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样有着“四世三公”加持,为何嫡次子袁术,干不过庶出的袁绍?
迪丽瓦拉
2025-07-05 03:32:56
0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有着家世和名望的往往能在乱世之中先行崛起,袁氏家族二袁就是其中的代表。

首先,何为“四世三公”呢?众所周知,汝南袁氏是一个四世三公的家族,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家族。

四世三公说的是在袁术、袁绍之前,袁家一族上下就曾经出现过连续四代人,都位居三公的行列,门生遍布天下,在当时纷乱的社会可以说得上是名门望族,显赫一时。

在中国古代非常讲究嫡庶之分,正妻生的孩子叫嫡出,非妻的妾婢所生子女叫庶出,庶出子女的地位比较低下,有时候甚至会被奴仆歧视。

放在袁氏家族,这个名门望族,嫡庶之分更是一脉相承。但是东汉末年时期,袁氏家族中最为出名的两位——袁绍和袁术,却是相反的情况。袁绍在当时的影响力要远高于身为嫡出的袁术。

袁绍虽为庶出,但个人才能要远高于嫡出的袁术。袁绍早年间所做出的贡献,所担任的官职都要比同时期的袁术要高得多。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年代,袁绍更是凭借自身的才能占据当时的冀州等地,一统河北地带。成为一代英雄豪杰。

但同时不能够否认的是袁绍自身性格上的优柔寡断,使得他最终兵败与曹操,成为一瞬而逝的流星,在三国的历史上消逝。

袁术最大的成就,便是成为了三国时期第一位公开登基称帝的霸主。

即使当时的汉室王室已经对于天下没有太大的约束力,更是先后被董卓和曹操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但是哪怕如董卓和曹操之辈也不敢公开称帝,引得天下人反感。

袁术公开称帝的行为更是将自己作为靶子,吸引天下诸侯来群起而攻之,再者袁术登基之后,并未能够修养身息,操练兵马,为争夺天下做准备。

反而是所作所为皆不得民心,引得民不聊生,最终被击败。

可以看出同样都是出身于东汉末期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两个人名义上都还是兄弟,也都在当时割据一方,但是却总给人一种袁术不如袁绍,或者袁绍比袁术存在感更强的感觉。

袁绍相比较袁术,眼光长远,更能够识天下大局,发展自己

因为袁绍在袁家出身并不好,他原本是庶出,过继给了伯父成为嫡子,在出身上,他并不能够与嫡出的袁术相提并论。因此,他能够广交朋友。

作为豪门公子,袁绍身上有股任侠之气,他礼贤下士就喜欢结交朋友,不论对方富贵或贫贱,都是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他们。

历史记载袁绍“有姿貌威容”,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

袁绍年轻时,宦官为首的势力掀起“党锢之狱”,党人核心人物陈蕃、李膺等人相续被杀,躲过一劫的党人也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就是说他们永久失去了当官的资格。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依然暗地里与党人一起活动,更是因此聚集了不少英雄豪杰为他所用。

在袁绍礼贤下士,聚集天下豪杰的同时。

嫡出的袁术确是傲慢无礼,仗势欺人之辈,整日无所事事。由此不难看出,英雄豪杰更是喜欢聚集在袁绍身旁。

最初时候的袁绍,也是心怀天下的,解救党人,诛除宦官。在董卓要废帝的时候,敢于拔剑而起怒对董卓。

何进掌权,袁绍为其提出诛杀宦官的建议。但是何进并没有及时采用袁绍的建议,最终被宦官集团所杀,而袁绍却在其之后及时止损,包围皇宫,派人攻入皇城。

袁术率领一支军队杀向皇宫,当时宫门紧闭,袁术下令放火烧门,大门被焚毁后,士兵们一拥而入。袁绍当时也亲率一支军队进攻北宫,在整个皇宫范围内,搜捕宦官。

只要是太监,不论老少,格杀勿论。可是宦官也不太好认,脑门上也没写着字,最终还是依靠没有长胡子就是宦官这个方法,才能够彻底的将祸害多年的宦官集团全部一网打尽。

在铲除宦的事件中,袁绍起到领导作用,袁术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更是进一步拉大了两兄弟之间的差距。

袁术虽然是嫡子出身,袁绍是庶子出身,但不论比声望、能力、还是论影响力,袁术远远不如袁绍。

在联兵讨董时,袁绍曾经问过曹操:"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

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

袁绍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间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

反观袁术占据扬州之地,边上尚有荆州和徐州在虎视眈眈,就敢急于称帝,野心是够大,但能力个实力却不怎么样。

在当时纷乱的社会,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谁先称帝登基,谁就会成为众人讨伐的对象。袁术为人心高气傲,本来孙策是其部将,孙策屡立战功。

却因为袁术个人的原因,将其本身应得到的封赏取消,最终将孙策流放,更是伤尽了天下豪杰的心,此后,更是很少有人能够全心全意为其卖命。

在他得到玉玺之后,袁术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称帝,那肯定只能落到个众叛亲离,被众人讨伐的下场。

反观袁绍却能够被推选为讨董卓关东军的盟主,自封“车骑将军”,领导着关东军阀。而“车骑将军”的权利与大将军不相上下。

一般也是由外戚担任,后来袁绍占据冀州一直用车骑将军这个头衔,直到占据四州之地。

家世门第并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哪怕袁绍庶出的身份没有袁术嫡出的身份高贵,却依旧能够凭借自身的魅力,通过后天的努力,成功的在哪个混乱的割据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荣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隋朝一大将杀李渊儿子掘李家祖坟,他女儿却成了李世民老婆! 隋朝后期政治腐败,官员从上到下只知道鱼肉百...
原创 如... 一提到开国皇帝,我们就能想到一大堆名字,比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唐高祖...
原创 韩... 韩信当然有谋反,而且证据确凿。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
原创 李... 虽然朱元璋是从乞丐做到皇帝,难度明显更大,但我还是认为李世民会获胜。 李世民能够获胜的原因不是他的团...
原创 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向来被认为体现了陶渊明不畏权贵、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不过,在这个品...
原创 满... 北宋在靖康之年被金国灭亡后,从金国脱逃的赵构在大宋军民的协助下,又在南方重新立国,史称南宋。南宋政权...
原创 皇...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标榜自己为“命世之君,创制显庸”的丰功伟绩,往往“不肯因袭前代”,必定要...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33 1月1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革...
原创 上... 著名作者杨朔曾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中写道: “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
原创 元... 今天继续聊“两都之战”。 两都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当时出现了两个皇上,上都一个皇上,大都一个皇上,两...
原创 明...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情况是我国古代读书人的普遍追求,通过这句话不仅能看出古代人们...
原创 古... 古代,每到王朝末期,统治腐败,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就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起义领袖大多出生于社会底层,如...
三国真正的枭雄:一生战功卓著,... 我们都知道啊,在东汉的末期,汉献帝的软弱无能给了枭雄曹操一个很大的机会,让曹操能挟天子,令诸侯几乎占...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里,许褚可是曹操麾下的第一猛将,战斗力超强。那么在许褚的战斗生涯中,到底有哪些人比他更...
原创 随... 公元前205年,刘邦由于轻敌,在彭城率领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败于项羽的三万楚军,无奈之中,他采用张良“下...
原创 古...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描述了武将们在历史中的尴尬地位。面对外部军事...
原创 长... 白起甘愿赴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秦国的军事制度,不允许他造反! 而且,在被赐死之前,秦昭襄王...
原创 百...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麾下十几万精兵发动叛乱。叛军...
原创 天... 因为正常打赵云也不见得能干掉高览,至少不可能在一个回合之内就结果高览的性命。虽然高览出场不多,但并不...
原创 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