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在去秦国前,一直潜心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当一名私人秘书,由于公叔痤为人狭隘,害怕卫鞅取代他的位子,所以一直把他压制不用。
吴起被魏文侯发掘出来以后,卫鞅一直在暗中揣摩学习,并在帮公叔痤打理朝中事务三十年中,把魏国里里外外研究个透。所以,当魏武侯继位后,吴起被公叔痤排挤投奔楚国,卫鞅才感到自己可以施展拳脚了。
可是,公叔痤仍然把着相位不放,直到他躺在病床上快死了,这才向魏惠侯推荐卫鞅,并告诉魏惠侯,卫鞅是个值得把魏国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的人。
但魏惠侯好像对卫鞅不大感兴趣。见他有些犹豫,公叔痤又出主意说,既然主公对用他不托底,那我还建议你,这个人千万不能离开魏国,如果不用他,一定把他杀了。卫鞅也真是倒了大霉,遇到这么个顶头上司。在魏惠侯那里讨个好后,公叔痤临死还得卖卫鞅个人情,他又对卫鞅两面三刀的说,你跟了我几十年,现在也该露露脸了。我把你推荐给了主公,但他不一定听得进。我又跟他说了,如果不用你,就把你杀了。这事,我是公事公办,你也别怪我,现在你就快点逃跑吧,逃得越远越好。
卫鞅心想,好歹也在魏国也卖了几十年的苦力,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真算是看错了人,接不上班也就算了,现在弄的连命都快没了,于是赶紧离开魏国。
事也赶得巧,秦孝公继位后看到魏楚两国经过变法图强后,国力大增,他也想在任上搞出点名堂。于是,在全国张贴告示招贤纳士,一经录用,加官进爵。
卫鞅决定去秦国碰碰运气。他把名字改成商鞅,就这样跑到了秦国,举目无亲的,后经一个太监介绍,三次跟秦孝公面试。第一次他趴在地上不敢抬头,两眼看着地面把上古三代说个遍,只说得秦孝公哈欠连天,连连撵他走人,还把太监骂了一通,你找的是什么人啊,上古三朝黄帝老爷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又过了一段时间,商鞅再次拿着招贤告示央求太监引荐,这个秦孝公也真给面子,居然又听他讲了半天,说的全是夏商周三代的事,秦孝公没听完又把他撵走了,还把太监大骂一通。
连着两次挨骂,别说太监生气,商鞅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过了几天,他求太监最后引荐一次,被他缠得没招,秦孝公跟他又见了一面。这次,商鞅不讲上古也不讲前三代,专讲秦国地形国情和如何称霸的事,没聊一会,秦孝公高兴地说,好,好,好。今天你先回去,改天我挑个日子好好考考你。
三次面试总算通过了,但秦孝公到底用不用他,还要看最后一次考核了。商鞅也是几天几夜睡不好觉,琢磨着如何应对改天考核的事情。但改天就不是一天的事了,商鞅整整跟秦孝公聊了三天三夜,秦孝公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他最担心的就是朝中没人做改革这件事。经过三次面试一次考核,商鞅总算是找了一份好差事。
听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改革大臣,朝中马上有人反对,为首的就是旧贵族甘龙、杜挚,但商鞅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又有秦孝公支持,这事自然就推行了下去。
商鞅把在魏国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全使上了,又把吴起当年在魏国实行的内容,借鉴了过来。期间他也加了一些新法,如改革户籍、实行连坐法、严明纪律、废除世袭等制度,建立功爵制、严惩私斗,发展农业及手工业作坊生产等。第一次变法有所进步后,又开展了第二次变法,这次统一了度量衡,统一赋税,建立郡县制,也是在这时候,秦始皇统一六国所使用的改革内容,基本在商鞅变革中就有了雏形。
纸面上的东西好写,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于是,商鞅就在城门口召开大会,以五十两黄金奖励搬动木头者,从而引出了立木为信的成语。按照新法规定,凡秦国军民外出必须持有进出护照,居住须有相关路条证件,否则一律不得留宿。凡违背者,当即受罚。
一次,太子驷外出没带证明,商鞅和秦孝公商量就对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进行了处罚。虽然法令得到贯彻,也为他的生命埋下了伏笔。见商鞅落实法令动真章,秦国上下遵照执行,从而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
商鞅的变法虽然很成功,但却操之过急,又没借鉴吴起变法的教训。把一个散乱的贵族专制制度一下子转变到中央集权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商鞅大刀阔斧的改革又触动了王室和贵族的奶酪,他的结局自然好不了哪去。
从商鞅获得秦孝公赏识这件事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他的经历和学问存在很大的关联。当下有很多人提出工作不好找,实际上是本领恐慌,如果你拥有真才实学,还怕没有用武之地吗?读者朋友,你对商鞅变法有何看法,也分享你的感想吧。(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