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左宗棠是我国晚清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同时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正是因为有他的正确领导,清朝才能收复被侵占多时的国土。
清朝晚期,国家内部混乱不堪,本有内忧,又遇外患,左宗棠先是为国平定了捻军之乱,之后又平定了回民斩杀汉人的暴乱。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国家被外敌搅扰的焦头烂额之时,新疆又被当时的浩罕国在英国的帮助下,强制侵占。
为了收复新疆,收复国家领土,左宗棠不顾自己已经65岁高龄,抬棺挺进新疆,势必要将外来的侵略分子赶出去。
这一仗对于左宗棠而言,只许胜不许败,哪怕是牺牲在战场,也要将国家领土收复回来,为此,他甚至抬着棺材上了战场。
正是因为左宗棠抱有这种必胜的信念,所以最终清朝的大军在他的带领下,赶跑了趁人之危的侵略分子。
不过,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在历史书上或许对这一段历史有过一定的了解,但知晓的却并不全面,这一仗虽然士气满满,但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取得的胜利。
收复新疆究竟有多难?而本就是艰难的战役,左宗棠为何又主张“缓进急战”的作战策略呢?
新疆的地理环境恶劣,对于当时进军的清军来说,路程太过遥远,且这一路以来,少有绿洲,那么喝水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当时左宗棠带领清军人数众多,那么需要的补给自然也是大量的,但他们当时的行军路线,几乎是看不到水源的,从一个绿洲到另一个绿洲,需要很长时间的一段路程。
那么在没有绿洲,没有水源的这段路程中,战士无法及时补充身体里所需的水分,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据历史记载,左宗棠的军队从酒泉到达哈密的进程中,要经过大片的荒漠,而荒漠中的泉眼是稀少的,根本不够军队内全部士兵所需的水量。
而且因为当时出战的军队,几乎都是由步兵组成的,且还携带着重炮,所以行军速度并不快,这样一来,如若无法及时补充身体水分,将士们的生命安全都成了问题,就更别提打胜仗了。
在此情况下,这个作战计划不得不做相应的调整,部队不能一起进军,只能分批前往,这样等前一批军队饮用完泉眼里的水后,第二批军队再赶来时,泉眼里已经渗出了足够的泉水以供军队饮用。
因为分批前进,所以这支队伍到达目的地,用时长达4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缺水外,天气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更加的致命。
因地理位置特殊,清军进军的路线,正处严寒之地,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对于这些将士来说,简直是“催命符”。
如若在这种天气中走上了三两天,况且还能咬牙坚持一下,但这些将士需要在这种低温天气中,行走上月的时间,其痛苦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天气恶劣,为什么左宗棠仍决定要在此时行动呢?
因为这一仗必须要在敌方秋收之时发动,这样才能夺取敌人的粮食,我方军队才有足够的补给。
所以,即便天气恶劣,也不能耽误在7月-8月开战的计划,那么将士只能咬牙忍受低温天气所带来的痛苦。
从缺水少粮到低温严寒,清军这一路走来,饱受身体上的折磨,按作战条件来看的话,清朝的军队相较于在新疆本地精神饱满,整装待发的战士而言,是不占有优势的。
一方经历了长途跋涉,身体已经透支,而另一方在原地休整,调整好最佳的状态准备作战,这2方战士的精神状态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那么在此情况下,清军又是如何取得的胜利呢?
毕竟入侵新疆的侵略者因有英国的支持,所以作战武器也是一流先进的,并不逊色于我朝,左宗棠又是怎么打赢这场胜仗的呢?
虽然当时的清军作战条件不利,但作为领导者的左宗棠与手下的将领以及士兵是一条心,他们都对这一场战役,抱有必胜的决心。
所以,即便长途跋涉已经使得将士们身心俱疲,但因着有必胜的信念,军队中的士气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对于行军打仗而言,士气是胜利的必要因素,如果士气低沉,那么哪怕是拥有最先进的作战武器和最严密的部署计划,也难保证战争能取得胜利。
清军当时必胜的信念使得大家士气满满,这是这一仗取胜的关键因素。
而另一个取胜的关键,则是“服从”,都说“军令如山”,可其实在部队中,上下级因观念不和而影响作战的情况不在少数。
但左宗棠的下属对于左宗棠的命令,则是绝对的信任及服从,从不会出现下级擅自做主,质疑将领的情况。
左宗棠作为领导者,对于手下的这些领军大将也是极为信任的,双方配合默契,才能使得计划顺利进行。
当时的左宗棠主张的是“缓进急战”的作战计划,对于他的这一主张,各领军将士都是绝对服从的。
“缓进急战”即是缓慢前进,急速作战,在前期备战时,一定要准备充分,做好周密的部署,即便进程缓慢,也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而急战则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迅速出手,速战速决,在敌方还未反应过来时,就尽快的结束这场战争。
事实证明,左宗棠的主张在当时是最正确的决定,正因如此,他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以及天山以北的大部城堡,基本平定了新疆。
如果不是因为有左宗棠的严密部署,收复新疆的这场战役,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取得胜利!
“五风十雨岁则输,左图右史身其康;从古爱人须学道,自来明善可诚身”
左宗棠为我国领土收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军事思想有不同于同时代人的高明之处,而在花甲之年扶棺出征也证明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
虽然百年岁月匆匆流逝,我们难再见左宗棠的风采,但他的英雄事迹不会被遗忘,而这样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