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是一个“君权”、“父权”、“男权”主导的社会机制。女人在“三从四德”的思想束缚下,成功的机会过于渺茫。
但体制只能缚锁命格平庸的人,依然有零星不多的旧社会女子,以天纵绝世之姿,毅然决然打破命格的缚锁,弹指飞灰之间,成就不亚于男性帝王的伟大功业。大唐的“武曌皇帝”武则天改朝换代,真正登临帝位,凌驾“男权“之上,成为千古奇话。”
武则天出身于普通的士族家庭,是个普普通通,无依无靠的柔弱女子。在她26岁青春妙龄之时,却遭受到人生之中最大的一次生死考验!她却用简单的八个字挽救了自己。#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一为何诛杀武则天
公元649年的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代雄主李世民侧卧在太极宫中宽敞的龙塌上,他满脸不甘,却又充满疲惫。常年的胸口疼痛,近几天不再发作,仿佛许好如初。
身边伺候的仆人们只当皇帝的病情有所好转,只有李世民心里明白,自己的大限要到了。所谓的不疼,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决断,让他割舍不下。不过今天,他必须要做个了断。他今晚要面见一个人,此人既不是当朝的达官显赫,也不是大儒高人,而是宫中多年来不被待见的一位小女子。此人就是宫内女才人武则天。
李世民想见武则天的目的明确,又简单,就是要除掉这位女子。究竟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会让李世民终了之前,不能释怀!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少有的声名远扬的英明之主,并非一个嗜杀无辜之徒。
公元643年,李世民兴建雄伟的凌烟阁,为的是让后世永远记住二十四位一同打天下建立大唐王朝的功臣,并且让当朝大画家阎立本将众人画像一比一的描绘其中,永久留念。
后来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尉迟敬德屡屡居功自傲,违法乱纪,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李世民在一次盛大酒会上,面对尉迟敬德大耍酒疯,几乎快打瞎大臣李道宗的一只眼睛,生气的劝道。
“我见汉高祖刘邦大肆诛杀功臣,心里常常责怪他,所以即位后,一直保全功臣,让你们子孙富贵。哪知道你做了高官之后,屡屡触犯国法,由此才明白韩信、彭越被碎尸万端,遭遇杀害,并非高祖的过失。治国理政,无非就是赏罚分明。
我给你的恩惠太多,远远超过你的预期,不能再给。如果你还想要分外的恩惠,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情。”尉迟敬德听后诚惶诚恐,从此约束自己的行为。
由此可见唐太宗是个心胸宽广,眼界深远的仁义之君,并不嗜杀,因此才能大胆启用魏征一干贤臣,开启大唐“贞观之治”盛世,被四方蛮夷尊称为“天可汗”。
为什么圣明的唐太宗一定要置武则天于死地?别无其它原因,无非江山社稷。
曾经的李世民为了江山,可以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自己嫡亲手足大哥李建成和九弟李元吉。更何况生命快要终了之时,为了江山,去牺牲一个区区弱女子?
为了江山社稷既可以仁义贤明,也可以杀戮无情,这就是男权社会的典型规则。
二男权帝王的忧患
那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武则天,到底潜藏着怎样的力量能威胁到大唐的江山?笔者通过考证,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中第一个原因,故事还要从一句谶(chen)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开始。所谓谶(chen)言,就是过去流传民间的儿歌民谣,在街头巷尾广为传唱。显然这句谶言信息量过于巨大,暗藏祸心,说得就是唐传三代后,会被一个叫武王的女主取代。
谶言很快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作为一个正常的君主,就算是再理智,他也很难不起疑心,更何况那个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命理因果”的封建时代。
因此李世民十分忌讳身边有姓武或五的人,那时有个大臣叫李君羡,官职左武卫将军,封爵武连县公,籍贯武安人,而他的小名刚好叫“五娘”,最后结局可想而知,以“图谋不轨”之罪被诛杀。
现在李世民的身边还有一个女才人,也姓武,也就是武媚娘,那是武则天的小名。若不杀掉武则天,怕是李世民始终有个心结,死不瞑目。
其中第二个原因,防范外戚干政。自古帝王最怕驾崩后,新皇羽翼未丰,国政大权被外戚把持,从而国祚衰败。汉武帝为了消除隐患,不惜临终之前,赐死即位皇帝的亲生母亲,也就是他的妃子钩弋夫人,以绝后患。
更何况文韬武略不输汉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前人能想到的,他都能料到。他指定的继任者李治,为人宽厚仁慈,缺乏杀伐果断的武勇,容易听信他人,被人利用。再者,李治没有掩饰对武媚娘的好感,这让李世民最为忌惮。
更何况谶(chen)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时刻萦绕在老皇帝耳边,让他对天下所有武姓不信任。作为一名圣明的帝王,他不可能杀尽天下所有武姓之人,这种暴行会激怒天下人,无疑是自掘坟墓。但是,他有能力利用身前不多的宝贵时光,杀掉武媚娘这个武姓女子。
三女权思想破必死之局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能够影响大唐王朝未来半个世纪走向的高光时刻即将来临。武则天忐忑不安的走向皇帝的寝宫,她已多年未得到恩宠,也不明白皇帝为何要深夜召见自己,更不会料到一个必死之局,在并不遥远的前方等她入瓮。
卧榻之中的李世民见到武才人前来,直奔主题,没有半句多余的废话:“朕走后,你怎么办?”
还在犯迷糊的弱女子,听到这句不紧不慢的问话后,犹如五雷轰顶,瞬间清醒过来,跪倒在太极宫的石砖上,呆呆的望着前方的老皇帝。
这时,她才明白过来,这看似简单的一句问话,没有半点关心,分明是一道可怕的催命符,犹如冰冷的死神镰刀,高悬在她的脖子上,时刻准备收割她的性命。
“我不想死!我不能死!我也不该死!”这应该是武则天最贴切的心声。看似柔弱的美丽女子,却有着一颗坚若磐石的内心。她十四岁被皇帝选中入宫,母亲不舍得,哭的特别伤心,因为嫁女还有回娘家时候,可是一入宫门深如海,再见一面不知为何时。
但是年纪尚轻的她,却干净利落地对母亲说到:“能侍奉圣明天子,焉知祸福?不可哭哭啼啼,似儿女惺惺作态!”其内心的坚强和主见可窥一斑,不输须眉。
入宫之后,她虽为女儿之身,却不愿意像其她的宫女妃嫔们,委身深阁。既然自己来到圣明天子的身边,取得才人之位,就应该发奋图强,有朝一日,也能在这些满朝文武的男人堆中混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模样。
某天终于等到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皇帝有匹烈马,名叫狮子骢,野性十足,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能驯服。武则天自告奋勇跑到皇帝身边,出言献策,认为自己只要靠三样东西便能驯化这匹烈马。
皇帝问她哪三样东西?她回答:“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皇帝又问她这三样东西何用,她如是刚毅的回答:“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皇帝虽然称赞她的勇敢,却此后有意疏远她,让她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得不到提拔。
从那以后,她才明白这个世界对女人并不公平。男人们口口声声夸你好,却害怕你变得和他们一样勇敢有才。也许在他们眼里,女子无才,老老实实当个花瓶才是德。不知何时,女权思想开始在武则天灵魂深处复苏,她不再把天子当作圣明的神祇一样崇拜。
她学会伪装,用女工和礼佛,向那些男人们展示自己柔弱和贤德的一面。她更是虚心结识朝中才华出众的学子,包括当朝太子李治,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武则天做了这么多事情,就是想让李世民明白,自己一个弱女子又如何,不比男儿差。可如今天子即将驾崩,竟然会让自己去死,那么自己做的那么多事情又有何意义。
所以武则天没有哭,没有流泪,因为她不能死。此时此刻,她对圣明天子的最后一丝崇拜彻底消亡,她对这个男权社会的最后一丝好感彻底幻灭。她要活下去,就算没有尊严也要活下去。
面对李世民给出必死之局,她要么选择死,要么选择一条比死还艰难的路。没有尊严又如何,只要能活下去,就有希望!
“陛下,我愿‘青灯古佛,了却余生’!”她给出了一个比死还难受的回答。
李世民没有质疑她的回答。当年这位女子驯马所展现的勇敢和刚烈,让他既赞赏又后怕,因此刻意疏远。如今她毅然选择礼佛来了却余生,符合其刚烈个性,因此李世民相信她言出必践。
再者,道家一代占星大师李淳风曾经劝诫过李世民:“杀了上天派来之人,必会祸及子孙。”还明确告诉他“武王”是个女子,就在宫内。
天时利导,鬼斧神差,唐太宗放过武则天一命,命她削发为尼,度过余生。只不过,李世民没有料到,女权思想已经在这个柔弱的女子身上崛起,让她彻底抛弃“三从四德”,选择奋发图强。
为了活着,可以丢掉尊严。为了图强,可以用尽手段。日后竟会与他的儿子李治暗结连理,公然复出。
结语
武则天一生活了82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在她执掌朝政长达半个世纪里,掀起旧社会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
她身体力行,致力于提升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更是大量提拨女子官员,为朝野上下注入新的血液,整个社会风气也焕然一新。
她更是在全天下大建佛寺,礼遇高僧,为佛教的昌盛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如此看来,并没有违背当初在太极宫中的誓言。
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通女子,竟然能迎来一个无比辉煌的属于她自己的时代。说到底,这样的荣光,是由李世民的逼迫所造就,更是由男权社会不公平的体制所造成。
这样的命运,对于曾经的柔弱女子武媚娘,到底是幸运,又或不幸,就如同她死后留下的无字碑一样留给后人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