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啥非要攻占延安?郭汝瑰:跟大战略无关,想到哪,打到哪
迪丽瓦拉
2025-06-07 03:32:03
0

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貌似打得有板有眼,显得很专业有口号目标:三至六个月消灭中共。有行动:又是全面进攻,又是重点进攻,但实则事后才知,都被蒋介石给骗了。

用郭汝瑰的话说就是:“

有人说蒋介石重点进攻,是从山东和陕西两翼进行钳形攻势,事实上他没有这样高的战略水平

。”出自《郭汝瑰回忆录》

既然如此,那为啥蒋介石还那么豪横?笔者认为有两点原因。

其一:活在过去

。这点笔者一直在说,活在过去的人,是相当顽固且不懂变通的。蒋介石就是这种模样。抗战前他一直围剿红军,虽败仗不断,但就问一句,是不是差点成功了?

站在蒋介石角度必然如此!逼得红军长征,被围困在陕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若是没有张学良和杨虎城搞事,我蒋某人早就平推共军了。所以抗战后,他顽固开打内战,也是这套路。

就是用绝对实力碾压,打个比方说就是:我蒋某人损失十万大军最多算掉根汗毛,你共军损失一万,就伤筋动骨。

对于蒋介石这心思,马歇尔洞察的就很真切,当时他不无担心地对蒋介石表示:“

刚刚经历八年战争的中国经济困难,百业萧条,政府恢复民生就已经很困难了,如果再来一次大规模战争,可能对国家财政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战争如果持续下去,那么很可能再分出胜负之前,政府的财政就会崩溃

。”

蒋介石立马一拍胸脯说:“

有信心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

这就是蒋介石所谓有板有眼,显得很专业的根本原因,他依旧活在过去,用过去的老办法,套用现在。

这同时也是为啥国军将领,别管名将还是悍将,都在解放战争时期,集体失去光环的原因,比如薛岳卫立煌王耀武等。

其二:“国际观瞻”太催命。

何为国际观瞻?可参看抗战时期的淞沪会战。蒋介石之所以选择在上海这地方跟日寇开打,是为了给西方列强看的,这点笔者之前说过,可取查证。

也就是说,蒋介石在乎的是西方列强的反应。因为可以造成国际舆论,或有助于拿外国的援助,而几乎从来不从国内的实际出发。这同时也是蒋介石为何虽恼恨马歇尔,却还要乖乖在东北停战的原因。

蒋介石都这模样了,自然其手下战将也都有样学样。说一个好玩的事,都知道李敖吧?就是那位自称“三十年来读书最多的人”,他曾在“李敖有话说”这栏节目内,替蒋介石统计过这样一组数据。

把《中央日报》统计的战报汇总后:

解放战争过程中,国军累计消灭解放军一亿多人而解放军各级领导,也包括毛主席和朱老总,自1946年开始每人至少在国军战报中被击毙了十几二十次。

是不是一股魔幻感?所谓主打一个观瞻度,专打一个喜庆感,最终都是互相骗既然老头子喜欢国际观瞻效果,那就配合,反正吹牛也不上税,反正大家都这样,谁也没法追究谁而其中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攻占延安”。

蒋介石曾在自己的日记里,给出过一个所谓的“剿共时间表”,如下。

三对李先念匪部兜剿部署及方针。四廿五日至八月十五日。

五鲁南,八月十五日至卅日。

六胶济路,八月卅日。

七津浦路,八月卅日。

八平承路,九月五日至十五日。

九平绥路,九月十六日至卅日。

十同浦南段,八一五日。

十一长治区,八十至卅日。

十二平汉路,八月十日至卅日。

这就是所谓的“全面进攻”时期。那么为何打着打着,突然就想起攻占延安了呢?须知胡宗南之前一直吵吵嚷嚷着打延安,却次次被蒋介石按住,因为蒋介石知道,打下延安没啥实质好处。

据《熊向晖回忆录》记载,蒋介石的表态是:

攻占延安在军事上意义不大,在政治上不到火候。

可为啥在1947年,却突然改变了态度?

依然跟什么重点进攻这等大战略无关,而是因在1947年3月10日,美苏英法四国要在莫斯科开会。而这次会议没他蒋介石啥事,这让他非常担心,万一斯大林在会议上提出啥有利于中共的提案。

所以,蒋介石这才急慌慌批准胡宗南进攻延安,所谓想到哪,打到哪,为了国际观瞻效果,哪怕意义不大,没啥好处的事也干。胡宗南也是一样,攻占延安后,你瞅他那些夸张战果......

这里就要重点说下胡宗南集团了,这支部队一直都是蒋介石手里,最大的战略预备集团军,也可理解为撒手锏。抗战期间几乎都没怎么动用过,蒋介石就专门等着在最关键时期,让胡宗南入场,来个一举定乾坤。

也就是说,当时无论胡宗南这支大军投入东北,进入山东,扫荡华北,都将带来那里局部战区的改变,给咱造成非常大的压力。结果蒋介石却为了“国际观瞻”,用在了进攻延安上去了。

现在,是不是更加理解了,咱毛主席为啥不肯离开陕北,就拖着胡宗南大军,在陕北兜圈子,哪怕几次遭遇危险,也是坚决要拖住胡宗南?这等于直接让胡宗南大军失去了作用,为其他战场创造机会。

这就是所谓的蒋介石的重点进攻,是不是一种:想到哪,打到哪的感觉?所以也难怪郭汝瑰说,蒋介石根本没有什么大战略可言。

最后一个问题是:国际观瞻有用吗?当然有啊!尤其是外战之时这点笔者不必多说,稍微关注些当今国际局势的就都知道。通俗来言就是:向“金主”展示能力,表示:我很能打,投资我是最优选择。

所以,在抗战期间蒋介石那么注重“国际观瞻”效果,还真不能算臭棋,是必须且必要的。

可问题是,解放战争是你蒋介石挑起来了的,两大金主美苏都一个劲的压你,不同意你蒋介石这么搞,可你蒋介石,却还那么注重“国际观瞻”,这就纯属不长进,不懂变通,脑子生锈了。

这就是蒋介石虽占据那么大优势,却最终被踢出大陆,败逃台湾的深层次原因。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蒋介石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一个活在过去,一个只考虑外国感受,不顾国内实情的人,焉能不被历史抛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我们和韩国曾经也是很长时间没有什么交流,不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之间的交流也在慢慢增...
原创 诸... 也许是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是某位谋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却...
原创 清... 今天与大家分享:清朝中期名臣朱轼的故事,他一生为官清廉刚正,特别是当皇帝到他家吃饭时,他只用简单的工...
原创 1... 1945年4月25日,全世界1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家会议,签署通过了《联合国宪...
原创 1... 1932年秋的一天,驻南京国民党宪兵第一团团长彭善后,忽然接到了蒋介石发来的密电。彭善后看完密电之后...
王近山扬言要抓五千美军俘虏,韩... 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近山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他就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
原创 一... 现在的抗日神剧其中的很多地方真的是夸大的让人不能相信。但是在我军的抗战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位老英雄。...
原创 南... 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并列中兴四将,但是在岳飞的墓前却跪着张俊。这位本来算得上功臣的人怎么会...
成都一袭汉服课堂科技有限责任公... 隋朝承北周统一北方之余威,终结了南北朝旷日持久的对峙格局。唐朝绵延近三百年,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出兴起...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里,众多人物的死亡时间与原因都是和历史对不上号的,其中原因很多,待我细细讲来。 第一种...
原创 中... 历史总以一种难以改变的,如同陀螺式的向前运动,并在这种运动中让每个王朝都在相应的定律产生、发展、强盛...
原创 1... 前言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名为《难忘的泼水节》,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 这篇课文的内容主要讲述周恩来总...
巴拿马运河:历史不容抹去(三)...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26日电 “不做美国殖民地,运河是我们的,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不属于任何别的国...
原创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伯乐赏识千里马的故事,像是西周时期,钓鱼的姜子牙被文王赏识,委以重任。全国解放...
原创 毛... 毛主席提出过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口号,叫“为人民服务”。 可以说,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践行这句口号,他做...
中华民国十七年贵州银币一元 中华民国十七年贵州银币一元,是一枚承载着丰富历史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的银元,它不仅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
湖北省博物馆将“上新” 展陈文... 武汉12月26日电 (记者 梁婷)湖北省博物馆即将“上新”,媒体记者26日进行集中探访获悉,湖北历史...
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手稿文献展在... 今年适逢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上海社科大师吕思勉先生诞辰140周年,为传承和弘扬大师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原创 越... 越南的北部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纳入中国版图。就民族来说,越南的主要民族京族,就是中国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
原创 赵... 《——【·前言·】——》 宋高宗赵构,退位后过得相当滋润——每月生活费高达4万贯,足以让他过上无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