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空投两封信,让杜聿明无可奈何,内心长叹:东北必丢
迪丽瓦拉
2024-04-22 23:12:35
0

原标题:蒋介石空投两封信,让杜聿明无可奈何,内心长叹:东北必丢

1948年10月19日,郑洞国和国民党第七军先后放下武器,长春解放。同一天,蒋介石让杜聿明、卫立煌赶紧到北京开会商谈。

几人刚一见面,蒋介石说的话就让杜聿明大吃一惊。

后来,杜聿明在自己撰写的《辽沈战役概述》里认为,蒋介石给范汉杰郑洞国空投的那两封信,就是国民党丢失东北全境的罪魁祸首!

杜聿明,字光亭,1904年生于陕西米脂。在中学读书期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与大批爱国青年一样,为挽救国家存亡而奔走呼号。

后在他的亲戚,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杜斌丞的影响下,离开陕北,南下广州,成为黄埔第一期学生。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杜聿明表明了忠于蒋介石的政治立场。黄埔毕业后,他前往武汉黄埔分校担任学兵团的连长。

从此,杜聿明凭着对蒋介石的忠诚,在国民党内一路平步青云。

直至全民族抗战初期,杜聿明已经担任国民党第五军军长。第五军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成立的唯一机械化部队,很多人都想坐上第五军军长的宝座。

但蒋介石却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得意弟子杜聿明,杜聿明知道这一机会来之不易,便更加对蒋校长忠心耿耿。

平心而论,杜聿明在抗日战争中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只是在解放战争爆发后,杜聿明没有认清形势和历史潮流,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效忠于他的蒋校长。

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召开期间,蒋介石委任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因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疯狂抢占战略要地,准备发动内战。

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自然成为蒋介石觊觎的目标。

蒋介石把这一任务交给杜聿明,其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他希望自己的得意弟子不要辜负期望,能够早日驱赶在东北的共产党人和军队。

从1945年11月至1948年,短短三年时间,杜聿明便三进三出东北。

1945年11月,杜聿明抵达秦皇岛,指挥国民党第十三、五十二两个军,矛头直指榆林、锦州地区的共产党军队。

后来在美国的协助下,海陆空三路进军东北,先后占领绥中、锦西、葫芦岛、锦州等地。

正当杜聿明一帆风顺时,却患上肾结核,必须离开东北去北京治疗。

治疗期间,蒋介石派戴笠去北京医院看望他,并承诺杜聿明病好之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位置还是他的。

1946年4月,杜聿明大病初愈,奉蒋介石委派第二次来到东北。这时,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抚顺、鞍山等一些大城市,但受到我军强有力的阻击,损失惨重。

杜聿明认为,关键问题不是占领一城一池,而是要尽可能地多消灭共产党军队主力。

1946年5月,在杜聿明、白崇禧的共同指挥下,国民党军队不惜付出重大伤亡,占领四平、长春、永吉等重要城市。

军事上的接连取胜,使得杜聿明十分得意,他自行聘请了200多名将军为高级参谋,甚至还私自封官。

到了1947年,东北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东北民主联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在我军顽强阻击和有力反击之下损失惨重。

曾经嚣张一时的杜聿明忧郁成疾,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后,再一次离开东北,前往上海治病。

杜聿明离开东北后,蒋介石派陈诚去东北指挥军队与民主联军作战。陈诚集中十四个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杜聿明第三次进入东北,则是在1948年10月。当时辽沈战役已经开始,国民党军败亡已成定局。

1948年10月15日清晨,正在徐州准备前往河南商丘的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电话,让他立即赶到沈阳。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同一天,蒋介石让杜聿明和卫立煌立即赶到北平开会。

到达北平之后,蒋介石开门见山地向杜聿明说:“我把东北完全交给你,你自己去扩充军队,找粮食。”

杜聿明有些怯懦地回答:“校长这样我不敢去,因为我从来没有搞过经济。”

杜聿明一说这话,蒋介石火冒三丈,责问:“为什么共产党能打游击,还能就地筹集粮食,我们黄埔生难道就做不到这一切吗?”

说着说着,蒋介石气得拂袖上楼。过了一会儿,蒋介石下楼看到杜聿明老实地在楼下等他,怒气全消,语气缓和下来说道:“你有什么意见再和我说说?我不是让你去东北当光杆司令,在此之前我已经给锦州的范汉杰空投一封信,让他能守则守,不能守就退到锦西。我也给郑洞国空投了一封信,让他赶快突围至沈阳。”

蒋介石的这两句话,却让杜聿明感到无可奈何,内心长叹:东北必丢

因为按照杜聿明的事先设想,无论范汉杰和郑洞国多么困难,都必须要守住锦州和长春。

一旦这两个城市被共产党军队占领,剩下的锦西、沈阳就成了两座孤城,根本无法抵挡得住东北野战军强有力的进攻。

蒋介石让范汉杰和郑洞国能守则守,不守就赶紧退到锦西和沈阳,这就等同于主动放弃此前好不容易积攒下的一点战略优势,把到手的成果拱手让给共产党军队。

正因如此,晚年的杜聿明在撰写《辽沈战役概述时》就说:锦州、长春的弃守,关系整个东北的作战计划。蒋介石此前不同我和卫立煌等各将领商议,现在木已成舟,根本无法挽回。

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范汉杰和郑洞国在接到蒋介石“能守则守”的命令后,根本不与东北野战军拼死决战,这也使得杜聿明到达东北之后已经成为孤家寡人。

1948年11月1日晚,沈阳失守,杜聿明和卫立煌一起逃到北京。最后,杜聿明把国民党残余部队从营口、葫芦岛两地的港口撤走。

1948年11月8日,东北全境解放,历时近两个月的辽沈战役,以国民党军被歼灭47万人而告终。

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开始对徐州发起强大攻势,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杜聿明临危受命,被委任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长官。

1949年1月,杜聿明被我军活捉。被俘后的他曾两次想自杀,以此报答蒋校长的知遇之恩。

但被关押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期间,共产党不仅没有把他置于死地,还千方百计医治好杜聿明患上的多种结核病,让他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

回顾往昔,杜聿明改变自己的顽固态度,终于老老实实接受改造,回到人民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吴志明.蒋介石派杜聿明三进东北[J].钟山风雨,2002(01):26-29.

[2]许浩.辽沈战役前东北国民党军撤留问题研究——以蒋介石、卫立煌的战略分歧为中心[J].军事历史研究,2021,35(06):89-9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说起中国的封建王朝,常常会将唐、宋、元、明、清五朝相提并论,却很少会提到唐以前的隋朝。 众所周知,隋...
原创 英... 英国作为一个“日不落”帝国,北美自然也是他的殖民地之一,可是最终英国皇家陆军,皇家海军,在北美溃败,...
原创 这... 我国历史悠久,分分合合,而在这分合交替的过程中,也就免不了要打仗,打仗就会出战将。在我国历史上,可以...
唐朝大将薛仁贵坑杀13万铁勒人... 唐朝大将薛仁贵,是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他曾坑杀13万铁勒人,强迫铁勒公主为妾,手段狠辣,令无数...
原创 青... 我们知道,青铜器本身就是国家严格管控的文物,是不允许交易的。青铜器的价值,大体又是由它的规模、精美程...
原创 韩... 说起在中国人心中特殊的信念,因果报应一定算是其中的一个,如果在生活中有些人做了恶事,而在当时没有因其...
原创 蜀...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乱世之中很多...
原创 大... 提起大禹,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他是远古时代的“五帝”之一,也是夏朝的开国国君。而他作出的最大贡献,便是...
原创 蒋... #头条中国史# 一说《三国》,人们想到的都是仁德刘备、奸臣曹操、孙家三虎还有很多名将智将,而蒋琬,...
原创 9... 我们大家都知道,隋朝是一个非常短命的朝代,在第二世的时候就灭亡了,在传统的观念当中,隋炀帝是一个非常...
原创 彩... 到1980年时,乌克兰基辅拥有 18 个体育场、400 个各种用途的体育馆、2 个供游泳、跳水和水球...
原创 非... 非洲大陆,充满着神秘和野性,不过因为地理位置等诸多条件限制,对比起其他的大洲,非洲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落...
原创 连... “文字记录是重要的史料之一。”很多时候学者专家们如果要对历史进行一定的研究,史料和文字记载则是必不可...
原创 法... 现代人有一个误区,听了喷子专家的几句话,就认为诸葛亮啥也不是,就知道搞后勤。其实你要是在部队待过,你...
原创 荣... 1966年,末代皇帝溥仪的外公——与慈禧青梅竹马又暧昧不清的晚清重臣荣禄的坟茔被毁,待考古队清理后,...
原创 溥... 末代皇帝溥仪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经历了很多其他皇帝不能够经历的...
原创 上... 明朝小说封神榜,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无出左右。 其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企划案。绝对是最大的人间清醒...
原创 大... 魏国旧都安邑,四面环山,易守难攻,魏文侯、武侯两世凭此称雄;大梁一马平川,无险可恃,魏惠王却迁都于此...
原创 玄... “你以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临时起意?错了!这位‘千古一帝’早就算计到每一步,连‘输了怎么办’都备好...
原创 知... 说起三国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因为有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反映那段历史。里面的很多人物和事情我们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