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纪10年代南满地区朝鲜族反日运动
(一)、朝鲜族迁入及聚居区的形成
中国朝鲜族迁入中国东北始于明末清初,当时,
在萨尔游大战、"丁卯之役"、"两子么役"三次战争中,朝鲜被俘士兵和被掠民众进入中国有数万之众。
朝鲜人民大批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始于巧19世纪中叶。
与此同时,朝鲜广大人民也不堪忍受日本残酷的殖民统治而大量移居中国东北,并形成了许多朝鲜族聚居区。
据统计,1909年,东边道地区7县32面朝鲜族共9754户、44993人。
(二)、朝鲜族社会生活状况
20世纪初,南满地区朝鲜族的社会生活状况比较悲惨。对此,耶巧教传教士库克曾记述到:”
至于来到满洲的韩国移居者的痛苦乃至不幸,就连亲身目睹也无法完完全全加以描述。
时令己是严冬,气温低至零下40度,而他们身穿白色的衣裳默默不语,或10多人结伴,或20人为伍,或50人成群,越过一座座山坡而来。
此外,朝鲜族宗教界人士也致力于创办学校,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他们以灌输本教教义为主,同时进行反日教育。宗教界兴办的学校在朝鲜族私立学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例如,1915年李凤奎建立的三成学校就是借此躲避日帝视线的。
(三)、朝鲜族反日运动兴起与发展
1.耕学社、扶民团的建立及活动
鸭绿江北岸虽然归中国政府管辖,但由于山脉险峻、河流端急,因此对于关内的中国百姓来说,迁居此地是有一定难度。但朝鲜咸镜道和平安道与此地却只隔着一江,来往十分方便。
在日本的支持下,朝鲜政府派兵"讨伐"义军。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义军"北迁"的战略方针为指导,
为保存实力转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准备蓄积力量开展反日武装斗争。
耕学社和扶民团为南满朝鲜族的反日运动事业做出了贡献,不仅提高了南满地区朝鲜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地位,而且培养了许多抗日战士,
兰源浦和哈泥河一带也因此成为20世纪初南满地区朝鲜族反日运动的中也。
2.韩族会、大韩独立团的建立及活动
1919年,为了声援朝鲜国内爆发的"三一"运动,
南满地区朝鲜民族主义运动者纷纷开展了反日示威运动。同年4月初,以扶民团、自新契、教育会为首,在柳河县、桓仁县、集安县和海龙县等地区的领导人聚在一起,建立了韩族会,并发行了机关刊物
《韩族新报》
。为培养军事性人才,以便更加有效地开展反日武装斗争,韩族会成立了军政府。
这一时期,南满地区的朝鲜族反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
包括义烈团、义成团、普和团、军备团、野团等,
这些反日屈体中,除一些复辟主义的团体外,大部分团体崇尚民族共和,主张通过武装斗争推巧日本帝国,并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新国家。但是,这一时期的反日团体呈现出过于分散、力貴较弱的缺点。
二、20世纪20年代南满地区朝鲜族的反日运动
(一)、统义府的建立及活动
1920年4月28日,奉天日本总领事赤塚要求张作霖增派部队到南满和东满地区,对朝鲜族反日武装团体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
并于5中旬结建了由日军同地方巡警结成的"日军协同搜查班"。
此外,统义府还建立了由游击中队和宪兵队组成的义勇军,司令员为金昌焕。义勇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统义府的发展与朝鲜族社会的安全为主,并在国内外募集军资、处决亲日团体及袭击日军机关等。
(二)、参议府的建立及活动
1.参议府的建立及军政活动
统义府是由分散在南满地区的朝鲜族各反日团体联合组成的,起初在观念上就存在着复辟派与共和派的对立。之后,两派间的矛盾愈发愈烈,并发展为武装斗争,以全德元为首的复辟派袭击了以梁后锋为中也的共和派的多名主要领导人。
1923年初,两派还在红庙子一带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
同年2月,全德元等人在桓仁县大荒沟组织了义军府。
日本政府为了打击参议府,买通了大量的亲日分子和密探。
1925年3月16日,
参议府中央负责人在古马岭召开军事会议时,
遭到了楚山警察队的65名警察的偷袭,数十名干部牺牲,给参议府造成了莫大的打击。
2.参议府的民政活动
为了对桓仁、通化、抚松、安图、柳河等县和鸭绿江沿岸地区等辖域内的朝鲜族进行有效的管辖,
参议府模仿了统义府的管理方法,以1000户为标准设立一个大行政区,其下以100户--200户为标准设立管辖区,并在各管辖区内任命一名区长进行管理。
除此之外,在军事教育中,参议府通过选拔可塑之才到广东、苏联等地留学,使他们可学习到专业的军事知识
。例如,参议府第三中队的张兴胚和咸益淳等3人,离开桓仁县横道川,取道上海前往广东。
此外,参议府在袍江县(现在的靖宇县)设立武官学校,
聘请日本描军士官学校出身的马德昌和毕业于云南武堂的金刚、金泰文等当教官,悉也培养军事干部,并且出版发行机关期刊
《正路》
。从参议府的教育观来看,它主要是培养军事性人才为主,这与成立初期其武装斗争至上的理念相一致,而它也促进了军事人才的培养。
(三)、正义府的建立及活动
1.正义府的建立经过
1920年"庚申年大讨伐"
后,许多朝鲜族反日团体被迫转移到俄西伯利亚地区。经
"自由市惨变"
',这竖反日团体又陆续回到东北地区,积极开展反日独立斗争。
1924年12月31日,西路军政署首先宣布废除原团的名称,正式合并于正义府。此后,义成团、固本契、吉林住民会等其它团体相继宣布合并于正义府。其中,组织最庞大的统义府由于要处理的事务较多,最后合并于正义府。
1926年1月,正义府在军民代表会上发表了正义府宪章。
2.正义府的民政活动
正义府是以民政、民生、民权为主的民主共和团体,成立时所发表的宣言文中就明确指出了其民主自治的性质,
“己往的运动都过于激烈,而且没有什么可观的成果,这是因为其计划空虚而不符合于实际,特别是把在满同胞的实际生活不放在眼里的结果。所以,今后要排除所有不切实际的因素,把振兴产业作为光复事业的根本,以巩固经济基础、普及教育,兴民族文化,最终取得光复事业的成功。”
综上所述,正义府所开展的送些民政活动是以居住在南满地区的朝鲜族为中也而开展的民族事业,
其内容涉及教育、社会、产业等诸多方面,有利于改善当地朝鲜族生活的现状。
(四)、国民府的建立及活动
1.民族唯一党促成运动的开展与国民府的建立
20世纪20年代末,东北地区朝鲜族反日势力分为共和的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1924年国共两党建立的统一战线有为地打击了反动军阀后,朝鲜族反日团体认为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反日活动,应开展规模更大的联合运动,于是掀起了民族唯一党促成运动。
因此,从1926年起,在北京、上海、南京、广东、东北地区陆续开展了民族唯一党运动。
1928年12月下旬,支持促成会派的代表们在吉林召开了革新议会。同一时期,支持协议会派的代表们在正义府的领导下建立了民旅难一党组织同盟,
并于1929年3月在吉林召开了讨论建立新的军政府组织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正义府的玄益哲、高而虛、李东林、高豁信、崔东旭、李擇,参议府代表沈龙俊、林炳武、刘光脸,参议府代表李教育元等。
在会议中,各团体达成了一致,
于同年4月1日设立了国民府,5月28日设立了中央行政委员会。
2.国民府的民政活动
同年6月,国民府将本部移到迁宁省新宾县兴京。同年9月27日召开的国民府第一次中央会议成为国民府活动方向的一个新的转换点。
会议指出,将自治机关与独立运动机关分离,并指出国民府只负责东北地区朝鲜族的民生问题。
国民府为培养初等教员,在管辖区内设立师范学校,并颁布了要求各地方机关积极募集学生的通牒文。
此外,维持发展了正义府设立的华兴中学,并在华兴中学校内设立南满学院,由玄正卿、朴素心、李春等人担任教师。
该学校培育了近200余名的青年人才,为朝鲜族积极参加抗日斗争与化会活动贡献了力量。
3.国民府的军政活动
1929年12月,作为国民府革命机关的民族唯一党姐织同盟重新改称为朝鲜革命党,并组建了朝鲜革命军,任玄正卿为中央执行委员长。
朝鲜革命党与国民府的关系是以党治国理念中的唯一党与行政部的关系,朝鲜革命党是南满地区的唯一党,国民府是自治行政的机关,朝鲜革命军是独立运动中担任军事任务的机关,且其管理与组织是由唯一党的朝鲜革命党指挥。
三、20世纪20年代南满地区朝鲜族反日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1.朝鲜巧反日运动的特点
20世纪20年代,南满地区的朝鲜族反日运动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其中包括合法的,也包括不合法的。20世纪初,新民会的反日志建立共和政体的近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为指导来到了柳河县三源浦地区开展反日活动。
20世纪20年代,南满地区的朝鲜族反日运动是以发展教育、注重民生、振兴产业为主的,这使得朝鲜族反日运动基地更为巩固。同时,各团体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大联合姐建成更为庞大的反日运动团体,开展了更加有力的反日斗争。
与20世纪10年代南满地区朝鲜族反日独立运动相比,(1)更加注重民政建设;(2)开展反日独立运动的理念更加成熟,出现了党、政、军三级体系。
2.朝鲜族反日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
20世纪20年代
,
南满地区的独立运动团体领导的反日运动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并鼓舞了朝鲜族人民的反日斗志,
但最终相继以失败告终,
这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密切相关。
虽然朝鲜族反日团体在民族统一运动中呈现出了局限性,且未能实现最初的目标,但其重大的意义却不能忽视。
各反日团体的统一运动,使广大朝鲜族人民对反日民族力量联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台阶。反日志士们通过创办私立学校使朝鲜族青少年学习到近代科学文化知识,且通过设立武官学校、开展军事训练等方式培养军事人才,为开展反日独立运动积蓄了大量人才。
四、结论
19世纪末,清政府废除了对东北地区的封禁,
送在客观上为朝鲜族迁入中国东北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国地方政府对朝鲜族采取民族同化政策,对其进行残酷的封建剥削与压迫。
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以"保护韩民"为由开始侵略中国东北,这使中国政府把朝鲜族看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陆的先锋而加以迫害与驱逐。
这些因素都不能保障朝鲜族的合法而平等的社会地位,更不能保障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族自主权。饱受压迫的朝鲜族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站起来战斗。
20世纪20年代,他们把"民族自治"作为反日运动的新路线,
在东北地区建立巩固根据地,对朝鲜族的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教育、振兴产业、培养军事人才等方式进行反日独立运动。
朝鲜族民族主义反日团体的自治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作为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斗争历史,
反映了朝鲜族对民族解放的渴望与早日争取民族自治的屯、愿,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中国朝鲜族反日斗争史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