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迪丽瓦拉
2025-06-18 21:03:30
0

且看那李元吉,连发三箭,不曾想箭箭落空,未曾伤得秦王分毫,但瞧这李世民,弯腰搭弓,一箭正中李建成后心。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唐朝初期的一场权力争夺事件,秦王李世民先后击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而在该起事件中,有一处细节十分耐人寻味,就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三人的正面交锋,在这次交锋中,李元吉三箭不中李世民,但李世民却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要知道,李元吉可是有“神射手”的称号,但为何在这紧要关头,表现得如此差强人意呢?而李世民又是如何能做到一箭正中李建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慌不择路易出错,有备而来则成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太极宫北宫门。

一群严阵以待的羽林军,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此时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路口,等待目标人物出现。

突然,远处传来了阵阵马蹄声,这意味着,他们等的人就要出现了。

有几个站在第一排的羽林军,握着剑的手上,指关节已经发白,并伴随着轻微的颤抖,额头上,布满了黄豆大的汗珠。

他们真的是太紧张了。

一大早,这些羽林军就接到了紧急命令,快速赶往玄武门集结,有人询问去那里执行什么任务时,领头的军官冷哼一声,低沉的说了两个字,杀人。

这个命令,让羽林军将士们不明就里,玄武门是王公大臣上朝的必经之路,在那里杀人,又会是杀谁呢?

不过很快,他们知道了答案。

原来,这些隶属于秦王府的羽林军,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玄武门截杀当朝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

这就是士兵们紧张的原因,毕竟杀这两个人意味着什么,他们十分清楚,而他们也明白,今天将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是升官发财或者被诛灭九族,就看今日成败。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更为紧张,那就是今天的主角,秦王李世民。

作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很早就开始替父亲分忧解难,尤其在前几年,他亲自带兵四方征战,先后击败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强大的对手,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不知从何时起,他的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就开始看他十分不顺眼,多次在父亲李渊面前讲一些对李世民不利的话,这就让李世民的日子很不好过。

到了后来,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曾经有一次,李世民受大哥李建成邀请,前往东宫赴宴,谁知道喝的竟是毒酒,也幸亏李世民命不该绝,中毒后被李神通背了回去,才捡回一条小命。

再不想辙,早晚都要死在李建成的手里,不管了,先下手为强。

经过精心筹划,李世民决定趁李建成入宫这个机会,在玄武门下手,将其一举击杀,这样,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了。

一切布置停当,就等李建成到来。

李建成今天入宫,是因为父亲李渊要召见他,在动身之前,他从张婕妤那里,已经得知,就在前一天,李世民在李渊面前,揭发他勾结后宫,为此,李渊十分生气,今天召见他,就是要询问此事。

因此,对于是否进宫,李建成和李元吉意见并不一致,李元吉认为这就是李世民的诡计,应当加以防范,而李建成则觉得,李世民没这个胆子,此时更应该如往常一样进宫,以免父亲怀疑。

最终,兄弟二人骑着马,朝太极宫缓缓走去,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走到临近玄武门的如意湖时,李元吉察觉到有些不对劲,往日熟悉的羽林军,今天一个也没看到,反而是一些生面孔,并且,这些羽林军,似乎有意无意的,在盯着自己。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电光火石之间,李元吉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跑。

于是,他赶忙示意李建成,调转马头,准备往东宫方向奔去,只要离开这里,那就安全了,等回去后,召集兵马,一定要宰了李世民。

而就在李元吉调转马头的一瞬间,李世民赶到了。

他远远地就看到,李元吉越走越慢,心中就明白了李元吉发现了问题,没等他想好如何应对,就又看到李元吉和李建成开始调转马头,这要是让他们跑了,自己可就遭殃了。

来不及多想,李世民策马扬鞭,奋力追了过去,边追还边喊,很快,就到了李元吉二人的身后。

听到背后的马蹄声,李元吉就知道李世民已经到了,心中不由得大为焦急,同时又极为愤恨,于是,转过身体,从身后抽出硬弓,这就要射杀李世民。

不曾想,李元吉连射了三箭,没有一箭射中,而李世民躲过后,弯腰搭弓,瞄准不远处的李建成,只一箭,就不偏不倚的射中他的后心。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感到奇怪,李元吉这射箭水平也太水了吧?三箭都没能射中李世民,曾经号称“神射手”的水平去哪里了呢?

更奇怪的是,李世民那一刻似乎战神附体,箭术十分了得,在混乱中居然一箭射中目标,当场将李建成击杀。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李元吉水,他射不中,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李世民是有备而来,而李元吉则是被动应战

前文讲过,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其目的就是一次性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因此,在李世民的计划中,各种意外情况,想必他都经过无数次的演练,肯定不可能是一拍脑袋就行动的,所以,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调转马头,也在他的意料之内。

而李世民能第一个出现,就是他已经预判到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一直就时刻警惕着,当他看到李元吉准备逃走,马上就能做出反应。

但反观李元吉,就显得十分仓促了,虽说他发现了有些不对劲,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毕竟还是慢了一步。

同时,调转马头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才会让李世民追到身后,即使是他搭弓射箭,也是在仓促之下做出了动作,没有准头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李世民则完全不同,有备而来的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谁,因此,他才能气定神闲地进行瞄准,射箭,击中李建成。

其次,前方情况不明,让李元吉乱中出错

李元吉很聪明,没有走到玄武门,就发现了不对劲,也迅速做出了逃跑的动作。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李元吉为何要逃跑?

实际上,李元吉逃跑,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前方情况不明。

他只知道不对劲,但并不知道前方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更不知道尉迟恭带着大批的羽林军正躲在暗处,但是他知道前面十分危险。

因此,他才会第一时间选择逃命,而在逃命的同时,听到李世民的声音,就让他十分慌乱。

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李世民究竟带了多少人,即便是他也算能征善战,但若是在重兵包围下,估计也是插翅难飞。

所以,他才会显得十分慌乱,这种情况下拉弓射箭,也就不可能会如平常一样,尤其还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射了三箭。

据部分史料记载,当时李元吉连弓弦都没拉满,这样射出去的箭,能击中李世民才怪。

还有,李元吉是反身射击,而李世民则是正面射击

史料中明确记载,李世民是在李元吉的身后叫他,这也就说明,当时李元吉是背对着李世民,因此,他若是搭弓射箭,第一个动作,就是必须得把身体转过来。

反着身体拉弓,对于李元吉不算难事,但是,精准度就会大打折扣。

并且,当时李元吉是骑在马上,马还是在运动之中,换而言之,李元吉不仅要反身射箭,并且还是移动攻击,这就更加大了射击难度。

而李世民就不一样了,他是从李建成二人的身后赶过来的,目标就在眼前,他不需要太多的其他动作,只需要搭弓射箭就可以,并且,他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瞄准,所以,能一箭击中李建成,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最后,就是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人武力值的区别

李元吉在很多资料中,都被描绘成一个武力不俗的形象,但他真实的武力值,只能说是达到正常水准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李元吉的经历来看,唯一一处体现他个人武力值的,还是打输的。

李元吉善使槊(类似于红缨枪),而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也善于使用这种兵器,因此,李元吉就十分不服气,找了个机会,就和尉迟敬德进行比试。

先是比试躲避槊的攻击,李元吉努力半天,都没能刺中尉迟敬德,接着比夺槊,李元吉在马上,被尉迟敬德接连徒手夺走了三次。

通过这场比试,就能十分直观地看出来李元吉的武力值并不是太高,而他那个“神射手”的称号,也就自然会有一定的水分。

但李世民相对就要比李元吉要强上不少,大唐开国初期的几场重要战役,基本上都是李世民亲自带兵打的,这几场战役下来,怎么着也要练出点本领。

哪怕是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水平相当,但前文所提到的几种因素显然对李世民有利,两者相加,几种因素一综合,李元吉就射不中,而李世民则能正中目标。

结语: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都没能射中李世民,而李世民一箭就能击中李建成,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两人一个是有备而来,一个是仓促应对,一个是气定神闲,一个是忙中出错,还有就是射击角度导致精准度不同,以及两人武力值高低有区别等,因此才会出现这种结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让...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文化多样性,在华夏的土地上,...
原创 清... 清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它...
原创 明... 广德二年冬,即公元764年,郭子仪,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成功击退以仆固怀恩为首的回纥...
原创 近... 一、工业革命与工业社会诞生 英国除了迫使农民脱离生产资料,将土地和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之外,还有就是...
原创 秦... 文|老余论史 编辑|老余论史 秦始皇 (公元前259-210年),本名 嬴氏 、名政,为秦庄襄王之...
原创 首... 首次统一中国的是秦朝,为何我们却不叫秦族?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就是秦...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司马懿与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们分别代表了智谋与权谋的巅峰。这两位历史人...
原创 最... 1904年,慈禧太后大办自己的70岁寿宴,为了给老太后的寿宴增添一些体面,于是朝廷特意开了恩科,慈禧...
原创 河...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
原创 一... 《乡土情结:千山万水,中国血脉不改》 中国人一向怀有深厚的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
原创 楚... 公元前741年,楚国国君 蚡冒 去世,他的弟弟熊通杀害了 蚡冒 的儿子,自立为楚国国君,这就是楚国八...
原创 嬴... 引子: 《大秦赋》中探讨的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是嬴政与吕不韦的亲子关系。这个问题曾被历史上的流言蜚语...
原创 老... 1978年,一位外国摄影师Jean-Michel Engels来到了中国广东,来到了佛山的陶瓷厂,拍...
原创 苏... 我们古代诞生了许多封建王朝,但没有一个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其中有不少朝代延续了上百年,也有的仅仅只有几...
父亲在锦州秘密工作:惜别患难挚... 2025蛇年新篇 我的父亲杨守沫(1917——1994),原籍云南省陆良县马街镇,1937年参加革命...
原创 他... 在我国建国之后,许多在革命时期参加过战斗的指挥官都被授予了将军的职位,但在这些人中有一人,他虽然并没...
原创 蒙... 书接上回,1186年是值得铁木真庆祝的一年,因为在这年铁木真不仅仅成为了博尔济吉特部的可汗,而且他的...
荆州,三国必争之地,为何荆州在... 2025蛇年新篇 在赤壁之战前到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过程中,荆州成了魏蜀吴三国的纷争的重要战略宝地。也...
原创 日... 日本人的祖先是谁? 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日本人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而...
原创 历...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皇帝怎么死的,说法有好几种。一说是慈禧太后觉得自己命不久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