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国和蜀国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统?明白这几个标准你就有答案了
迪丽瓦拉
2025-06-11 03:33:13
0

蜀国和魏国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统,这要看是以哪种正统的标准来看待魏蜀之间的正统性。

我国古代王朝的正统性向来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古代王朝的正统性也总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不存在一条普遍适用的标准,所以衍生了各种各样的正统学说。

譬如:

①血统继承说;②禅让说;③秉承春秋大义的居正说;④天命说;⑤玉玺归国说:

此外还牵扯到什么服饰、礼仪和文化等等各个方面,但是就大方面来说,一般上面五个学说都涵盖了古代关于正统的诠释。

毫无疑问,蜀国和魏国都具有各自相对应的正统标准。

蜀汉政权的理论支持:血统

刘备是汉室宗亲,这种和汉室具备的血缘关系为刘备政权的正统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血统继承说是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即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其核心宗旨表现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第一顺序继承权是嫡长子优先,即便这个长子是个白痴弱智,但他也具有天然的优先继承权。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晋惠帝司马衷,这是一个存在一定生理缺陷的皇子。

但司马衷本身并不是长子,而是次子。

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逝,所以司马衷才享有了皇位继承权。

但是司马炎并非没有意识到司马衷的无能,但因为太子妃贾南风经常在暗中帮助司马衷通过司马炎的考验。

再加上司马炎有意要让司马衷的儿子广陵王司马遹将来能够顺利继位,所以最终把王位传给了司马衷。

而刘备的身份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之于汉室来说,算是小宗里面的支系了。

但不管是支系还是直系,刘备到底是刘氏宗亲,这就为他的政权提供了血缘上的正统性。

和刘备极为相似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东汉被视为西汉的延续,这是因为刘希也是汉室宗亲。

他是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由于受到汉武帝“推恩令”的影响,长发定王的封国越封越小。

到了刘秀这一代时,他父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当然这也远比刘备要好,毕竟刘备家族到最后穷困潦倒,只能靠贩履为生。

由于刘秀是刘邦的后世子孙,所以他建立的东汉就被承认为继承西汉大统的正统政权。

如果按照这一逻辑,那么我们实际上也可以把刘备的蜀汉政权视为继承东汉大统的正统。

这是就血统继承说来看待刘备的蜀汉继承。

曹魏政权的理论支持:禅让

但是曹魏政权也有它的理论支持,那就是受汉献帝的禅让,不管是受到逼迫还是自愿。

作为东汉的皇帝,汉献帝亲手将东汉政权过度给了曹魏,那么这就为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而“禅让”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一个新兴政权的正统性。

曹操早年并非没有实力废除汉献帝,但是他如果这样做就会引发一个问题,那就是“得位不正”。

如此一来反而成全了刘备政权的合法性,当年曹操才想加封一个魏王都费尽曲折。

虽然说废汉献帝易,但是得汉家天下难。

这是一种舆论上的高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这种禅让给外姓人的退位叫做“外禅”,表明当权者将这一政权交接给另一个人。

所以禅让成为历朝历代的阴谋家最喜欢的夺位方式,因为它具有合法性。

从西汉皇太子刘婴禅让给摄皇帝王莽开始,到清朝乾隆禅位给儿子嘉庆结束,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一共有高达四十余次的禅位记录。

禅让这种方式最大限度保证了一个新兴政权的正统性。

正因如此,汉献帝禅位曹魏政权以后,曹魏在南宋以前一直被视为继承汉朝大统的正统王朝。

这个史学观念叫做“帝魏寇蜀”。

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就把曹魏作为延续汉代的正统政权,汉纪之后就是魏纪。

而陈寿在编撰《三国志》的时候,只有把魏作为本纪,蜀汉和东吴都只有传。

这些都是把曹魏视为正统的证据,就像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三国志书法》中所说:

“盖寿修书在晋时,故于魏晋革易之处,不得不多所回护。而魏之承汉,与晋之承魏一也。既欲为晋回护,不得不先为魏回护。”

兴许当时陈寿有心要把蜀汉列为正统,但是由于时代形势不允许,所以只好把魏列为正统。

以便照应同样禅位于曹魏政权的晋朝。

如果不把曹魏视为正统,那么也就意味着晋朝也不是正统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由于曹魏政权直接受位于汉献帝,而且又地处中原,不仅符合“禅让说”,而且也符合“秉承春秋大义的居正说。”

欧阳修在《正统论》中阐述说:

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居正”,一个是“合一”。

宋朝的国家形势和曹魏政权有点相似,两个政权都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这因此就无法满足“合一”的要求。

尤其是南渡以后,宋朝失去了黄河以北的中原腹地,甚至连曹魏政权的地位都不如,而是像东晋一样偏安南方。

这时候正统的观念就发生了变化,正统的标准成为“居正”了。

什么叫居正?

就是以儒家学说和伦理秩序、以及华夏制服为理论的建立在“华夷之辩”上的正统观念。

譬如韩愈曾在《原道》中说: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大家注意这里的对象是指“诸侯”,而不是“夷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诸侯采用夷礼,就把它视为夷狄;采用中国礼(泛指周礼),就视为中国(仅指彼时的华夏族)

孔子有名言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左传》中有言:非我族类,其 心必异;

以上种种言论反映的都是古代的“华夷秩序”。

而当时南宋已经失去了华夏族赖以依存的文化中心中原腹地,偏居到被视为蛮夷的南方。

所以这时候的正统观念就发生了变化,成为“居正”。

这个“正”就是指以儒家文化和华夏礼仪为核心的汉人衣冠文化。

所以,尽管金人占据了北方,但是却并不被视为正统,它的这种尴尬处境被儒家学者解释为“统而不正”;

虽然金人统治了北方,但是地位却并不具有正统性;

而南宋这种地位叫做“正而不统”,南宋虽然没有“一统”,但是却“居正”。

欧阳修说:

统天下而得其正,故系正焉。统而不得其正者,犹弗统乎尔。

不管是“居正”还是“合一”,实际上都是当时宋朝儒者们为了消解宋朝的尴尬处境创造出的观念。

那么曹魏政权为什么南宋以后却被普遍认为是不正统的呢?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失去了中原腹地,那么南宋儒者肯定不会再承认北方的金人是正统了。

那么,同样统治北方的曹魏政权自然也不再是正统,所以朱熹在自己的著作《资治通鉴纲目》中把蜀汉视为了正统。

同样受到这种待遇的还有东晋。

当然东晋时代本身就因为“衣冠南渡”的缘故,同样失去了北方,因此也掀起了一场关于批判曹魏政权时篡位的不合法政权。

所以习凿齿直接在《汉晋春秋》中说:

“以晋承汉,功实显然,正名当事,情体亦厌,又何为虚尊不正之魏而亏我道于大通哉。”

这个比较厉害,直接跳过曹魏,是晋朝是受位于汉室。

东晋和南宋都因为失去北方的中原,所以不得不被迫修改正统论,而蜀汉政权也在这种机缘巧合之下被赋予了正统。

不过,倘若以“居正”和“合一”来看,蜀汉政权并没有满足上述两个标准;

一来它偏居西南,那里一向被视为是蛮夷之地;二来蜀汉也没有统一中国;

所以它既不是“正而不统”,也不是“统而不正”;

而曹魏政权却因为统治着华夏族的根据地中原,所以算是“居正”,虽然没有一统,但是也拥有了合理的理论支持。

再加上曹魏政权直接受位于汉献帝,所以曹魏政权作为正统王朝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理论依据。

而刘备则只剩下一个血统论在支持蜀汉政权的正统性,倘若刘备能够统一三国。

那么他的蜀汉政权自然就会理所应当的被视为是延续刘秀政权的汉室大统了。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听... 1991年7月,华沙宣布解散,同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举行秘...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成果展...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雪燕 记者 宋浩 12月24日,“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
原创 下... 【前言】 辉煌的历史总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多少珍贵的东西,在历史长河里就这么消失了,它们曾经的荣耀和...
原创 开... 《隋唐英雄传》这部古装侠义电视剧当年也是火的一塌糊涂啊,剧中黄海冰主演的秦琼无疑是非常备受观众们关注...
原创 从... 战国进入中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其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曾经独霸中原的第一强国魏国已经失去霸主的...
探秘西汉酿酒史,海昏侯国国家考... 当蒸馏术与酿酒术融为一体,或已经改写了中国酿酒史。 “这是两个市交界的地区,之前都是三不管的地方,海...
原创 农... 在中国古代,很多达官显贵和王公贵族死后,都要在墓里面放一块石板,石板上面刻有他们生平事迹和个人介绍,...
原创 志... 作为朝鲜战争历史中的重要部分,朝鲜人民军长期以来都给人一种存在感不强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的历史...
原创 后... 后唐庄宗李存勖虽然不是合格的皇帝,但作为将军他是当之无愧的世之良将。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是大唐河东节度...
原创 新... 经过了漫长的奋斗,我们终于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终于到了。就在举国欢庆展望未来的美好生...
原创 傅... 在开国将帅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出身贫寒,本是一个基督徒,也曾是一所医院的院长,而且他从未打过...
原创 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后...
原创 国... 抗战时期,蒋介石始终热衷于搞内战,很多老蒋部下和国军将领不想违背初衷,成为蒋介石手里的利刃,残害自己...
原创 李... 在考察大唐历史中,李渊和李世民这段父子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
原创 解... 解放前的一次绝密行动,押着敌方中将师长,在对方军队中穿行而去 1947年深秋,河南郏县城外。一辆破旧...
原创 4...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有许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犯下大错的战犯受到了我军战后公审。其中就有一位特殊的师...
琵琶伎乐石造像:我,要弹出人间...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
原创 考... 考古界挖掘定陵后,为何不再敢挖帝陵了?专家:被一物吓到了 对生命的誊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使人类造就并接...
原创 孙... 在襄樊之战中,孙权采取了出乎意料的行动,突袭盟友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在孙权围猎关羽的过程中,他下...
原创 左... 1942年5月25日,彭德怀、左权等人带着部队到了十字岭地区,正在休息时,日军突然包围过来,除了黑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