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刻下跪
迪丽瓦拉
2025-06-27 15:05:16
0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更是出了许多数不胜数的尊师重道的美谈,如子贡尊师、程门立雪等等。而谈到老师,我们必然要谈到孔子,这位开创儒学的、为后世“立德、立功、立言”的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个时候礼坏乐崩,原先臣服于周王室的各个诸侯国都企图变法图强,称霸与世。孔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带着他的知识和弟子,他的“礼”“仁”文化,周游列国,希望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思想。但当时诸侯国大多接纳兵家、法家的思想,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孔子的思想没有市场。不得已在周游诸国十几年后,回到了鲁国潜心学术,编撰文化典籍。

但是后来人却接受了儒家的思想。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成了维系封建王朝统一专制的学说,一方面是如家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统治者来说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便在于儒家思想确实便于管控民众,而到了现在,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更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封建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更是会大力宣扬孔子,以求获得士族读书人的认可追随,他们修缮的不仅是孔子的庙宇,更是修缮自己家族的明堂。当“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来到孔子墓碑面前拜祭时,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那究竟是什么字呢?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时期的统治王朝,这也是第二个异族入侵中原建立的国家。当皇位传到康熙时,这个国家已经初步稳定下来,但在这片平静的背后却酝酿了足以颠覆这个王朝统治的巨大危机。

相信大家对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都不陌生,其中就有一段是关于韦爵爷在云南智斗吴三桂的故事。而现实却比小说中更加危险,历史中的吴三桂并没有因为陈圆圆这样的野史传奇打开山海关,而是一方将领,在明朝大厦将倾之际倒向清军,将外族引入中原,最后帮助清朝统一天下。

有这样大功劳的吴三桂也被封为“平西王”,总领一方军政大权,和他一起被封赏的还有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但这几人本身就是因为野心投向清朝,因此在获得王权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的扩充自身的势力,扩充军事实力,三藩势力鼎盛之时,占据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这样的统治现状引起了正值盛年的皇帝的注意,他知道如果处理不好他的皇位必将不保。

我们必须注意一点,这个时候吴三桂等人的年纪已经十分大了,而康熙正处于盛年之时,甚至可以说年纪还很小,这位皇帝比起他们有着更加强大的野心和魄力,他想要的是一个能够被他完全掌控的国家;而吴三桂等人却已垂垂老矣,他们一直积蓄实力,却始终不敢“搏一搏”,不敢在这位皇帝登基之初起兵,等到康熙处理完鳌拜、新政之后夺回势力,甚至还不敢动手,将战机拱手送给他。而等到双方大战开始,康熙果不其然的获得了胜利,虽然代价很大,但他已经有了一个能处在他掌控之下、能够让他大展宏图、千秋不朽的国家。

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康熙意识到必须加强满汉两族之间的融合。因为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大多是汉人,满人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当他处理完战争的烂摊子之后,对这一点理解的更为透彻。

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也学着像之前所有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样,恢复并重视科举,任用大量的汉族读书人为官。但不久后他就发现了,这只是增加了汉族人的为官人数,对于大部分读书人和底层人民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封建时期,有许多读书人就是为了“中举”,但能够考取功名的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就像范进一样,读书几十年才能够成为一个“举人”,甚至还不如他。这就会让更多的读书人落榜,其中有些人还可能会因此对朝廷产生怨怼之情,过分者甚至还会投靠异国,或者造反,比如黄巢、洪秀全等等。

康熙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必须获得天底下大多数读书人和民众的认可,这样他的统治才能够高枕无忧。可是到底该如何做呢?他想起了他幼年读书时必须读的儒家经典,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他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就是像小时候师傅教他一样,治学前先拜一拜孔子像,如今他贵为天子,更当拜见这位所有读儒家经典书籍的人的老师。

但当康熙真正去曲阜拜谒孔庙时,却出现了一点儿问题,作为清军入关后首位跪拜孔圣的皇帝,此刻站在墓碑之前,却迟迟没有行大礼。随行人员心中不禁胡思乱想,他们也清楚,皇帝跪拜孔子,本就是为了安顺汉人民众及读书人的心理,以求巩固统治。

正当大家一起陪着这位皇帝不知所以之际,孔尚任却发现了其中的不寻常之处,他以天气为由,暂时安缓这次祭拜,随后便找寻一块白布将墓碑中一处“大成至圣文宣王”地方遮掩。等典礼再次开始,康熙站在墓碑之前,毫不犹豫地跪拜了这位大成至圣先师,安然地完成了这次祭拜。

原来孔子在历朝历代都有被追封名号,元朝时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在历史上的西夏时期,他甚至被封为文宣帝。

而当康熙来祭拜时,他已然不再是幼年那位开门的学徒皇子,他现在已经坐拥四海之富、显天子之贵,显然不能像一位被追封为王的人跪拜,才有了之前的尴尬之举。也是从此开始,皇室会向自己的老师跪拜、但不会向其他王公行礼的传统。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时代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时间也会冲刷许多仙先人留下的痕迹,很多东西都会在岁月中被抹去。但是思想是一种超越了时间的存在,而孔子的思想就是这样的存在,永远不会被抹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号... 说起三国中的猛将,很多人都能说出很多。比如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孙权首先的程普、黄盖等,曹操...
原创 商... 当年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多亏了秦孝公和商鞅。正是因为秦孝公和商鞅的存在,彻底改变了整...
原创 谁... 不厉害的皇帝压根没资格叫太宗!只有武能上马开疆拓土,文能提笔安国定邦的皇帝,才配上太宗这两个字! 什...
原创 3... 一位民国女子肖像。 宋氏三姐妹,左起:宋霭龄、宋美龄、宋庆龄。 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 1945...
原创 若... 中国的不断崛起已经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建国之后,中国奋起直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只用了数十年...
原创 能... 前言:华夏历史上名将辈出,能称“兵仙”的唯有韩信一人。韩信用兵,正奇之间变幻多端,堪称神鬼莫测。秦朝...
原创 堪...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封... 《歪歪侃封神》第1238期 今天直播讲到两个妲己,封神里有两个妲己,一个真妲己,一个假妲己,真妲己是...
原创 关... 在陈寿《三国志》中,从关羽的零星记录,发现他只看得起三人。 在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羽作为...
原创 梁...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朵奇葩——其他三本名著都有其确定的章回数量: 《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原创 清... 谈起光绪皇帝,我们先捋一遍清朝历代皇帝。 太祖: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世祖:顺治; 圣祖:康熙...
原创 西... 中国古代的疆域之大,现在周边一些邻国,在很早以前都是中国的藩属国,虽然现在这些国家已经成为拥有独立主...
原创 北... 众所周知,北宋建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太庙立下石碑,在其上面刻写了宋朝历代皇帝都要遵循的三条祖训:一...
原创 项... 引言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要知道,垓下之战压根就不是刘邦一个人打的,甚至不是刘邦指挥的。刘邦背盟以...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 纵观我国五千多年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融合始终是历史常态和主流。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巨...
感知文化力量 增进交流互鉴(外...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
原创 乌... 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很多人都会提出一个疑问,俄罗斯和乌克兰同为前苏联的加盟国之一,两国的关系为什么会这...
原创 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明末清初的历史,看到的不仅应该是南明衮衮诸公无能与昏庸,而让人扼腕叹息。吴三桂与...
原创 耿... 1607年,一个约100人的殖民团体,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殖...
五虎大将的雅号:关羽是武圣,赵... 关羽是武圣人,这是不需要怀疑的,因为清朝的武圣人已经从姜尚姜子牙变成了关羽关云长。 关羽成为武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