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说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惨败收场,究竟是谁的锅?
迪丽瓦拉
2025-05-30 03:31:57
0

原标题:简简单单说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惨败收场,究竟是谁的锅?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这场战争的源头是什么呢?呵呵,其实刚开始跟赵国没什么关系。

秦国攻打的上党郡这个位置,其实不是赵国的领地,是韩国的。韩国这边守城的将士,一看秦军来势凶猛,就琢磨自己肯定是打不过呀!于是就联系临近的赵国,说把这个城送给赵国。

这一看就是个烫手山芋,赵国这边的大臣都劝赵孝成王,韩国人大大的坏,这是祸水东引,您可别接呀!孝成一听不高兴了:有便宜不占是傻子!这不跟白拣一样吗?于是就接受了。

果不其然,两年后秦国打了过来,孝成王忙安排廉颇应战。

廉颇渡过丹水河,来到西垒的时候,秦军主将王龁已经把上党攻破了,正继续往长平逼近,于是廉颇只能在西垒战场这边的一个山谷口扎营防守。

这个局面其实对秦军是很不利的,因为怕赵军夜里会从山谷两旁的山林偷袭,所以秦军不敢把营寨扎在山谷里,只能扎在山谷的另一头。每次秦军发动进攻都需要走一段长长的山谷,很费劲。

不过秦军这次进攻赵国是志在必得的,所以宁愿损失了些人马,还是把这个山谷口给拿下了。

廉颇一看形势不妙,赶紧退到了丹水河以东,继续防守。不愧是名将,这一步是相当的老辣。

秦军若想继续进攻,必须渡过丹水河,赵军便可趁秦军渡河时发动攻击;若是撤军回朝,前面打山谷口牺牲的那批兵士不就相当于送人头吗?更要命的是,秦军远道而来,所带粮草有限,若一直和廉颇这么耗着,赵军不用进攻,过不了多久自己就得灰溜溜地滚回去。王龁一时进退两难,只好传信回秦国,请秦王定夺。

秦王接到王龁的报告是急得直挠头,一时间也是一筹莫展。这时相国范睢站出来说,别急,硬攻不行的话咱们可以使计把廉颇给换下来嘛,只要廉颇一去,换上个平庸之辈,就比如像赵括那家的自大狂,打下长平易如反掌。

秦王听了是连喊了三声妙,忙安排人去办了。

不久,赵孝成王这边就起了些谣言,说廉颇手握重兵却不出击,是因为他有降秦之意,企图背叛赵国。

孝成王刚开始也不信,廉颇那可是屡立战功的老将,对赵国忠心耿耿,怎么可能降秦谋反呢?可日子一长,老有人在他耳边说这事,一次三次八次,孝成王内心忍不住动摇了。

另外别忘了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孝成王贪图上党这块地盘才触发的,现在上党丢了,廉颇不仅没想夺回,还退避三舍不与秦军正面交锋,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于是下面就有人建议说,要不然大王您下令让老将军马上进攻,试试他的态度,看他听不听从命令。

于是孝成王便传令给廉颇,让他马上进攻。

面对孝成王这记昏招,廉颇当没听到,直接给无视了,继续纹丝不动。

孝成王一看廉颇不听他的命令,是真有些相信他谋反了,于是便用赵括换下了廉颇。

赵括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虽然老爸很厉害,但这儿子可不一定。赵奢自己就曾对老婆说过,赵括虽然从小熟读兵法,但从未在军营中历练过,千万不能让他掌兵,否则赵国必定大败。

赵夫人听说孝成王要让自己儿子赵括做主帅,想起老公的话,连忙进宫劝孝成王收回成命,说赵括只会读兵书,不会带兵,千万别派他出战。

孝成王这种昏君怎么可能听得进赵夫人的劝,他一意孤行,还是让赵括去长平换下了廉颇。

赵括到了军营,那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马上就渡河和秦军开战,追着秦军是一路向北。

赵括不知道,这时秦国方已经悄悄换下了王龁,让白起做了主将。白起尽派些老弱残兵,边打边往北退,把赵括引进了早就布置好的口袋阵,把赵国40万大军给包了饺子。

赵括这一被围就围了40多天,营中粮食马匹全部消耗殆尽,最后都开始吃同类了。赵括一看不行,这个时候想起要突围,却为时已晚,最后,赵括在突围时被乱箭射死,这场战争以赵国的大败而告终。

历史上评价赵括,说他这个人有勇无谋,自大妄为,长平之败他要负全责。但我个人认为,客观的说,不能全怪赵括。

咱们思考一下,赵括做主将后,他能像廉颇一下按兵不动吗?孝成王换你上场是干啥来了,不就是让你和秦军干架吗?好嘛,你来了你也猫那儿不动,要你何用!所以赵括必须出兵不能避而不战。赵国的失败,在孝成王换下廉颇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非常偶然的小知识:赵奢经常和儿子赵括谈论兵法,赵括说起打仗的事是头头是道,经常能把父亲赵奢驳到。但赵奢并不欢喜,反而担忧地对妻子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儿子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将来要是带兵打仗,绝对谁都打不过。”这就是成语纸上谈兵的由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齐景公的治国成就,对齐国地发展地影响有多大?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
原创 李... 隋朝末年,李渊太原起兵,仅用3万军队就攻破了隋朝的都城,建国大唐,平定了各地叛乱。李建成被立为太子,...
原创 曾... 长安,自西周至大唐,两千年的时间,先后成为十三朝的都城。很显然,将长安作为首都,自然有着不可不说的优...
原创 揭...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1944年底,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战争形势都已经明朗...
原创 美... 1991年圣诞节,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红旗缓缓落下,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国旗,重新升起,戈尔巴乔夫宣布...
原创 杨... 杨坚原名叫普六茹坚,李渊原名叫大野渊,李世民叫大野世民。虽然这是事实,但这一结论仍然值得商榷,其理由...
原创 毛... 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晋明...
原创 历... 关注新闻的都知道,近几年来印度常常在我们的中印边界地区搅起事端,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到当年划分出来的...
原创 原... 徐福明明找到长生不老药了,只是不敢给嬴政,此物现在到处都是!你知道吗? 在当时,其实有一个说法说是徐...
原创 明... 明代的学者冯梦龙曾经在《广笑府》中记载这样一段诗词:“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
清亡后,14万皇室去哪了?有人... #百家说史#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都如同一场盛大的戏剧,而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原创 关... #历史开讲#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之一,为人忠诚仁义,武艺高强。他曾在汉室灭亡后,投靠了...
三国耗尽英雄气,两晋南北朝尽是... 汉朝的惯性在三国终结。 一 司马家给两晋南北朝带了个“好”头。 司马家集四代之力,通过洛水之誓、当街...
原创 老...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4年,我红军在王明的错误路线指挥下,遭遇巨大损失,而蒋秃子正是意气风发。这...
原创 东... 东汉初年迁都之争,大概分为两个派系 。一派主要是以关中贵族为主,主张西迁长安,可以称之为“西迁派”。...
原创 西... 三国之后,司马懿的后人在司马懿的基础上建立了历史上统一的西晋王朝。西晋王朝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手中之后...
原创 此... 三国时期,各路诸侯争相上场,武将刀光剑影,文臣谋略不断。这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演绎出一幕幕脍炙人口...
原创 朝... 一、20世纪10年代南满地区朝鲜族反日运动 (一)、朝鲜族迁入及聚居区的形成 中国朝鲜族迁入中国东北...
原创 抗... 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腐败不堪,后金大汗努尔哈赤迅速崛起,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 萨...
原创 清... 历朝历代封建帝王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都会设立一些特务机构,便于自己直接指挥。像西汉时的绣衣直指,宋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