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次战争中表现拙劣的燕国,浅谈其为何还能位列战国七雄?
迪丽瓦拉
2024-12-06 13:33:32
0

原标题:在多次战争中表现拙劣的燕国,浅谈其为何还能位列战国七雄?

世间万物往往事无绝对,都是相互依存、相对而立的,一个人尚且是多面的,各有优缺点,而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但凡能够存于世间一定的时间长度,即便有着明显的弊病,除此之外也必然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列国争霸与兼并战争当中屡次作战表现不佳的燕国便是如此,燕国并不善战,但能位列战国七雄且荣享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其中必然有其独特的立世之道。

地理环境并不优越,非兵家必争之地

纵观历史,自古以来,每每发生战乱,各方割据势力为了争取有利于己方的作战条件,首当其冲要攻伐的必然是地势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

夺得这样的地方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冷兵器时代也就相当于事半功倍,此地以其进可攻、退可守为后续的作战奠定有利的地理位置先决条件而引得人人趋之若鹜。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引发各割据势力竞相争夺点的便是地区内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因为古代封建社会时,没有现代先进科技辅助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必须仰赖于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所以若是手中掌握了一方肥沃土壤,有利的种植条件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也为作战时提供充沛的粮草;然而,处于北方边地的燕国显然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燕国地处战国七雄的最北端,而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不比现代,古代除了生火之外更没有任何取暖措施,到了秋冬之际燕国的苦寒非一般人能承受。

这在古人眼中无异于是最为恶劣的生存环境,甚至寒冬腊月因为没有足够衣物和炭火而冻死的也大有人在;再加上在低温与土壤质量的影响下,种植条件也不尽人意。

但万事万物都具备有利有弊的双面性,燕国自然条件不算优越,这既是缺憾却也是优势,正是恶劣的条件使得强国无人愿意浪费兵力财力在这样一个荒芜之地上。

换言之,即便费力争取来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反之还得费心经营;所以这样一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虽不利于国力民生的发展进步,但也正是给燕国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

先天条件不足,后天广纳贤士来补足

即便燕国在后期的兼并战争之中多次处于不利地位,但这并不影响燕国在战国七雄的深厚资历。

纵观战国七雄的发家历史,燕国绝对算是最为正统的一个,燕国最初是周王朝的支部,早在武王灭商之后最初的燕地受封诸侯便是姬姓,是为西周宗室。

后来,社会处于一片乱世之中,身处这样的整体社会背景之下,燕国虽地位崇高却也没能免受战乱的影响;先有齐国借平乱之名向燕发兵企图灭之,后又有曾帮扶燕国的赵国趁长平之乱后伐燕。

齐国桓公在位时曾遵守“尊王壤夷”的口号,灭掉山戎,保全燕国,后齐晋两国又共同伐燕,再有齐国表面答应救韩,实际上却突袭燕国,燕国向三晋求援,结为联盟两度攻齐。

燕齐交战中燕国取得了本国战争史上为数不多的胜利,这一次的高光时刻使燕国跻身七雄,后来与六国合纵称王。

不久燕国内部爆发子之之乱,在列国中比较弱小的燕国难抵齐国、中山国的强烈攻势,在几近国灭之时得赵国相助。当时赵国想吞并中山国,不愿燕国就此破灭,赵武灵王助流亡在韩的公子职登上王座,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有着兴复燕国的雄心壮志,他独具慧眼,擅于选贤与能,在网罗天下人才时采取筑金台、散千金的手段,一时间天下英才齐聚于燕。

燕昭王令挖掘出的忠臣良将各司其职,他善听忠言,积极改革国政,在君臣一心地团结努力之下,先前处于弱势的燕国国力大幅度提升,不仅国家逐步富强,而且兵强士气高涨。

燕国在燕昭王的统治之下罕见地盛极一时,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当中的明君在理政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是燕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重要原因。

群雄争霸,强国的拉拢与扶持

虽说燕国地处苦寒,并非其他强国争相占据的战略目标,但对于争霸的强国而言,如果完全对于燕国这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置之不理,却也是万万不行的。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对于齐楚等强国来说,自己不去攻占燕国没有关系,但若是燕国被对方敌国攻占或拉拢成为盟友,那么对自己的处境也是万般不利的。

所以,因自然环境恶劣而幸免于被抢夺之难的燕国常常会得到许多强国的拉拢与扶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即便在多次战争中表现不佳,但是仍然能立于战国七雄行列的燕国的特殊地位。

常言道: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尤其是在战国七雄各自割据一方的乱世之中,列国间的敌人或盟友的关系只取决于对本国利益的考量。

譬如与弱燕多有交集的齐国曾在山戎来袭之时与燕建立友好关系,齐国看似表面上是助燕脱险,但除此之外更有避免自己的国土免受到山戎侵扰的盘算;由此可见,没有毫无缘故的帮助,只有因利而和。

没过多久,山戎之扰被尽数瓦解,此时全无后顾之忧的齐国与燕国又因利而散,齐国又开启了对燕的敌对状态,并且时常发动战争。

而此时,因为利益而汇集并与燕国结盟对其投以帮助的三晋、赵国等又联燕地域共同的敌人齐国。

所以说,即便曾经在多次战争当中处于劣势的燕国能够位列七雄,逃不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争霸与兼并战争过程当中强国从共同的利益点出发的拉拢与扶持;保住燕国,实则是为了制衡同样强大的对手。

在多次战争中表现拙劣的燕国还能位列战国七雄之一,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此国恶劣的环境无人青睐,以及后来的明君持政。

此外,这其中也不乏列国相互制衡的规律,除非有一如同后来一统六国的强秦一般强大的国家出现,否则势均力敌的强国将不约而同地拉拢或者扶助燕国,不会使其灭亡,否则将会危及本国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出生于唐末五代的岐王李茂贞。他既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藩镇将领,又在现代动漫《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被赋予了...
原创 北... 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威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登基...
20本历史爽文,涵盖种田、争霸... 1.《大秦:三千大雪龙骑,助祖龙问鼎长生》 作者:十里小莽夫 字数:300万 简介:嬴子钦穿越成秦始...
隋炀帝既然是昏君,为何死也要坚... 全文共2817字 | 阅读需6分钟 在隋炀帝杨广身上有着诸多问题,比如刚愎自用,比如猜忌多疑,他对自...
原创 秦... 秦国从东周到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也经历几十代国君,但是,要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也是不对的。 秦国之...
原创 同... 流放,是古代封建社会最严厉的刑罚之一,流放之路也漫长而艰难,更是充满了荒凉、饥饿、寒冷与死亡的阴影。...
原创 诸... 三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古代史中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三国历史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如今更是各大影视作品热衷...
原创 盛... 一、晋封宫保,崭露头角 盛宣怀一直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清末首富,在这些头衔之前,还得从他初被赏识开始...
原创 老... 1904年,一名犯人正被关进站笼里游街示众,此人身上背负了六条人命,这种刑罚看起来不怎么样,其实非常...
原创 清... 纵观历史,皇家修建了许多园林和景观,但是这些园林也不让老百姓参观,也无关军事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清朝...
原创 苏... 苏共创始人和苏俄领袖列宁,在第二次中风以后就基本上退出了政治生活,而就在此时,苏共的高层领导们却已经...
原创 毛...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则是有些简单。这不,有一次毛主席带着...
宋朝公务员年薪 1367 万?... 宋朝(960 - 1279 年) 基本工资:宋朝官员俸禄由俸钱、禄米、职田等构成。以县令为例,每...
原创 英... 英国位于欧洲西北部,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北部,面积约24...
原创 被... 雍正十二年(1734 年)的三月十二日,北京城的气氛格外压抑,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即将上演。在刑场...
原创 美... 美国的心脏五角大楼,全球最大办公楼究竟有多大,为何如此重要? 2001年9月11日,美国航空77号航...
原创 看... 民国时期,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百姓对于各路残民害民军阀痛恨不已,但又无能为力。为此,大家纷纷在私...
原创 武... 众所周知,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保障之一,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屹立与民族之林当中,这个国家...
原创 假...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一句诗让许多人为楚霸王的悲剧心痛不已。但设想一下:如果当年项羽真...
原创 这... 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担任过副兵团级职务的,一般都会被评为副兵团级,能被授予上将或者中将军衔。 刘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