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姜维胆大如斗,一计害三贤,最后却便宜了司马昭
迪丽瓦拉
2025-06-05 13:02:45
0

又一孔明——诸葛武侯的优秀接班人姜维(8)

主笔:我方作者刘炜

公元263年,魏国名将邓艾趁着魏军主帅钟会与蜀军主帅姜维在剑阁对峙,偷渡阴平,灭亡了蜀汉。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的话,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姜维是诸葛武侯的继承者,不能称之为“其他人”。

姜维听到邓艾逼近成都、诸葛瞻战死的消息,又听说后主要投奔孙吴或逃往南中,于是放弃了剑阁,率领着最后的五万士卒回援,不久之后接到了刘禅最后一道圣旨:“解除武装,向钟会投降!”

《姜维传》中提到,听闻这个消息后,姜维军中“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大家用砍石头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的不甘与怨恨!

可是,君王都投降了,身为将士,还为谁而战呢?一直追随姜维北伐、依然在汉中坚守孤堡的老将军柳隐放弃抵抗,《华阳国志·后贤志》中提及柳隐日后被重新启用,又做了几年地方郡守才告老还乡,最后以八十岁的高龄善终;同姜维坚守剑阁的辅国将军董厥选择投降,后进入西晋朝廷任散骑常侍,还重返蜀地视察民情。比起柳隐、董厥,姜维本就是魏人,降魏后定获高官厚禄,更重要的是,姜维为蜀汉征战一生,于国于君都没有半点愧疚,现奉旨投降名正言顺,谁又能诽谤非议呢?不过,姜维是武侯北伐大业的继承者,深受武侯知遇之恩,不是柳隐、董厥可以比拟的。

姜维决定先向钟会投降,再乘机复国。钟会本就十分欣赏这位蜀汉的擎天柱,认为即使是曹魏名士夏侯玄、诸葛诞都比不上他,所以与姜维出则同车、坐则同席,还把象征大将军身份的符节、印信、名号、车盖都归还给了他。

另外,钟会对邓艾抢功一事耿耿于怀:自己才是此次伐蜀的主角,没有自己的主力军在剑阁牵制姜维,邓艾的偏师怎会成功?恰巧此时的邓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接连做了几件让司马昭不悦的事:邓艾为了稳定蜀地人心,在没有报知司马昭的情况下自行给刘禅等君臣赐予官职,还要求司马昭准许留下自己的两万军队和两万蜀军在蜀地煮盐冶铁、打造战船,为日后伐吴做准备,甚至更要求司马昭不要把刘禅迁到京师洛阳。司马昭对此极为不悦,通过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凡事必须要先报经批准,志得意满的邓艾不但没有听从,还上书振振有词的为自己解释辩护,这让司马昭更是不快。钟会趁机与监军卫瓘以及邓艾军中的监军师纂等人密报邓艾企图造反,最终奉司马昭的命令逮捕邓艾。

此时已经是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了,姜维通过邓艾一事察觉出钟会有异心,于是就假意劝钟会功成身退,效仿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那样泛舟隐迹、求仙访道,落个逍遥自在。此时钟会刚满四十岁,处在人生巅峰,自然不会答应,姜维见机言道:

“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於老夫矣。”(《姜维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钟会当然听得懂这层含义,二人进行密谋,钟会打算让姜维先率领五万军队作先锋,自己随后统领大军返回曹魏,乘机突袭长安、直扑洛阳,进而平定天下。

正巧,曹魏郭太后(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驾崩不久,当年正月十六,钟会在成都皇宫朝堂上召集了魏军护军、郡守、牙门骑督等中高级将领和蜀汉官员,宣称自己手上有太后遗诏讨伐司马昭,逼迫在场的将领签字画押,然后把这些将领软禁在皇宫里,让自己的亲信去统管他们的军队。此时姜维一直在钟会身边,建议立即杀掉软禁的将军们,钟会多少有些犹豫,这个犹豫也让他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钟会忘了一件事,虽然将领被软禁,但在蜀地的魏军普通士兵还有近二十万人,他们的家眷都在北方,灭蜀之后早就盼着衣锦还乡,又有谁愿意为一个野心的叛贼去卖命呢?正月十八日中午,在监军卫瓘、护军胡烈之子胡渊和钟会亲信丘建的带领下,魏军士兵发生兵变,像潮水一样涌进皇宫救出了各自的将领,随后在皇宫内大开杀戒。很快钟会被杀,姜维带着钟会身边的亲兵奋力搏杀,在亲手杀死了五六个人之后终于不支,倒在血泊当中。就这样,这位武侯的接班人,这位蜀汉政权最后可以依赖的擎天柱,怀着老师未竟的北伐大业,怀着满腔的不甘与悲伤,在蜀汉皇宫内因复国大计的功亏一篑而献出了生命,终年六十三岁。后主降,蜀汉未亡;姜维死,蜀汉才真的走到了尽头。

姜维倒下的最后一刻,脑海中会浮现什么场景呢?是当初辞别母亲时“心有远志,不在当归”的那封家书?还是那年五丈原老师临薨前的重重嘱托?是如诸葛尚一样因最后也没能手刃阉党奸佞而愤恨不已?还是仅仅希望老战友张翼、廖化能够善终……不管是什么,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这次倒下,是真真正正的解脱,九泉之下见了老师,也不会再有半分的愧疚。

《姜维传》裴注引《魏晋世语》中记载,魏军将士对姜维早就恨之入骨,将其剖尸,发现其胆斗大,这也是当代成语“胆大如斗”最原始的出处,姜维的妻子儿女都遭到杀害。随后,这场本是针对钟会的兵变逐渐扭曲成不分魏人蜀人、各自报仇报怨式的滥杀:邓艾被自己的部将田续追杀,其监军师纂平素里刻薄寡恩不得人心,被杀后甚至体无完肤,张翼也死于乱军之中,而廖化虽免遭罹难,但也于不久之后谢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汉晋春秋》中留下了一段极为珍贵的史料记载:当初姜维起初煽动钟会时曾给后主刘禅送去密信,信上说: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不曾想,这封书信竟成了绝笔,信中内容也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八十多年后,东晋史学家孙盛来到蜀地,见到了这封依然保存着的密信,孙盛跟蜀中父老谈到姜维复国这件事,即使早已物是人非,但蜀中父老通过口口相传,依然为姜维最后的功败垂成而痛惜。孙盛虽对姜维评价不高,但却也在自己所著的《晋阳秋》中如实记录了这件事。

又需要提及的是,在蜀汉灭亡的七年后,当初被姜维救下的原凉州胡王白虎文联合凉州及陇右地区的鲜卑人又一次起事对抗晋廷,史称“秦凉之变”。此时距他当初与治无戴叛魏起事已经过了二十三年之久,想必此时的白虎文必定已是老朽了,他如此执着的起事,或许正是为了报答二十多年前姜维的救命之恩,当初邓艾麾下的陇西郡守牵弘、搅黄姜维复国大计的钟会护军胡烈皆因无人救援,均被白虎文攻杀。

闲乐生评:后人把这件事称之为,姜维一计害三贤。其中“三贤”指的是,邓艾,钟会和姜维。其实,这一场变乱竟使得曹魏两大盖世功勋名将殒身,并除掉了姜维这个胆大如斗的不稳定分子,最后真正的大赢家还得是司马昭啊!所以说,应该是司马昭一计害三贤,名将怎么可能玩的过专业阴谋家呢?可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亚... 常言道,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石。但从近代历史的角度看,有很多国家政权,是在外部力量的干预...
原创 鲁... 鲁迅为何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并非一时气话,背后另有隐情 汉字是衔接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纽带,在...
原创 5... 引言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以战略家的眼光,发现了一大批人才,他又以统帅的气魄,重用了一大批难得的人才...
原创 明... 01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分左右两翼,突破蓟镇墙子岭、青山关,第四次入塞劫掠。 十月初...
原创 最... 中国有句俗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意思就是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不许别人...
原创 若... 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王翦就好似开挂般无敌的存在。 他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攻破燕国都城蓟...
《三国志·战棋版》PK赛季-方... 哈喽大家好啊,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九级地(四级军屯)的打法参考,由于目前除了私矿之外只有军屯能打,而四...
原创 三... 王佐之才,即佐王之才,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
这,是一个很新的大同 一座古都 一座煤都 一座清凉夏都 一处能源之城 一处文旅之城 一处算力之城 有“绿”产业 有“新”谋...
原创 他...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攻打匈奴,封狼居胥,收复大汉领地,扬我国威,载入史册。 霍家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
原创 清... 曾经有人作过预测与估计,2022年全世界人口总量将达到80亿,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2022年...
历史上公认的5位名将,没有一个...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
汴梁说史|大明不是最强王朝,却... 明代大体上已过了两三百年的太平日子,无论当初制度怎么好,也会腐化,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崇祯十四年(...
原创 商... 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商纣王为了平定西岐姜子牙和姬发的叛乱,派出了三十六路大军征讨。商朝的三山关...
原创 人... 在过去很长时间,科学界认为非洲为现代人的共同祖先,理由是对亚欧非等地区的一百四十七名志愿者进行基金扫...
原创 由... 还不是因为隋文帝杨坚他老爸普六茹忠叫隋太祖呀!太祖只能一个啊!笑! 其实杨坚叫什么帝,不叫什么祖,是...
原创 孙... ###孙权:江东之主的过人之处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建立者。在那个天下分裂、诸侯争霸...
原创 历...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先行者、政治家,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原创 圆...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拍卖青铜器虎鎣。该文物制作于2000至3500年前,186...
洛阳77件(套)文物赴荷兰“讲... “一代女皇武则天展”近日在位于荷兰北部城市吕伐登的荷兰公主庭院陶瓷博物馆开展,来自洛阳市的5家文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