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之后是明仁宗朱高炽,仁宗是一位短命天子,登基十个月就一命呜呼了。如果成祖多活一年,原来的继承人仁宗英年早逝了,那么继位人是靖难大功臣次子汉王朱高煦还是仁宗之子即成祖的孙子朱瞻基呢,个人认为会是朱瞻基。
虽然明成祖朱棣之前就有太祖朱元璋传位于孙子朱允炆,然后朱允炆被叔叔朱棣赶下皇位的成功案例。但此一时彼一时,明太祖给孙子留下的是各位叔叔的虎视眈眈,但朱棣的柔和削藩使藩王威胁下降,而且朱瞻基也并非朱允炆那样的草包。
明成祖朱棣对于孙子朱瞻基的喜爱在历代也是极为罕见的。身为皇帝,他觉得朱瞻基是可造之材,具有当皇帝的能力。身为爷爷,他最是喜爱这个孙子。哪怕如果朱高炽提前死去,那么皇位也是毫无悬念的由皇太孙朱瞻基继承。
朱元璋开国后,参考唐宋的主弱臣强大封藩王以供卫中央朝廷,效果颇为不错,尤其是北方边境的九大塞王抵御蒙古南下起了很大作用。但后期藩王势大开始尾大不掉,朱元璋虽然做了一系列压制,比如二王不相见,但毕竟血浓于水并没有大力削藩。
虽然朱元璋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的中央朝廷军队可以碾压藩王,但朱允炆是毫无政治经验的,继位着急削藩,又在靖难之役中错误用人,最后被叔叔朱棣推翻。
朱瞻基可不是朱允炆这样毫无政治经验的菜鸟,明成祖朱棣特别喜欢这个孙子,早在永乐九年就立其为皇太孙,甚至他的父亲仁宗朱高炽成为皇太子与他受宠有着很大关系。朱棣为了培养朱瞻基,选了著名文臣来教导,并且带其数次亲征培养了朱瞻基的文武才能,可以说永乐后期朱瞻基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政客。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造成了朱棣的造袭成功,而朱棣继位后就开始了另类削藩,汉代的推恩令本来是个好办法,但由于明太祖祖训不得更改,所以朱棣先是直接迁都边境北平,使明初九大塞王守边模式成为过去式,实力最强大的塞王开始成为普通藩王,然后开始用经济特权换取藩王的政治军事特权,藩王待遇提高,但是军政权力被剥夺殆尽,慢慢成为被圈养动物一般。
明成祖朱棣在位后期,藩王的权力削的差不多了,并非开国时期那样权势滔天,朱瞻基又是文武双全。可以说根本威胁不到朱瞻基的皇位。
真实历史中朱瞻基登基后,叔叔汉王朱高煦也曾想模仿明成祖起靖难之役造反,结果朱瞻基御驾亲征,朱高煦只能乖乖投降,可见就是朱瞻基提前继位,汉王朱高煦发动第二次靖难之役也是失败,历史进程不会改变多少的。
还有一种假设,朱棣多活一年,历史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的,因为朱高炽在太子位兢兢业业二十多年,继位后压抑太久放纵太甚,加之国事操劳才短短十个月便驾崩,如果朱棣多活一年,朱高炽继续之前的太子生活,都不一定会那样早死,那么就没有这么多假设了。
此文改自本人悟空问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