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诸葛亮一句话,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迪丽瓦拉
2025-05-30 00:02:26
0

原标题:只因诸葛亮一句话,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相信很多喜欢三国的小伙伴都听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尤其是其中一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有了这段话,很多人都觉得东汉的灭亡就是因为汉桓帝和汉灵帝,汉桓帝也是如诸葛亮所说是一个昏君,然而汉桓帝表示这锅他可不背。

汉桓帝刘志

汉桓帝的谥号“桓”,很多人都以为是恶谥,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根据谥法云: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这样看起来,用桓作为谥号,多偏向于一些开疆拓土、建立战功的男人,历史上除了汉桓帝以外,其他有桓这个谥号的有齐桓公、长沙桓王孙策、蒙哥(桓肃皇帝)等等。

因而历史上的汉桓帝虽然说不上明君,但绝对不是一个昏君,其政治能力至少在两汉的皇帝在其能力属于中等以上的存在,只是因为后面继位的是汉灵帝,汉灵帝后一个少帝一个献帝,不久灭亡,所以桓灵并称一起,对于汉桓帝来说,着实有点背锅的感觉。

前出师表

继位之初

东汉对于大家来说,要不是后面三国,存在感都不是很强,加上幼帝继位的很多,所以整个东汉的历史就是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时代,从汉章帝驾崩(88年),汉和帝继位,窦太后开始临朝称制开始,开启了外戚专权的开始,到后来和宦官轮流专权,直到中平六年(189年)袁绍彻底诛杀宦官,才彻底结束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时代。

东汉初代外戚窦宪

东汉国祚195年,前有外戚宦官专权101年,后有汉献帝傀儡30年,因此整个东汉历史就是外戚和宦官的历史,虽然不是汉桓帝造成的,但是在汉桓帝刚即位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汉桓帝继位之初专权的是著名的大将军梁冀,梁家从汉顺帝开始就把持朝政,后来梁冀的权势进一步扩大,毒杀了只有九岁的汉质帝,只因为汉质帝说他是跋扈将军。

梁冀毒杀汉质帝

要知道汉朝虽然有废立皇帝的权臣,比如霍光,但第一个直接杀皇帝的,梁冀可是第一个。权臣嘛,废立是常事,杀了汉质帝后,要迎立新帝,这时候要找一个听话、不闹且年纪小的皇帝来继承,这个可不好找,选来选去,就选中了当时只有15岁的刘志。

刘志是汉章帝的曾孙,是汉章帝第六子刘开这一脉的,原本没有继承帝位的资格,运气好,被大权臣拥立了,但拥立的是有弑杀皇帝前科大权臣梁冀。

权臣梁冀

刘志被也就是后来的汉桓帝,因为有拥立之功,汉桓帝给他的待遇极高,是萧何、邓禹、霍光三个大臣加起来的总和。

《后汉书》记载: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敛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悉以定陶、成阳余户增封为四县,比邓禹;赏赐金钱、奴婢、采帛、车马、衣服、甲第,比霍光;以殊元勋。每朝会,与三公绝席。十日一人,平尚书事。

这待遇,可以说是截止到梁冀为止待遇最高的了,但是梁冀却不满意“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面对权臣,汉桓帝也没有办法,只能忍着,可以说继位之初的汉桓帝面临着极难的开局。

飞扬跋扈

隐忍多年

面对有前科的梁冀,汉桓帝只能忍着,毕竟在梁冀眼中,他才是老大,管你是当朝天子还是谁,只要不服的,全部得死,在梁冀强权压制下,汉桓帝硬是忍了十三年,不知道是不是汉朝皇帝都有隐忍的功夫,上一个这么能忍的还是中兴西汉的汉宣帝。

汉宣帝

不过汉桓帝能在残暴的梁冀下隐忍十三年,没有被抓住小辫子,可见其韬光养晦的功夫深厚,绝对不是偶然或者是懦弱。

弹劾梁冀

然而面对权臣,汉桓帝也不是什么没有做,只是在梁冀眼皮子底下逐渐掌握内廷的势力。

延熹元年(158年),汉朝出现了日食,根据天人感应,出现一些奇异的天文现象,肯定是上天警示,当权者要下罪己诏或者解释一下的,这时候太史令陈授说是因为梁冀导致的,公然弹劾梁冀。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梁冀是谁?敢弑君的主,小小的太史令还不放在眼里,直接让洛阳令抓了陈授,不久就杀了陈授,不过这一次导致汉桓帝非常愤怒,为什么呢?

这还得从梁皇后说起,汉桓帝的第一任皇后是梁冀妹妹,这位皇后长相平庸,无才无德,只会依仗哥哥和姐姐梁太后的权势而专制内宫,是梁冀用来监视汉桓帝的。

汉桓帝自然也知道梁冀的心思,早些年还因为梁冀的原因宠幸她,随着梁太后的去世,内廷梁氏权力有所下降,开始冷落梁皇后,并且抓住机会的汉桓帝慢慢恢复在内廷的势力,随着势力的复苏,汉桓帝自然不会看到自己大权旁落,于是借着日食的现象,暗中指使太史令前来试探,同时也是向百官们释放自己的政治信号,清算梁冀的时机差不多要到了。

邓猛事件

坚定汉桓帝诛杀梁冀的时期是邓猛事件,邓猛是梁冀老婆安排进宫的女人,被汉桓帝宠幸,为了可以继续控制内廷,梁冀要求邓猛改姓梁以便控制,但又怕邓猛家里人改变心意,竟然派人去刺杀邓猛的姐夫和母亲,最终人没杀反而败露刺杀的事情,令汉桓帝第二次对梁冀发怒,这是隐忍多年中第二次对他发怒,当然也是试探并且发动政变前的节奏(此时梁皇后已死,宫中已经没有梁冀亲信的耳目了)。

邓猛

联合宦官

为了扳倒梁冀,汉桓帝找来了的东汉皇权好帮手——宦官,不过周围都是梁冀的眼线,这种要掉脑袋的时期自然不能在明面上说,于是他们选择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厕所,谁没事喜欢在臭烘烘的厕所待那么久。

《三国演义》汉桓帝漏了个脸

汉桓帝在厕所首先找来了自己认为最为信任的宦官唐衡,实则拿捏不准要试探一下说,让他找和梁冀不和的人,这话说的是非常有水平的,如果唐衡不是自己人,那么可以找个借口说关心梁冀,帮他“除去”不爽的人,如果唐衡是自己人,那么可以继续下面的诛梁计划了。

密谋诛梁

果然唐衡是自己的人,并且帮汉桓帝找来几个帮手,为了夺权,汉桓帝居然和宦官歃血为盟,诛梁计划就这么开始了。

诛梁计划

当然梁冀也不是吃素的,在宫中一直有眼线的,不过因为失去了太后和皇后作为内应,不知道内廷的准确情况,于是派人前往宫中打探,结果一进宫就被宦官具瑗关押,要知道一旦扣押了梁冀的人,就意味着彻底和梁冀撕破嘴脸了,这场政变再无退路了,于是汉桓帝亲自部署:

首先,封锁调兵权,第一时间内把可以调动军队的虎符之类的掌印都收归宫内,令梁冀想造反也没兵,当时的尚书令是内廷最高的官员,此时能够听命于汉桓帝,说明汉桓帝在之前已经完全掌握内廷权力。

其次,迅速派兵控制梁冀,在短时间内就集结了千余名武装在梁冀眼皮子底下包围梁冀府,彻底切断梁冀与外界的联系。

随后,派近臣削去梁冀的封爵,由光禄勋持节去没收象征大将军权力的大将军印,确保万无一失。

最后,将梁氏一族一网打尽,彻底剪除掌权多年的梁氏一族。

得以掌权

汉桓帝用了几天就将掌握东汉政权将近三十年的外戚梁氏就此终结,一系列的操作,干净利索,堪称完美,这就是汉桓帝的真实政治水平,估计梁冀自己也没想到,装了十几年孙子的汉桓帝突然有一天一鸣惊人,将其彻底剪除,估计要是知道汉桓帝有如此能耐,早就废黜了他,另立一个听话的皇帝了。

厕所夺权

制衡宦官

诛杀梁冀后,五位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被封了侯,史称五侯,似乎开启了我们常说的宦官干政时代,然而古代君王讲究的是制衡之道,利用各方势力互相制衡来强化皇权,之前梁冀一家独大,汉桓帝自然联合宦官诛杀梁冀。

东汉宦官

梁冀去世后,宦官联合独大了,汉桓帝也没有一昧的宠幸他们,受封车骑将军的单超第二年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其他四位则在被弹劾的时候遭到汉桓帝的贬斥,虽然当年一起在厕所共谋大事,但事成之后,还能指望汉桓帝和以前一样推心置腹吗?

皇权之争

历来汉桓帝被黑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党锢之祸,毕竟笔杆子掌握在文人手里,党锢之祸主要针对文人,自然被文人们大肆渲染,然而党锢之祸的本质还是皇权之争。在诛杀梁冀之后,汉桓帝自然也是怕宦官做大的,找了借口处置了五侯。

延熹九年(166年),前有南阳太守成瑨逮捕与宦官关系好的张汜,当时朝廷已经大赦,但他为了打击宦官,不顾朝廷大赦,诛杀张氏一族以及宾客两百多人,先斩后奏,诛杀完才上疏朝廷,后汝南太守刘质逮捕宦官赵津,同样不顾朝廷禁令,拷打致死随后才上报,这下子令汉桓帝非常愤怒。

表面上看一位为民除害的好官,但在汉桓帝看来,这是地方官违抗朝朝廷的命令,这还得了,于是决定处置这些地方官,没想到朝廷中央的官员陈蕃等人居然反对汉桓帝处置,维护地方,这在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令汉桓帝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东汉名士

在外戚和宦官轮番遭到贬斥的情况下,豪强士族们决定站出来争夺权力真空,名士就是他们的代表,汉桓帝作为一个政治嗅觉敏感的人,果断处理,罢免陈蕃等人,利用和自己交好和能控制的内廷官员充当太尉、司空等外廷要职,加强皇权。

党锢之祸

在此次党锢之祸中,汉桓帝只是贬谪,没有杀害这些人,可以说将危险性降到了最低,至于后面第二次党锢之祸血流成河,完全是汉灵帝低下的政治能力造成的。

功过是非

汉桓帝的政治能力仅次于东汉前三个皇帝,帝王的几大要素,隐忍、果断、制衡,他都有极强的素养。隐忍多年,诛杀汉朝最强大的外戚梁冀,加强皇权。

平定羌乱

东汉时期的羌族先后五次叛乱,困扰了汉朝边境数十年,甚至朝廷一度放弃雍州。汉桓帝任用段颎、张奂、皇甫规,不断打击羌族叛乱,最终在汉桓帝去世不久迅速平定了羌族叛乱(黄巾之乱的时候羌族再度叛乱,但已不成气候),这也是汉桓帝的谥号“桓”的主要原因。

羌汉战争

可惜汉桓帝的时候,门阀士族已经形成了,第一次党锢之祸就是门阀士族开始威胁皇权,但历史的走向是门阀士族的统治,后面的魏晋南北朝都是门阀士族的的活跃时代,直到唐末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著名的五姓七望

身处这个时代,只能在皇权名义下暂缓进程,可惜汉桓帝死得太早,三十四岁就驾崩了,15岁继位,真正掌权的只有九年左右,其驾崩后,没有留下子嗣,没有培养继承人,皇位落在了汉灵帝刘宏这个暴发户手里,直接导致东汉王朝的统治崩溃。

汉灵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旧社会人们加入哥老会,又叫“烧袍哥”。原来袍哥开山立堂,效法古人结拜之风,要烧三把半香,取义气相期的...
原创 杜... 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以近40000人的伤亡代价,终于全歼黄百韬第七兵团,粟裕将军总...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李世民顺利登基成为皇帝,而李元吉的媳妇,也就是李世民的弟媳...
原创 古... 很多人都喜欢看古代战争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一定对古代士兵强攻城池的情景不会陌生:攻城军队通常拿着云梯靠...
原创 关... 相信大家看《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喜欢上蜀国里面的主人公之一关羽。在公元219年,三国...
原创 古... 国都,乃一国之中心,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各朝各代建立都城都要结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理位置、...
原创 害... 一直以来,因为各种各样的解读,我们所认为的杨修之死其实特别简单,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很诡异的,绝大多数...
原创 宋... 全文共1646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中非常特殊的一个,从政治、经济、军事各...
原创 古... 文 | 陈飞 提要:在韩流文化风靡于中国年轻人团体中时,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会在自己现实生活中代入许多韩...
原创 古... 一听到王爷二字,大家都会认为他肯定是皇室贵族,但其实王爷这个称呼不仅仅限于皇室中人,一些对国家做出巨...
原创 是... 1、韩信功高盖主 刘邦的江山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最后垓下之战,如果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能不能打败项羽...
原创 退... 无论是当今还是古代,退休是官员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古代退休叫致仕,官员在任上为国效力,劳苦功高,随着年...
原创 《... 《嫣语赋》侯府夫人却能接受青楼女子,梁翊母亲真是不一般 门当户对很重要,在封建时期别人把这个就看得...
原创 光... 光绪帝由于后继无人,就由慈禧做主过继了溥仪继承大统,溥仪也成了“末代皇帝”,在溥仪继位之前,才不过几...
原创 古... 在古代作战中,城池攻守是最为常见的,对于守城的一方来讲,有着地利之便,但他们为何不死守城池呢? 天时...
原创 死...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他谦虚纳谏、知人善任、恭俭爱民,开创“贞观之治”。所有的这一...
原创 顺...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基,起初朝政事务交由摄政王处理,12岁那年多尔衮去世后开...
原创 关... 如果以关羽的战绩来衡量,他在曹营中将无人可比! 如果关羽真的投降了曹操,他很可能会混得非常惨! 曹操...
原创 1... 在一些苏联历史学家眼中诺门坎战役带有一定程度的“内战”色彩。 1939年5月,日本和苏联在中国诺门坎...
原创 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历史最草根的皇帝,他的出身比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还差,刘邦当时好歹是个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