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美援朝:能派到朝鲜的大将很多,为何说只有彭总能打成这样?
迪丽瓦拉
2025-07-07 20:34:25
0

抗美援朝:能派到朝鲜的大将很多,为何说只有彭总能打成这样?

决定入朝参战前,毛泽东的压力很大,政治局内支持出兵的人很少,而且,大家提出不参战的理由都很充足。一向坚持“真理在少数人手中”的毛泽东,这下也犯了难。

但在最关键的时候,风尘仆仆从外地回来参加政治局会议的彭德怀,力排众议坚持出兵,给毛泽东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彭德怀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成为志愿军司令员的不二人选。

其实,当时军中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很多,有林彪和粟裕这样指挥过百万大军的,有刘伯承这样足智多谋的,有陈赓这样见多识广的,有徐向前这样用兵如神的,甚至不以军事见长的陈老总也主动请缨,要求入朝作战。

单纯从指挥造诣和军事艺术看,彭德怀并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但为什么毛泽东最终派他率军跨过鸭绿江?又为什么说如果不是彭德怀的话根本打不出这种战果?

在决定志愿军的统帅人选时,毛泽东曾有过“幸福的烦恼”,因为解放军大将太多,刚刚经过解放战争的洗礼,派谁不派谁不好选,毛泽东也曾为此再三犹豫过。

像陈毅这样主动请缨但被毛泽东否决的人自然不必说,毕竟陈老总主要的特长是坐镇;也不必说陈赓这样的大将之才,他当时在越南搞援助,一时回不来;单说军中的几位战神级人物,个个都有过人之处。

首先是林彪,这也是毛泽东最优先考虑的人物。林彪在解放战争中有如神助,三大战略决战就指挥了两个,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解放了大半个中国。要论指挥大兵团作战,恐怕没人比他更合适的。

其次是粟裕,作为和林彪并列的战神级将领,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功劳不比林彪差,淮海战役创造一战歼敌55万的记录,可谓前无古人,后估计也不会有来者。林彪曾经不无嫉妒地说:“粟裕尽打神仙仗!”

刘伯承成名甚早,从南昌起义的参谋团团长,到红军总参谋长,从八路军129师师长到解放军中野(二野)司令员,他的实践经验极为丰富,而且是军事理论的天花板,军中无人能及。

另外还有最早率大兵团作战的红军战神徐向前,我个人认为他最神的在于解放战争,只带了几万民兵武装就拿下固若金汤的山西,顺带消灭了阎锡山30万装备强悍的晋绥军,这才是本事!

能派去朝鲜的战神虽然多,但毛泽东经过一一考虑,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长期的劳累使他们的身体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刘伯承早在战争年代就失去了一只眼睛,现在仅存的一只眼睛眼压过高,无法正常工作;徐向前则在太原战役期间就病倒了,严重的偏头痛和肋膜炎还要折磨这位山西元帅好几年;而粟裕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如果不把饭菜摆成一条线,他就没法吃。

身体不行,就没法正常工作,更何况是去朝鲜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扳手腕。

思来想去,入朝人选被毛泽东一一排除,正当他为此头痛的时候,彭德怀犹如从天而降,毛泽东鼓掌大笑:真天助我也!

毛泽东曾经最看好林彪,但林彪一是身体不好,自从抗战中被友军误伤之后,就一直没好利索;更关键的是,林彪并不支持入朝作战!

而彭德怀不仅军中职务和资历要超过林彪,更主要的是他支持毛泽东的出兵主张!更何况,彭德怀用兵和他的脾气一样,刚猛而凌厉,颇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势。新中国刚刚成立,正要借这种作风为国立威,而彭德怀就成了志愿军司令员的不二人选!

事实上也是,林彪用兵过于谨慎而魄力不足,粟裕为人过于谦逊而不够硬气,刘伯承已然处于半隐退状态,而徐向前平生带兵则基本没有超出过10万!

最终的战争结果证明,毛泽东的眼光没有错,彭德怀在与强大到极点的美军一决高下的过程中,丝毫不落下风,最后逼得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这大概是美军为数不多的没有取胜的战争。

彭德怀此战创造了一个“唯一”:他是军中唯一的一个连续与世界强国过招且不落下风的高级将领,彭总之强,可见一斑!

那么,我们说非彭德怀打不到这种战果,有何证据吗?

如果派林彪或粟裕等人统率志愿军入朝作战,前三次战役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关键是第四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后期,美军开始学会有序撤退,结果苏方和朝方开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求志愿军趁胜追击,把美军赶进大海喂鲨鱼,但彭德怀顶住了这种压力,回国怒闯毛泽东的卧室,痛陈利害,否则志愿军不知要多多少无谓的损失——如果不是以彭德怀勇于坚持原则的勇气,事情可能会糟得多。

同时,如果不是彭德怀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大发雷霆,要求改善志愿军的后勤状况,朝鲜的补给情况可能仍然得不到改善。

我们说作为三军统帅,指挥战斗只是一方面的要素,指挥员个人的性格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更关键,更具决定性,这个规律越到关键时刻越明显,彭德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幸亏当初是彭德怀挂帅入朝的,他的果断、刚毅和百折不挠的勇气也正是志愿军的勇气,有彭德怀,可谓中华之幸。

抗美援朝,作为上个世纪最重要的世界标志性事件,已经过去近70年了,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彭德怀等人均已作古,如今的中国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假如老革命家们看到今天的中国,九泉之下定会欣慰,因为这正是他们为之毕生奋斗的目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提起功臣集团这个词,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就是西汉初年,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之所以会有这种反...
原创 1... 1895年甲午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主要是因为以往欺凌...
原创 不... 本鬼在前文《蒋介石最信任和重用的黄埔系将领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庸才?》中提到,蒋介石的嫡系“五虎上将”之...
原创 蒋... 前言 蒋介石曾三次被迫退位,但他是个有仇必报的人,谁得罪了他都没好下场,每一次的下野他都会秘密处决一...
原创 刘... 刘邦,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崇尚浪漫主义英雄色彩的人,对其行径颇为不齿,因为其不够光明磊落。而在社会上...
原创 1...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阶段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从马背上逐渐问鼎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王朝...
原创 二... 俄罗斯人对于土地的执着程度,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他们不仅要拥有土地,还要确保自己的土地是连续的一...
原创 他... 说道清朝的开国皇帝,大家都知道是皇太极,不过皇太极并不是第一位入关的皇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其实是顺治...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歼灭战。当时的秦国和赵国双方各投入了四十多万人的兵...
原创 解... 东汉初期,民不聊生,各地频发起义战争,在这个中原无人统领大局的时期,刘秀以武力进攻的同时也采取政治诱...
原创 大... 中国对满族的影响 满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追溯到满语的前身女真族。明代《华夷译》收录女真词800多个,全...
原创 此...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过当人们真当上了将军之后,到达人生顶峰之后,往往又对应了那句话...
原创 顺... 在历史的宏篇巨著里,王朝的兴衰起伏犹如壮丽的交响曲,每个新生的王朝都是梦想与希望的结晶,而每一段落幕...
原创 日... 1905年的日俄战争让沙俄感到震惊。东亚怎么会突然出现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 事实上,自从中日甲午战争...
原创 扶... 文 / 子玉 有些人以懦弱者的标签定格于历史,但其实他的本质根本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或许他只是为了...
原创 两... 中国是英雄的国度,无论在什么历史时期,我们的国家从不缺少英雄,只要国家需要,就会有人挺身而出。在任何...
原创 李... 李鸿章作为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在去世时留下了巨额的财富和遗产,希望能够传承给子孙后代。然而,令人震惊的...
原创 西... 高仙芝,这个名字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更是山地战的传奇人物。他的故...
原创 李... 唐太宗李世民,古代历史上备受推崇的英明之君。然而,如同世间万物一样,他也并非十全十美,难免存在一些批...
原创 为... 引言 在17世纪、18世纪的中亚,准噶尔汗国无疑是清朝的头号敌人,领土逐渐扩大,压制其他蒙古部落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