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空投两封信,让杜聿明无可奈何,内心长叹:东北必丢
迪丽瓦拉
2024-04-22 23:12:35
0

原标题:蒋介石空投两封信,让杜聿明无可奈何,内心长叹:东北必丢

1948年10月19日,郑洞国和国民党第七军先后放下武器,长春解放。同一天,蒋介石让杜聿明、卫立煌赶紧到北京开会商谈。

几人刚一见面,蒋介石说的话就让杜聿明大吃一惊。

后来,杜聿明在自己撰写的《辽沈战役概述》里认为,蒋介石给范汉杰郑洞国空投的那两封信,就是国民党丢失东北全境的罪魁祸首!

杜聿明,字光亭,1904年生于陕西米脂。在中学读书期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与大批爱国青年一样,为挽救国家存亡而奔走呼号。

后在他的亲戚,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杜斌丞的影响下,离开陕北,南下广州,成为黄埔第一期学生。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杜聿明表明了忠于蒋介石的政治立场。黄埔毕业后,他前往武汉黄埔分校担任学兵团的连长。

从此,杜聿明凭着对蒋介石的忠诚,在国民党内一路平步青云。

直至全民族抗战初期,杜聿明已经担任国民党第五军军长。第五军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成立的唯一机械化部队,很多人都想坐上第五军军长的宝座。

但蒋介石却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得意弟子杜聿明,杜聿明知道这一机会来之不易,便更加对蒋校长忠心耿耿。

平心而论,杜聿明在抗日战争中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只是在解放战争爆发后,杜聿明没有认清形势和历史潮流,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效忠于他的蒋校长。

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召开期间,蒋介石委任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因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疯狂抢占战略要地,准备发动内战。

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自然成为蒋介石觊觎的目标。

蒋介石把这一任务交给杜聿明,其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他希望自己的得意弟子不要辜负期望,能够早日驱赶在东北的共产党人和军队。

从1945年11月至1948年,短短三年时间,杜聿明便三进三出东北。

1945年11月,杜聿明抵达秦皇岛,指挥国民党第十三、五十二两个军,矛头直指榆林、锦州地区的共产党军队。

后来在美国的协助下,海陆空三路进军东北,先后占领绥中、锦西、葫芦岛、锦州等地。

正当杜聿明一帆风顺时,却患上肾结核,必须离开东北去北京治疗。

治疗期间,蒋介石派戴笠去北京医院看望他,并承诺杜聿明病好之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位置还是他的。

1946年4月,杜聿明大病初愈,奉蒋介石委派第二次来到东北。这时,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抚顺、鞍山等一些大城市,但受到我军强有力的阻击,损失惨重。

杜聿明认为,关键问题不是占领一城一池,而是要尽可能地多消灭共产党军队主力。

1946年5月,在杜聿明、白崇禧的共同指挥下,国民党军队不惜付出重大伤亡,占领四平、长春、永吉等重要城市。

军事上的接连取胜,使得杜聿明十分得意,他自行聘请了200多名将军为高级参谋,甚至还私自封官。

到了1947年,东北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东北民主联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在我军顽强阻击和有力反击之下损失惨重。

曾经嚣张一时的杜聿明忧郁成疾,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后,再一次离开东北,前往上海治病。

杜聿明离开东北后,蒋介石派陈诚去东北指挥军队与民主联军作战。陈诚集中十四个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杜聿明第三次进入东北,则是在1948年10月。当时辽沈战役已经开始,国民党军败亡已成定局。

1948年10月15日清晨,正在徐州准备前往河南商丘的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电话,让他立即赶到沈阳。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同一天,蒋介石让杜聿明和卫立煌立即赶到北平开会。

到达北平之后,蒋介石开门见山地向杜聿明说:“我把东北完全交给你,你自己去扩充军队,找粮食。”

杜聿明有些怯懦地回答:“校长这样我不敢去,因为我从来没有搞过经济。”

杜聿明一说这话,蒋介石火冒三丈,责问:“为什么共产党能打游击,还能就地筹集粮食,我们黄埔生难道就做不到这一切吗?”

说着说着,蒋介石气得拂袖上楼。过了一会儿,蒋介石下楼看到杜聿明老实地在楼下等他,怒气全消,语气缓和下来说道:“你有什么意见再和我说说?我不是让你去东北当光杆司令,在此之前我已经给锦州的范汉杰空投一封信,让他能守则守,不能守就退到锦西。我也给郑洞国空投了一封信,让他赶快突围至沈阳。”

蒋介石的这两句话,却让杜聿明感到无可奈何,内心长叹:东北必丢

因为按照杜聿明的事先设想,无论范汉杰和郑洞国多么困难,都必须要守住锦州和长春。

一旦这两个城市被共产党军队占领,剩下的锦西、沈阳就成了两座孤城,根本无法抵挡得住东北野战军强有力的进攻。

蒋介石让范汉杰和郑洞国能守则守,不守就赶紧退到锦西和沈阳,这就等同于主动放弃此前好不容易积攒下的一点战略优势,把到手的成果拱手让给共产党军队。

正因如此,晚年的杜聿明在撰写《辽沈战役概述时》就说:锦州、长春的弃守,关系整个东北的作战计划。蒋介石此前不同我和卫立煌等各将领商议,现在木已成舟,根本无法挽回。

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范汉杰和郑洞国在接到蒋介石“能守则守”的命令后,根本不与东北野战军拼死决战,这也使得杜聿明到达东北之后已经成为孤家寡人。

1948年11月1日晚,沈阳失守,杜聿明和卫立煌一起逃到北京。最后,杜聿明把国民党残余部队从营口、葫芦岛两地的港口撤走。

1948年11月8日,东北全境解放,历时近两个月的辽沈战役,以国民党军被歼灭47万人而告终。

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开始对徐州发起强大攻势,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杜聿明临危受命,被委任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长官。

1949年1月,杜聿明被我军活捉。被俘后的他曾两次想自杀,以此报答蒋校长的知遇之恩。

但被关押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期间,共产党不仅没有把他置于死地,还千方百计医治好杜聿明患上的多种结核病,让他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

回顾往昔,杜聿明改变自己的顽固态度,终于老老实实接受改造,回到人民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吴志明.蒋介石派杜聿明三进东北[J].钟山风雨,2002(01):26-29.

[2]许浩.辽沈战役前东北国民党军撤留问题研究——以蒋介石、卫立煌的战略分歧为中心[J].军事历史研究,2021,35(06):89-9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山... 1944年,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从1644年到1944年,明朝...
原创 如... 没有机会翻盘,当时刘邦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边界,两方将和。于是项羽撤兵,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撕毁约...
原创 辉... 清朝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296年,在这期间有多位皇帝都是很优秀的,也创造了盛世,但在朝代末期也无可避免...
原创 北... 提起非洲,人们往往会想到炽热的气候与非洲人民黝黑的肤色。在近代历史上,非洲一直被迫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
原创 若... 若蜀汉如此做,只可能灭亡的更快。 第一,开发南方,越南根本不可行。蜀国全盛时期的人口也只有100万左...
赵氏普众酒:药酒的发展经历了哪... 五:北魏时期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沫及安石榴汁置...
原创 孝... 提及孝庄这个名字,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斯琴高娃老师在《康熙王朝》里的形象。 那部剧让我们认识了这...
原创 清... 清朝的康熙帝玄烨,算是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他年幼登基,被祖母孝庄太后抚养照顾,通常说起康熙帝就少不得说...
原创 中...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对抗侵略日军,更是要防着被自己的同胞国民党捅刀子。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
原创 董...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挟献帝以及公卿百官、洛阳百姓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迁之行,此次迁都的目...
原创 纵...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指挥部,重新建立新四军军部,新建立的新四军下辖7个师一...
原创 要... 韩信会不会造反,我觉得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我们还原下事情的经过,这事还得从韩信被降为淮阴侯时说,韩信...
原创 当... 亚洲有一个国家,地盘不小,资源尚可,理论上乃纷争之地,却又被公推为 领土和边防最安全的国家 ——没错...
原创 慈... 在广西,提及柳州女孩,柳州话都称之为“柳州妹”。柳州由于靠近贵州湖南,山区丘陵地形,气候也是冬天湿冷...
原创 为... #为什么夏商周都能持续500年以上#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这样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秦朝之前的夏商...
原创 隋...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经历过很多,不仅仅经历过重文轻武的宋朝,而且也经历过重武轻文的朝代,要说最轻...
近代国士:李鸿章的铁血与智慧 晚清名臣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者之一,他的生涯与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成就紧密相连。 主题党课ppt...
原创 老... 曾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人物,那就不得不提到蒋介石,他一生叱咤风云。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贪婪自...
原创 魏...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之南北朝总结(五)两条道路 上一回咱们谈到,在孝文帝改革后三十年,北朝掀起了一股抵制...
原创 顺... 清朝皇室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神秘的悬案,都是有好几种说法,到今天也没有办法下定论!比如:孝庄皇后是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