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雍正离奇去世,25岁乾隆捶胸顿足,号哭不止,大殓时扒着棺材,死活不让人盖盖。谁知,一转身,他就迫不及待将雍正的真实死因大白于天下。
《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8月21日得病,“仍照常办事”,8月23日子时就驾崩了。
雍正一去世,张廷玉领着众人,千方百计才找到传位遗诏,乾隆听到遗诏内容,立马趴在地上号啕大哭,谁都劝不住。
许久之后,他才从地上爬起来,很勉强地接受了众人的朝拜,想起父亲往日种种,悲伤汹涌而至。
于是,就从头一天夜半哭到了次日太阳下山,更是粒米未进,等到了大殓时,更是痛哭失声,捶胸顿足,扒着棺材怎么都不让人盖上棺材盖。
众人望着这样的新帝,纷纷感叹,真孝顺。
于是,就在朝臣们以为他会顺着雍正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时,乾隆一个举动,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雍正死后第3日,乾隆就迫不及待发了道旨,将雍正养了多年的一众道士赶出宫,那一道旨可以说是打了雍正的老脸。
《清高宗》实录记载: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省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虽知其非,聊欲试关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
一句从没吃过他们炼的一粒丹药,可以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很直白的告诉众人,雍正就是吃丹药吃死的。
然而,这还不算完。
在这之后乾隆立了个新规矩,那就是以后谁要想出家,不能说出家就出家,而要经过朝廷认定。
要知道雍正在位时,大清朝的寺庙道观可是随处可见,但乾隆就是要和雍正对着干。
而乾隆之后干的事,雍正知道了估计都能气活了。
1722年,雍正虽在九子夺嫡的斗争中胜出,但却恨透了当初处处和他对着干的康熙第八子胤禩和第九子胤禟。
当初一即位,他就给两人改名为阿其那(猪)和塞思黑(狗),之后将两人秘密处死。
不仅如此,他后来还将这两个弟弟的子孙后代都开除皇室宗籍,这才解恨。
可没想到,乾隆一即位不仅将这两个长辈子孙后代的皇族身份恢复了,还将十四叔胤禵从牢里放出来,特意赏了府邸和银子,美其名曰“纠正父亲的错误”。
然而,新官上任三把火,只烧两把怎么够。
不久之后,乾隆又烧了一把。那就是废除雍正定下的“奏开垦”。
所谓“奏开垦”,即按每个地方开荒数量,为官员们晋升。以致造成官员们为晋升就虚报亩数,这一虚报,对老百姓而言就是“赋敛之灾有胜蛇者”。
因此,乾隆一即位就废除了老爹的这个规矩,也算是为寻常百姓办了件好事。
不仅如此,乾隆即位后甚至写了本《乐善堂全集》,在书里暗戳戳讽刺雍正,对兄弟残酷,对官员苛刻等等。
可以说,雍正一死,乾隆只上演了3天的孝子戏码,就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不断翻雍正的烧饼。
【九仙月】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叛逆呢?原因有3点。
1.成为一个百官心里的“好皇帝”
先“大孝”再翻烧饼,其实是乾隆做皇帝之后的头一件心计。
这样就算是告诉人们,他乾隆本就是个大孝子,之所以翻父亲的烧饼,那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
2.雍正给的爱太少
曾有位心理学家说,一个孩子叛逆的主要原因就是,“你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而乾隆一即位就跟雍正对着干的原因也在于此。
在乾隆从小到大的经历里,与祖父康熙相处的时间虽只有6个月,然而他从出生起父亲给的爱加起来,也不及祖父这6个月给的十分之一。
3.想笼络人心
我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其主要目的就是树立威信,笼络人心。
不管是给“阿其那”“塞思黑”平反,还是废除“奏开垦”,亦或从轻处理雍正时期被处理的贪官,其目的都是为了笼络人心。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