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记者刁难周总理:为何要用美国产的钢笔?答案让记者羞愧不已
迪丽瓦拉
2025-07-09 08:03:50
0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一职务,直到1976年1月8日病逝。作为毛主席的主要帮手,周恩来除了担任总理一职外,还身兼数职,其中就包括外交部部长一职。

周总理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他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力还不是很强大,我国在与他国进行外交过程中,经常会被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为难,使坏。周总理能够凭借别树一帜的外交风格和自身魅力,化解一次次外交危机,表现得不卑不亢,让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影响力。

从1949年开始,到1958年结束,周总理当了9年的外交部长。此后,周总理的外交部长一职由陈毅接替,但他仍旧主管外交工作。在周恩来担任总理的26年里,他以不同寻常的智慧、精力、才能,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全面而杰出的贡献,他就是我国外交第一人。

周总理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会面临许多外国记者或者政客的刁难。每当这个时候,周总理会用自己的外交艺术,进行有力的回击,很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下面,我们就以几个真实的小故事,一睹周总理的外交风采!

周总理的“18块八毛8分”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等外交人员的努力下,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渐渐缓和,双方逐渐开始正常往来。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总理也出席了,他认真向在场的国外记者介绍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并且欢迎国外友人多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新中国。

这时候,有一位西方记者不怀好意,他当面向周总理提了个问题。外国记者说:请问周总理,中国银行现在有多少资金呢?

从这位外国记者的语气来看,这个问题明显不怀好意,大致有两层意思。

其一:外国记者想借此机会,讽刺我国穷、落后、实力差、国库空虚。

其二:外国记者想借此机会试探我国的经济情报,这是机密内容。

客观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历百年战乱,经济情况必然不是很好,的确不如西方国家。

可我们也不能把国家的经济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外国记者,这毕竟是机密内容,不便对外透露这种信息。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周总理冷静应对,他委婉地说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 吗?有18元8 角8分。”这句话一出,众人的脸上有些疑惑,不明白周总理为何会这么说,他们认为我国再怎么穷,也不会才这么点钱。

周总理耐心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经过周总理的一番解释,在场的外国记者都明白了,原来18元8角8分是这么来的。有人会问,当时我国没有20元、50元、100元的大额纸钱吗?

结合周总理说这话的背景来看,他指的是第三套人民币的各个面值钞票,这套人民币没有20、50、100这样的大额面值钞票。

周总理这么说,既不失礼仪,又回答了外国记者的问题,临场发挥非常好,不愧为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派克”钢笔是战利品

周总理是公认的语言大师,苏联外交家莫洛托夫在与美国人谈判时,他警告美国:如果你们认为我们难打交道,那等你们遇上周恩来的时候再看吧!

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周总理会碰到各种刁难性的问题,他总能用幽默的语言化解,给予“反击”,让对手哑口无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位美国记者来到周总理的办公室,想要采访他。

这位美国记者看到周总理的办公桌上有一支派克钢笔,这是美国人制造的物品,便起了坏心思,想要周总理难堪。

美国记者对周总理说:总理阁下也很迷信我国的钢笔吗?记者在说这句话时,脸色显得很得意,语气尽显嘲讽。

别看美国记者这句话不带一个脏字,可攻击性很强,明显带有敌意。当时美国就已经是世界工业强国了,中国相对落后一些,美国记者借此讽刺中国没有自产的钢笔,有意说我们落后。

正当美国记者觉得周总理无法反驳,要当众让他出丑时,早已经习惯被记者“刁难”的周总理丝毫不慌,用语言化解了美国记者的那点小伎俩。

周总理说:关于这支钢笔说来话长了,这支钢笔是朝鲜的一位朋友送我的,告诉我这是他们抗美胜利的纪念品。原本我是不想收下这支钢笔的,考虑到它的特殊意义和纪念价值,就收下了产自贵国的钢笔了。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人民齐心协力,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迫使他们签订停战协定。这支放在周总理办公桌上的钢笔就是中朝人民打败美国的见证,这是战利品,具有特殊意义。

听了周总理的话,那位美国记者脸一直红到了耳根,没想到自己把自己羞辱了一顿,顿感羞愧不已,总算是见识到了周总理的厉害,老实了很多。结语

周总理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总能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来应对各种“刁难”,让人不得不佩服周总理的临场反应能力。

从“派克”钢笔是战利品,“18块八毛8分”这两个外交小故事,可以反映出周总理在外交过程中为维护中国人民的权益寸步不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周总理的工作能力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林... 北京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文物建筑最多的城。元、明、清历代的宫苑,坛庙,塔寺分布在全城,各有它的历史艺...
原创 日... 引言 日军当年为何不攻打延安?这个问题一直引发着人们的疑问和探讨。毛主席三个安排据说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详细归纳如下: 一、发展历程 前文明期:...
原创 溥... 提到晚清的末代皇帝溥仪,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悲惨和傀儡,虽然他曾经贵为皇帝, 但是他一生都是不快...
原创 1... 1954年5月27日,久居台湾的汤恩伯乘上了前往东京的飞机。 坐在飞机上的时候,许久未笑的汤恩伯久违...
原创 诸... 文:史政畅谈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推崇士大夫的社会,在整个封建社会,士大夫一直享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
原创 八... 《亮剑》里曾有这样一个情节。魏和尚被黑云寨杀了,李云龙集结部队,要去剿灭黑云寨土匪谢宝庆。孔捷拦着不...
原创 他... 战国末年,秦始皇嬴政战胜了其他六国。君临天下,四海归一。只是嬴政自登基后暴政,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情况...
原创 “... 其实自始至终,毛主席对“四人帮”的定位,都是恒定未变的。从“九·一三”后,包括“四人帮”在内的许多人...
原创 6... 引言 爱新觉罗·溥仪,在不满3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皇帝大位,身为皇帝,他曾经有着庞大而威武的仪仗队,有着...
原创 明...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明朝的建立源于农民起义,这也为...
原创 四... 1950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的时间,曾经主政云南多年的龙云终于从香港转机来到广州,他曾经的老熟人叶...
原创 与... 明朝时期,海盗倭寇横行,给沿海百姓带来了灾难。然而,在抗倭的历史上,除了戚继光、俞大猷这样闪亮的抗倭...
原创 农...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正...
原创 回... 提起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先生,一直如雷贯耳——关于他兴建兴中会,立志救国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原创 为... 明朝,立16帝、276连江山社稷、先都南京,后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坐镇北疆威震蒙古,修长城,防倭寇...
原创 吴... 吴起比战国4名将厉害!单说军政,吴起当之无愧的兵家亚圣! 吴起比白起牛多了,白起在他面前只是个弟弟,...
原创 同... 在东方大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或英明神武,或智勇双全,或忠义仁爱,他们的一言一行,无...
原创 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两千多年都处于封建时期,在这期间诞生出四百多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