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所谓“五胡”,大量进入原来的汉族居民生活区域,并逐步与汉民融合,比如幽州之地,即河北北部和北京地区。
只是少数民族频繁内迁,不但造成了民族成分复杂,更使民族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
那么,具体到西晋中后期,即张华生活的年代,北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我们以鲜卑慕容部逐步涉足幽州之地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曹魏初年,鲜卑慕容部在其首领莫护跋的带领下,来到渤海之滨的辽西地区,初以游牧业为主,居无定所。此时,莫护跋便想找到一个强大靠山,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当时,辽东地区公孙氏政权借东汉末年中原战乱之机,雄踞辽东,自公孙度于中平六年(189年)占据辽东,到公孙渊三代,共存在了50年。
公元237年,公孙渊“自封为燕王,设置百官和官署”,公孙渊还“遣使者持符,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已俨然一副宗主的架势。这也只是他发展壮大自己的一面。
不过,公孙渊的发展壮大,自是被曹魏政权所不容。景初二年(238年)春,魏明帝派遣太尉司马懿征讨公孙渊。当时,居于东北地区的各股势力按魏政权的要求,都参加了此次战争。我们要重点说到的慕容鲜卑部,也自是参加了此次讨伐公孙渊的战争。
只是与其他少数民族有所不同的是,鲜卑慕容部首领莫护跋看到司马懿不仅权倾朝野,且“有雄豪志”。于是,他便努力想借此次讨伐公孙渊的战争建功,以讨好司马懿。甚至不惜暗中拜司马懿为宗主,对其惟命是从。
而司马懿呢,也想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以,为报答莫护跋,司马懿便极力向朝廷为莫护跋请功,并得到当时曹魏政权的赏赐。如此以来,慕容鲜卑部不仅最终如愿以偿地入塞建国,更是受到了司马家族这把保护伞的保护。当然,其他少数民族也在朝廷各股势力的扶持下,也均出现了类似情况。
所以,到莫护跋后人慕容廆时,慕容鲜卑部政治经济已得到相当繁荣。据史载,永宁年间(301年至302年),燕地遭受洪灾,慕容瘣还开仓赈济,幽州等地获救。天子“闻而嘉之,褒赐命服”。
这一记述,也在一定程上说明,西晋后期,幽州之地其实已经有慕容鲜卑部族人居住,甚至在实质控制的北方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