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刘邦等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灭掉秦国,为何项羽灭秦后,不选择把自己的都城放在天下最为富饶的关中地区,非要“衣锦还乡”回到山东之地,这真的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并留下一“锦衣夜行”的典故让后人耻笑吗?其实不然。
在灭秦的过程中,项羽刘邦二人出了很大力气,在事成之后,刘邦有“先入秦者为王”的富贵,而功劳甚大的项羽只能做一个臣子,而此时的他想做臣子也不行了,在战争时期的君臣矛盾,当大秦的威胁解除后,很快就爆发了。
再加上其手下的士兵很多都是楚地的人,长期在外征战思乡甚切,如果不回到山东之地,项羽即使再勇猛,也怕根基瓦解,要知道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手下的士兵陆陆续续都逃回了家乡,就连韩信都偷偷跑了,要不是萧何去追,韩信早就溜了。
纵然是关中之地是天下最丰饶的地方,有山河之险要,但是梁园虽好,却不是吾乡,在这里,项羽火烧了阿房宫、挖掘了秦始皇陵、杀了秦子婴,以胜利者的姿态欺凌老秦人,再加上刘邦的“卖好”,一正一负,项羽失去了关中地区的民心,只能回山东之地。
关中虽好,却不是吾乡,吾乡虽不好,但确实是根基之地,失去了根基,就是没爪子没牙的老虎,如此重要之事,岂是“锦衣夜行(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