李渊被尊太上皇。看起来李渊好像没出什么力气,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位有远见,有计谋的皇帝,得益于庞大家族和优秀子孙的助力,成为盛世的开启者。 相对于李渊的金钥匙,朱元璋显然是刚入新手村,没装备,没背景,更没有给他打天下的儿子。喜欢历史的总喜欢拿“开局一个碗”来打趣这位帝王,其实也是对其自身奋斗史的赞叹。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与李渊出身世家不同,朱元璋出生在今天安徽凤阳的一个小村庄,祖上三代都是贫民,没有钱给他请师傅教书,更没人给他培养政治觉悟,幼年的朱元璋为家里放牛种地,和当地村庄里的所有孩子一样,吃不饱,穿不暖,母亲过世都拿不出钱来买一口棺椁下葬。 此时已经元朝末年,像朱元璋这样凄惨的底层民众比比皆是,少数民族对于汉人的压迫使得民怨沸腾,成吉思汗一生勇武,可惜不是一位懂得民族兼容的好皇帝,武力值再高也无法从文化根基中彻底抹杀汉文化,过于庞大的土地与落后的生产力,苛政之下,一时间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朱重八此时已经步入青年,年轻的他智勇双全,在寺庙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到别处讨活,一路衣衫褴褛,四处要饭,之后便加入了当时最大的起义军队伍,红巾军。 战争中,朱元璋凭借着过人的学习天赋,和对于政治的敏锐嗅觉,屡立战功,红巾军当时的统领郭子兴都对朱元璋褒奖有加,甚至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这位就是将来的马皇后,朱元璋也确实对得起这一番托付,对马皇后一生疼爱有加,立国之后,朱元璋每每脾气暴躁要破杀戒之时,也只有马皇后才能劝住。 有了郭子兴的助力,朱元璋开拓了更广阔的政治视野,而这时朱元璋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乱世英豪何其多,陈友谅,张士诚,左右围攻,徐达,常遇春,邓遇,成为其臂膀。公元1368年,朱元璋终于登上了那方宝座,将压迫汉民族近百年的匈奴赶到了长城以北。汉民族得以延续,华夏文明得以匡复。纵观朱元璋的发家史,一步一印皆是血雨腥风,开局一个碗,结局是大明万国来朝,盛世重现。 朱元璋与李渊的政绩。朱元璋在位期间,百废待兴,吸取了宋朝冗官的教训,朱元璋废除宰相,铲除胡惟庸一脉,将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速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程度。由于幼年的困苦经历,他对于惠民生十分在意,大量设置移民屯田,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恢复,轻徭薄赋,修水利工程改善民生,有元一朝,文人在朝堂上并不得重用,朱元璋第一件事便是重开科举,让天下读书人重新归附朝堂,为其所用,稳定社会。
虽然在处理权力分配上他给继承人朱允炆留下了祸患,但虎毒不食子,这也是朱元璋无法预料的。虽然孙子朱允炆没能守住江山,但是其子朱棣可谓能与他自己比肩的帝王,朱元璋逝世后,其子朱棣起兵,在四年后的六月份的登大宝,在位期间,五征漠北,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与成祖朱棣,可谓是一脉相承的神勇无双。 李渊与朱元璋同样活了七十岁,他在政事上更为中庸,所以在评价唐朝帝王时经常忽略掉他,但其实他本身也是智谋过人,这主要展现在前期未继位前。虽然他的政绩总是被他儿子李世民所掩盖,但也不可否认,没有李渊便没有李唐盛世,更别提后面贞观盛世,开元盛世。 后世评价公元1398年,朱元璋薨逝,享年七十一岁,在古代算是高龄,他的一生,从贫苦的底层农民,沿街乞讨的僧人,到坐镇一方的将军,再到大明王朝的开国帝王,不可谓不传奇,太祖一称,实至名归。李渊薨逝于公元635年,享年七十岁,他的一生比起其他造反起兵的帝王来说,更加顺遂一些,良好的出身,如鱼得水的开国,优秀的继承人,有人称他命好,更多的历史评价偏向于其自身能抓住机遇,一朝扬眉。高祖的称号也对得上他的政绩。
高祖,太祖,历史书上随便圈起的几个字,便是英豪伟人的一生。历史如大浪淘沙,宫阙万千早已做土,如今我们再去看他们的生平,不过是以古鉴今,以镜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