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慈禧从西安回銮,为挽回失去的人心,巩固统治地位,她开始考虑国体实行立宪制。
袁世凯是立宪制忠实的拥护者,他立马向慈禧建议:“要立宪,就要做出改变,废除太监,改用女服务员。”慈禧不置可否。
李莲英听后,大为恼怒,他横了一眼袁世凯后,回到寝宫闷闷不乐。
他千辛万苦才得来的大太监总管的权势,岂能被袁世凯的一句建议给废除掉?怎么办?李莲英眉头紧锁,一筹莫展。
忽然他看到屋外有两个小太监在摔跤,他脑筋一转有了主意,随即叫道:“小德张,明天你去给太后梳头。”
1900年5月,慈禧从心腹大臣荣绿那得到一个消息,说十一国的公使,已经联合起来准备勒令皇太后归政,扶持光绪帝复位。
慈禧得知这消息后,大为震怒,她没心思辨别消息的真假,一门心思都放在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上,尤其是害怕光绪帝掌权。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早上,她迫不及待的召集了所有大臣,立即宣布要和多国联军开战,同时决定召集主张“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进宫,商讨攻打多国联军的计划。
宣战消息传出后,臭名昭著的联军迅速做出反应,最终导致了大清最耻辱的“庚子之变”。
面对列强围攻紫禁城,积贫积弱的大清毫无还手之力,被逼无奈之际,慈禧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紫禁城,暂避祸端。
1900年8月,慈禧带着光绪帝、后宫嫔妃、王公大臣及其家眷离开了北京城,开始了长达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慈禧太后逃亡西安,袁世凯当时在山东任巡抚,为了给西逃的慈禧筹款解决生活用度问题。
他绞尽脑汁,筹措了40余万两白银转运西安。暂时解决了慈禧西逃的生活用度问题,解了慈禧燃眉之急,慈禧对袁世凯在关键时刻的做法十分赏识。
1901年底,慈禧和光绪帝从西安返回北京,袁世凯此时已调任直隶,他负责“两宫”北返的护送工作,袁世凯投慈禧所好,护送场面非常奢华,给足了慈禧面子。
慈禧非常高兴,于是在回到皇宫后就赏赐袁世凯一件黄马褂,并加封为太子少保衔。自此将袁世凯纳为心腹重臣。
慈禧回宫后,深感大清的封建统治已经失去民心,为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巩固自己的统治,慈禧决定推行立宪。
但她又担心立宪制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就来了个缓兵之计,先进行“准备立宪”,稳住民心。
于是在1906年,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了一道《宣示预备立宪谕》的诏书。诏书中指出,
“我国政令积久相仍,日处阽险,忧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制,上无以承祖宗缔造之心,下无以慰臣庶治平之望”,宣布要“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意思就是要逐步实行立宪制。
慈禧的这一声明得到袁世凯的拥护,袁世凯本就不想看到清廷四分五裂,他认为立宪无疑是保护国土完整的好方法,于是就大力支持慈禧准备立宪。
立宪就要拿出点行动来,于是袁世凯就鼓动慈禧先废除太监制,将太监改用女服务员。李莲英跟在慈禧和袁世凯的后面,将这话听了个清楚。
李莲英立时怒火中烧,但他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只能狠狠瞪了袁世凯一眼,将怒火暂时压制下去。
回到寓所,李莲英闷闷不乐,他必须要想出对策,打消慈禧心中废除太监的这种想法。
李莲英郁闷烦躁之际,忽然听到外面两个小太监摔跤的声音,其中的一个小太监还说:“摔得好!”
这一句话点醒了李莲英,他立马有了主意,他叫来小德张嘱咐道:“明天你去给太后梳头吧。”小德张一脸狐疑,但他不敢问为什么,只能忍者好奇退下了。
次日一早,小德张就拿好梳头工具垂首立在慈禧面前,慈禧一看是小德张,而不是李莲英就面色一沉:“李莲英呢?”
小德张刚要张口,就听见外面一阵嘈杂,隐隐传来李莲英打骂太监的声音。
慈禧忍着怒,顺着声音走去,就看见李莲英正在责打一个太监,大鞭子抡得呜呜作响,被打的太监嗷嗷惨嚎。
一个小太监见慈禧来了慌忙跪倒为被打的太监求情:“老佛爷,救命啊!这奴才听说要裁撤太监,感觉没了活路,就打算偷点首饰,预备以后过活。”
慈禧太后沉默了,说实话,她也舍不得裁掉这些太监,毕竟用习惯了,但她又不能公开和立宪唱反调。
李莲英见慈禧动摇了,就又补了一刀,他扑通一声跪在慈禧面前,说道:
“我打得就是这些没脑子的东西,也不想想,太后那是菩萨心肠,能任着袁世凯他伤了咱们这些忠心耿耿的奴才们吗?”
慈禧沉默片刻,说道:“小李子,先给我梳头去吧!”李莲英见慈禧没给明确答复,心里犯了嘀咕,知道自己这出“苦肉计”还没要到结果,于是跪地不肯起来。
他继续说道:“不是奴才不听话,奴才这是实在分不开身,有几个小太监还等着净身,可一听要裁撤太监,我又不忍心了,一旦给人家净了身,连太后老佛爷的面都没见就赶人家回家,这不是造虐吗?”
李莲英这句话果然起到了效果,慈禧说道:“袁世凯要取消跪拜礼,你们不也跪着呢吗?”
李莲英一听这话,立马醒悟过来,他连忙爬起来跟着慈禧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