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5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春秋时期,各国都主张不灭国而称霸。周朝皇室对诸侯国仍有一定的控制,但仍有少数礼乐崩坏的情况。三晋的分裂拉开了战国的序幕,灭国战争频繁发生。
最后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大强国。其余的小国要么被摧毁,要么附属于这七个国家,没有任何自治权。战国初期,秦国衰落,山东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看不起秦国。
直到战国中期,秦孝公开始了六代奋斗,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多事之秋,建立了统一的朝代。战国中期,秦国没有产生一个昏庸无能的国王,缺为何六世而治,花费了163年才完成了统一?
一、地理位置的局限
秦国位于西北地带,与诸戎相邻。自秦国建国之后,它就一直受到各国的鄙视。它被认为是像楚国一样的野蛮人。所谓关中,只是周朝皇室东移后的一片荒地。
可以说,它位于文明的边缘,被外来民族包围着。无论是春秋时期的秦国还是处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国的领土是来自陕西的东部甘肃南部。如果没有穆公征服诸戎几百里,秦国就只能是一个诸戎的诸侯国,没有晋国和楚国的战略深度。
二、资源劣势
关中作为周朝的弃置之地,其资源状况比以往更加糟糕。此外,当时的关中远不如后人富有。
西荣扩张的穆公对土地的霸权,与其说是为了增加老秦人的粮食和铁的财富和物质资源,不如说是出于战略需要。与三晋、宋、魏等中原国家相比,秦国是相当贫瘠的。
三、人才劣势
秦国人民勇猛、勇敢、好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国学子埋头苦读,争名夺利,而秦国人民却忙着打仗杀敌。
李斯在其训诫和驱逐令中指出,过去穆公征召学者,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在秦孝公之前的那个最辉煌的时代,朝廷最有才华的大臣都来自外国。
一个不培养人才的国家,即使给他们更多的资源和土地,也无法取得任何成就。此外,秦国很穷,被其他国家所轻视。选择到秦国工作的学者太少了。
四、六国的实力当时也非常强大
秦始皇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但他的对手并不是傻瓜。他们不会等着秦国强大之后进攻。相反,六国的实力一直处于一种比较高的阶段。
他们不是后代的军阀势力。这六个国家独立发展了几百年,拥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文化。即使到了灭亡的前夕,还有几个国家仍然有实力抵抗秦国。
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只要有英明的君主和有才能的谋士,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统治一个王国。
五、秦国对此的应对方法
当秦孝公掌权时,他重用商鞅,实行改革,以法治、农耕和战争为国家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发展,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他继承了他的父亲秦先公的许多措施,为秦国的强大做了很多努力。
当时,秦国还没有完全废除奴隶制。贵族手中仍有许多奴隶。奴隶主会通过埋葬奴隶的数量来显示他们的地位,所以他们每年不得不杀死很多劳动力。
这一措施对秦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小公鼓励更多的人种植土地和战斗。在古代,人口的多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
他鼓励那些多生孩子的人,尤其是多生儿子,因为男人是重要的劳动力,因为秦国的荒地周围有很多少数民族。通过各种利益吸引他们与自己的妇女通婚,以达到增加人口的目的。
通过这些措施,秦朝的人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秦孝公在位期间,下令征召人才。与此同时,秦孝公镇压地方贵族,并竭力从六国引进人才。
从商鞅开始,张仪、魏然、范遂、蔡泽、吕不韦、李斯等一批超级人才进入秦国。特别是“商鞅变法”,使秦国飞速发展,逐渐有了走向东方的力量。
秦惠王时期,秦国吞并了巴蜀,将这片被称为“富庶之地”的地区纳入了秦国的势力范围。这极大地拓展了秦国的纵深战略,为随后秦军的东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时期,他进一步建立了秦国的霸权,毁灭了周边的国家,扩大了疆土,甚至还称帝把周朝当做自己的臣民来践踏。像他的父亲一样,他重视法治,加强自己的权力,更加严密地控制着国家的一切。
在他执政期间,国家富强,军队和粮食充足,经常采取对外扩张的战略。他彻底摧毁了北方的义渠国,建立了龙溪县。在长平战役中,白起被任命为总统领。
当两军陷入僵局,秦国眼看就要撤军。秦国内部风云渐起。他选择相信白起。结果,秦军大获全胜,赵国在长平之战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和秦国抗衡的实力。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和秦国竞争了。
战国时期嬴渠梁、嬴驷、嬴稷、嬴政,前三位君主为秦国的崛起做了很多努力,奠定了道路。
例如,法制的改革,人才的再利用,以及积极治理国家的努力,使秦国由弱国变成强国,确立了霸权地位。他们的后代秦始皇嬴政,终于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扫荡六国,统一中原。由祖先的努力,他们的子孙实现了历代君主的愿望,这是令人钦佩的。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