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朱元璋出生于农历八月初八,所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即使他不是八月初八出生,估计大概也会起名叫重八,因为他有三个哥哥,大哥朱重五,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
他还有两位姐姐。父亲名叫朱五四,他们家族名字非常有特点,与数字很有缘分,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家族几代人的名字。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根据他们起名特点,就知道他的家庭往上三代都是普通老百姓。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他的哥哥和姐姐都去世了,为了表示对亲人的怀念,他只有追封三位哥哥为王。
首先他们名字不登大雅之堂,朱元璋自己名字都是后来他参军以后改的。给哥哥封王前,有必要把名字改一改,于是大哥朱重五更名为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改名为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更名为朱兴祖,看这名字改得意图多么明显,这朱元璋希望他老朱家是世代兴旺发达啊。
父亲名字改得早一些,朱元璋发迹后,将他父亲的名字就改为朱世珍。
大哥娶妻王氏,育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圣保,次子朱文正。
二哥妻子姓名不详,有一个儿子朱旺,但很早就去世了。
三哥朱重七,有说是入赘别家,过世较早,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大姐嫁给了佃户王七一,但没有生育就去世了。
二姐嫁给了李贞,有个儿子李文忠。在李文忠5岁时,二姐就去世了。
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终于建立了明朝,在南京登基,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了巩固大明江山,大肆屠杀功臣,造成了很多的悲剧。那么,他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呢?
三位哥哥都没朱元璋命大,因为家境贫寒,偏偏当时淮河流域爆发旱灾和瘟疫。1344年,大哥朱兴隆和父母都没能挺过来,先后离世。估计大侄子也是死于这场自然灾害。
朱元璋和二哥向邻居刘继祖要了一块地安葬了父母后,就各自逃命去了,嫂子王氏也带着年幼的侄儿朱文正亡命天涯。
朱元璋在称帝后,于洪武元年追封大哥朱兴隆为南昌王。当年因灾失散的嫂子和侄儿后来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视朱文正为己出,将他留在身边,肯定是多有照顾和培养。
朱元璋能打败强大对手陈友谅,要非常感谢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在和陈友谅的洪都大战中,以区区4万兵力坚守洪都85天,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朱元璋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但在此次战役之后,朱文正认为朱元璋赏罚不公,投靠了张士诚,被朱元璋提前获知,遭软禁,在牢里郁郁而终,年仅29岁。朱文正死后,其子朱守谦被朱元璋封为靖江王。
二哥朱兴盛被追封为盱眙王,其子朱旺被追封为昭信王。同时,诏令专人将朱兴盛一家的遗骨,葬入了位于安徽凤阳的明皇陵中。
三哥朱兴祖被朱元璋追封为临淮王。
顺便也说说他的两位姐姐状况。
传说当年朱元璋被元军追杀时,大姐恐怕连累自己,见死不救,朱元璋心生怨恨,本不打算追封。直到洪武三年,外甥李文忠回乡祭母,发现其姨母夫妇的坟墓早已被人糟蹋,惨不忍睹。朱元璋迫于压力,才对大姐夫妇予以追封,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封姐夫王七一为驸马都尉。
二姐虽早逝,但留下了儿子李文忠,父亲李贞带着他历经颠沛流离,后来朱元璋攻下滁州后,他们父子俩就来投奔朱元璋了。
朱元璋对二姐感情很深,当时他们李家家境还可以,二姐经常接济他,所以朱元璋对这个唯一外甥李文忠视若己出,一直将李文忠带在身边,着力培养。
李文忠最终成为了明朝有名的开国功臣,官至大都督府都督、荣禄大夫,兼主管国子监,被封为曹国公。
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其为岐阳王,配享太庙,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可惜李景隆没有父亲遗风,草包一个。
纵观朱元璋一生,杀伐不断,以冷血残酷著称。但他对待手足还算不错,充满了仁慈之心。
不过如果他们都活在世上,朱元璋还会不会对他们那样厚待?我们真不敢说,马皇后几次劝说,让他善待大哥唯一血脉朱文正,朱元璋还是背着马皇后惩治侄子,导致侄子早亡。
虽说外甥李文忠善终,但他的死因一直也是个谜团,暴病而亡。说是被医生下毒,谁指使的?反正为李文忠看病的七个医生全被杀了,问谁去?
你们觉得朱元璋对待亲人怎么样呢,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