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浅析明朝大才子解缙为何会惨死雪地?
迪丽瓦拉
2025-06-08 11:32:44
0

朱元璋和朱棣是大明两位最杰出的君主,不过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刚猛治国,尤其对反对他们的人,可能被施以极刑,来达到警示的目的。朱元璋晚年大肆诛杀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幼主无法驾驭这些功勋之人,所以大开杀伐。

成祖朱棣杀建文旧臣最多,但朱棣杀人比较理性的,只要服从他的统治,自然会加官进爵,而反对他的人必定死路一条。“靖难”只是朱棣南下的旗号,实质上是“造反”,战争到了末期,建文帝的旧臣们也就不在乎什么名誉了,毕竟性命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大多数人都投靠了朱棣。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是大明三大才子之一,在历史上地位很高,因为他是《永乐大典》的总负责人。洪武年间解缙曾任职翰林学士,朱棣夺取政权之后,解缙投靠了朱棣,并很快成为永乐年间第一位内阁首辅。当时解缙可是朝廷的头号人物,深受皇帝信任,那么春风得意的解缙,为何最后会惨死在雪地之上?

解缙触碰到了皇权的限制层

自古皇家的血腥斗争都只是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朱元璋花费千辛万苦,从死人堆里站了起来,才创立的大明帝国,权力的来之不易也让朱元璋尤为“珍惜”。只要有人对皇权有那么一丢丢的觊觎之心,就会被杀掉,包括昔日的心腹。

朱元璋就是秉持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原则处理事情的,而朱棣则更高明,在靖难战争中,朱棣就因善待下属,才得到众将士的拥护。朱棣明白笼络人心的重要性,但对那些不服的人,就会交给锦衣卫处以严刑酷法。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就考中了进士,并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从朱元璋留下的那三个顾命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可以看出,朱元璋很喜欢读书人,最好是一根筋的那种文人。而解缙恰恰是这种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因为解缙不懂得官场规则,经常会得罪人。

所以朱元璋让解缙回去进修,等火候到了再重用不迟。原文是“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虽然经常在朝廷犯错,朱元璋则对他极为宽容。到了永乐年间,解缙更是以他才华得到了朱棣的重用。

在皇帝老去之时,大臣们自然会选定新的阵营,为以后的前途做打算,如果押对了宝,那可能是一生荣华富贵,但站错了队或者说错了话,则可能身败名裂。一次,朱棣问解缙太子应该立谁?解缙回答“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朱棣认同了解缙的建议,立朱高炽为太子,不过从此解缙就成了朱高煦的敌人,且解缙也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朱明王朝是朱家的,跟解缙没有多大关系,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在皇室继承人问题上,在历朝历代都是极其凶险的,被牵连进去不死也会扒层皮,解缙趟了这趟浑水,让自身落入无底深渊。

解缙不擅于权谋斗争

内阁制度是永乐年间成型的,但权力不大,其人员也大多是一些文弱读书人,到了宣宗上位之后,内阁才慢慢强大起来,开始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当时解缙当的这个内阁首辅,并没有什么实权,顶多是帮助皇帝参考一些政事。

在对待太子册立的问题,解缙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参与其中,成了众矢之的。一代名臣杨士奇不同于解缙,论学识杨士奇可能不如解缙,但论权谋手段,解缙就差得太远了。杨士奇在太子册立问题一贯是把自己刨得干干净净,连朱棣就没有看出来,杨士奇才是忠实的太子党。

这就是杨士奇的厉害之处,他深知皇权漩涡的残酷和血腥,参与其中还能游刃有余,在危急关头,杨士奇挺身而出,保证了太子的地位,还能全身而退,听着很容易,实际是难上加难。解缙本就是一读书人,他就应该去“研究院”之类的地方研究学问,而不是涉及政治。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永乐大典》解缙编纂得很成功,朱棣因此成为盛世之君,让后世敬仰,这都是靠着解缙的功劳。但解缙在太子册立问题上表现出太多热情,使得朱棣对其开始反感,在这危险境地,解缙自己还不清楚,最终被陷害致死。

皇帝想要杀解缙

在朱棣御驾亲征时,大多时候监国的都是朱高炽,朱高炽宽厚仁慈,在监国期间尽职尽责,并没有什么过分举动。而朱高煦为了皇位,经常派人上疏太子的坏话,众口铄金,本来朱棣是不相信这些传言的,但听多了也就有些怀疑了。

在最不该说话的时候,解缙说了最不该说的话,他说了朱高煦的坏话,被朱棣认为是离间其父子的感情。从此解缙的礼遇就没有了,朱棣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他可不像宋仁宗、那样好说话,在朱高煦的暗中操作下,解缙被关入了诏狱。

这一切也是因为解缙在朱棣亲征的时候,竟然单独接见太子,这一消息让朱高煦得知,便揭发了解缙。朱棣非常恼怒,解缙惨死在雪地上,都由朱棣的杀心所致。当然了,对于杀掉一个解缙,对朱棣来说也无关紧要。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阴狠狡诈

永乐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是纪纲,这位仁兄的名声很差,其重要作为就是杀害了解缙,才被后人记住。一次,朱棣翻看诏狱的人名册,当他看到解缙的名字时,问了一句“缙犹在耶?”意思就是解缙还在啊?

纪纲就在殿下,他并没有回答什么,朱棣也没说更多,但这次谈话决定了解缙的命运。诏狱是锦衣卫的专用监狱,能从中活下来的万中无一,这里是黑暗、恐惧的代名词,官员们对此更是谈虎色变。解缙被押入诏狱后经历过酷刑,但并没有被打死。

纪纲回来之后,开始揣摩圣意,最终他认定皇帝的意思就是让其杀掉解缙。于是纪纲首先请解缙喝酒,在醉酒后,纪纲命人把解缙拖入雪地中,就这样一代才子就此陨落。为了万无一失,纪纲选择在雪中冻死解缙,这也就没有人为伤害,验尸都验不到他的头上,然而朱棣之后并没有提起此事。值得一提的阴毒的纪纲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最后以谋逆之罪处以凌迟。

解缙身负大才,只不过选错了方向,但他还是给我留下了《永乐大典》这部巨著。解缙做人正直、坦然、不畏奸邪,是后世的榜样。成化年间,宪宗为解缙平反,恢复其官职和名誉,如果解缙泉下有知,也得以安息了。

参考资料:《明史·解缙传》《明成祖实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妇孺皆知,世人皆以为赵匡胤得了天下以后,惟恐功臣会学他的样子谋反作乱...
原创 此... “张闻天”,这个名字有的人陌生,有的人熟悉。他是我们1935年到1943年的党内一把手,是1935年...
原创 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突然病重不治驾崩于沙丘。但是在秦始皇去世后,妄图谋权篡位的...
原创 秦...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陵一直是众说纷纭、神秘莫测的焦点。据传,这座皇陵深藏不露,其内蕴藏着无尽的秘密...
原创 古... 在小时候,看了很多演义,还有听了一些评书,当时对一些历史上的名将可谓是崇拜得五体投地。尤其是隋唐第一...
原创 兵...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将华夏大地大一统的人,从秦王嬴政时期开始,嬴政就有一统天下的决心,只不过当时的嬴...
原创 祖... 在江苏省泰州市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中,王先生的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着深厚家族情感与历史积淀的瑰宝——...
原创 莱... 在深夜的宁静中,日本的小泽舰队以诱饵的身份,驶向美军的包围圈。海风中弥漫着火药和紧张的气息,小泽治三...
原创 毛... 作为领袖,伟人具备了一个优秀的组织者所需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品质。从面面俱到的细致考虑,到善于捕捉重点的...
原创 宁... 电视屏幕上播出了太多的清宫剧,让很多历史词汇变得家喻户晓,比如“九子夺嫡”、“八王议政”、“世袭罔替...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 12月2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暨校释、英译系列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举行,集...
70年代速写 看看当年的生产场... “半边天”上海洋,卢德辉 作。 原油外运,王树和 作。 繁忙的石油码头,庞黎明 1975年作于塘...
原创 赢... 在影响世界的一百位人物中,中国秦汉之前选了三位人物,有两们思想家老子与孔子,还有一位政治人物,就是赢...
原创 有... 自古以来,作人讲究德才兼备。然而在叱咤政坛的古代统治者们看来,才能似乎比品德更加重要一些。三国时期有...
原创 如... 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句话:执行力的强弱,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对于后期的关羽来说,其执行力非常之弱,...
原创 吕... 标题:吕不韦到底是不是秦始王的父亲?他权财并重,可惜终归难过美人关 XXXXXXXX年XX月XX日...
原创 他... 此人是最特殊的地下党,投靠国民党麾下,迎娶蒋介石之女,不费一兵一卒,成为敌军最高统帅的乘龙快婿! 可...
在杨浦这座百年大学,探寻历史建... 杨浦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正在有序推进 其中,有一处复查点位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沪江大学近...
党史百年天天读 ·12月20日 重要论述 1926年12月20日 毛泽东在长沙出席湖南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代表大会联合举行...
原创 朝... 1950年10月,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其实早在这之前,中国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