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临终下令38名妃嫔殉葬,其中包括贵妃,为何张美人幸免?
迪丽瓦拉
2025-07-09 07:33:03
0

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草根出身,在位31年,治国勤奋,严惩贪官,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开启“洪武之治”,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

但他也做过很多令人不齿的事情,比如:大兴文字冤狱,杀害开国功臣,并设立锦衣卫实施残暴的专制统治,在明末时期宦官专权,怨声四起。

然而他最令人唾弃的就是:又恢复了惨无人道的活人殉葬制度。在他临终前曾下令让一众妃嫔为其殉葬,于是这些嫔妃全部被逼上吊自尽。

足以可见朱元璋是何其残忍和血腥,但他在最后时刻却唯独放过了一个妃子:张美人。

难道这张美人真的是因为“太美了”才躲过此劫呢?今天百味就给朋友们揭开谜底:

百味在回答此问题之前,先纠正一下题主所问的题目:朱元璋临终前曾下令让46名妃嫔为其殉葬,可不是题主所说的38名。

据明朝末期有人称“西河先生”的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中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妃嫔中有46人被要求殉葬,其中包括38位妃嫔和8位宫女,其实这个数量也是相当大的。

百味给大家讲解一下何为“活人殉葬制度”?

朋友们,所谓“活人殉葬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恶习。

据历史考证:活人殉葬起源于我国奴隶社会的殷商时期。

因为古代奴隶主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去往另一个极乐世界,开启另一种生活,而陵墓便是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

所以在奴隶社会便诞生了这种令人胆寒心跳的制度。

“活人殉葬制度”就是古代奴隶主死后用活人殉葬,活杀自己的妃妾侍女,让她们下到阴间继续为他服务。

而且奴隶主还会带走大量金银财宝,以便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潇洒快活。

在我国商朝之后,周朝、春秋、战国和秦朝也延续了这种恶俗。

直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活人殉葬制度”才逐渐被废除,到了唐朝,这种恶习就慢慢地淡出了大众视野,直至彻底消失。

但令人胆寒的是,时隔千年以后的明朝,“活人殉葬制度”居然又死灰复燃了,罪魁祸首就是朱元璋。

在朱元璋死后,他的嫔妃们按照他的遗愿都被殉葬了,但仅有一位妃子免于此难,这位妃子便是张美人。

那么张美人为何能够躲过此劫呢?难道是因为她美丽?大家请听百味继续给您讲解:

话说这朱元璋对女人是既爱又恨,他的心态十分复杂,女人对于朱元璋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解决生育和生理的工具。

朱元璋一方面对女人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另一方面又对女人十分地残暴,更多的还是寡义薄情。

朱元璋死后,他的长孙建文帝朱允炆承继皇位。

据《明史·后妃传》记载:伺寝宫人尽数殉葬。

意思就是说只要侍寝过朱元璋的妃嫔和宫女都要陪葬。

在殉葬那天,朱允炆来到现场“监刑”,所有被列入殉葬名单里的妃嫔和宫女都被集中到一个大屋子里。

宫中的老太监用冷酷无情的嗓音宣读了朱元璋的遗旨:

内宫中所有的妃嫔、美人及皇帝临幸过的宫女,一律为皇上殉葬,……。

当太监宣读完圣旨后,妃女们已经哭声一片,这个冷酷无情的决定,让原本低低的抽泣声,一下子变成了嚎啕大哭声。

这个屋子里是哭声一片,每个殉葬的妃女面前除了摆放一把太师椅和上方房梁悬挂的七尺白绫之外,什么都没有。

所有妃女们在太监的逼迫下,一个个地把头伸进那早已系好的绳扣里,等着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然也有一些妃女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两腿发软的瘫痪在地,无法动弹。

而那些“行刑”的太监们就会一拥而上,强行把她们夹驾到太师椅上,再把她们的脑袋套进绳扣,最后猛然地抽走椅子。

如此一来,伴随着一片凄厉的哭声,一条条白绫在宫梁间高高飘悬,一个个美丽的女人在凄厉的哭声中伴随着朱元璋一同前往另一个世界去了。

朋友们,这么多人同时在一个屋子里上吊而亡,您若不是亲眼所见,根本就无法知道这到底有多可怕,这场面估计您想想就会觉得特别瘆人。

就算这些看着她们上吊得太监,百味也相信他们肯定会好几天睡不着觉,甚至还会噩梦连连。

毕竟,无论是谁看到了一群面目狰狞的人被吊死,都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恐怖。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残暴本性,人都死了,还不放过自己年轻的老婆们,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话又说回来,这么多人为朱元璋殉葬,为什么只有张美人一人幸免于难呢?

张美人,原名张玄妙,之所以叫她“美人”,并不是说她人长得如何如何漂亮,原来这是明朝后宫嫔妃的一种身份等级。

明朝的嫔妃身份等级共分九等:“美人”是嫔妃等级中第六级,上面有贵妃、妃、昭仪、昭容、婕妤五级,下面有才人、贵人、选侍、淑女四级。

所以说从等级来看,张美人在后宫的地位并不高,那么她为何能成为了朱元璋众多嫔妃中唯一的一个不用殉葬的妃子呢?难道真是因为她“太美了”?

原来张美人得免一死,这其中还有一段“宝庆公主救母”的凄美故事,接下来且听百味给您继续讲解也,这个故事也一直被世人津津而乐道:

话说这张美人是朱元璋晚年67岁时选秀入宫的,由于长得美丽大方,性格又温柔,所以入宫后便得到了朱元璋的宠幸。

当朱元璋68岁的时候,张美人又为他生下了一位女儿,这个女儿也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

在历史上,无论是哪一位帝皇,老来得子都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朱元璋也毫不例外。

因为第一能够证明自己宝刀未老,这也是自己“龙虎精神”的象征;

第二是因为老年人特别喜欢小孩子,尤其像朱元璋这样征战杀场的铁血皇帝,他也有柔情的一面。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朱元璋也非常高兴,亲自为她取名为宝庆公主。

这宝庆公主出生之后便得到张美人优良的教育,真可谓母慈女孝,从小她就十分懂事又善良,对朱元璋更是特别孝顺。

朱元璋老来得女,自然是对这个女儿格外宠爱,又因为自己其他的女儿早已嫁为人妇,唯独这个小女儿宝庆公主能时常陪伴在自己身边。

每当朱元璋国事烦忧的时候,一看到宝庆小公主那胖乎乎、粉嘟嘟的小脸蛋,心中愁气立刻就消减一半。

朱元璋父女俩的这份爱就仅仅是单纯的孩子对父亲的情感,其中绝不会掺杂任何利益和权势。

都说爱屋及乌,朱元璋宠爱小女儿宝庆公主,那张美人自然是“母凭女贵”,也深受朱元璋的宠爱,经常能够在朱元璋身边侍奉他。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71岁的朱元璋已是病入膏肓,大臣和妃嫔们在得知朱元璋病重后,每天都去问安。

其实朱元璋心如明镜,自己命不久矣,这些人都是假借看望之名来探听下一步的政治风向。

朱元璋看得出他们一个个的是心怀鬼胎,完全是为了个人权势、利益得失而为,所以便时常大声呵斥他们。

一天,朱元璋在训斥了一群官员之后,正怒气冲冲地躺在床上,谁都不敢接近。

但就在这时候,张美人带着3岁的小女儿宝庆公主前来看望他。

宝庆公主同情地抚摸了下朱元璋的额头说:“父皇,没关系,你睡一觉身体就会好的。”

朱元璋看着她一脸天真无邪的样子,心里不禁泛起些许伤感。

于是便说:“可是睡觉也治不好我的病啊,也许不久我就要死了。”

宝庆公主刚听完朱元璋的话,立刻就大声哭起来,扑到朱元璋的怀里,搂着朱元璋脖子,连声说道:“父皇你别离开我,我会想你的。”

朱元璋此时深受感动,瞬间老泪纵横。他真是没想到,自从自己得病以后,所有来探病的人都是虚情假意,为的都是一个目的:希望自己早点死,好侍奉新皇帝。

但朱元璋也能看出,年幼的宝庆公主对他才是最真的心,而且完全是发自肺腑的关心。

宝庆公主爬在朱元璋怀里,抚弄着朱元璋花白的胡须问道:“父皇,您的胡子这么长,怎么不剪呢?”

朱元璋深知自己来日不多,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酸楚。

爱怜地看着自己的小女儿说道:“父皇可能就要走了,没时间剪胡子了。”

年幼的宝庆公主才三岁,怎会知道朱元璋嘴里所说的“走”是什么意思呢。于是她便疑惑地问:“父皇,你要到哪里去啊?”

朱元璋面对着可爱的的小女儿,面露苦笑道:“父皇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宝庆公主还是听不懂朱元璋的话,眨了眨又黑又亮的大眼睛问到:“父皇,您要到很远的地方去,那娘亲也要去吗?”

朱元璋侧头看了一眼病榻前的张美人,无情地说到:“当然了,你的娘亲也要随着父皇一起去很远的地方去。”

宝庆公主到底是年幼,她不知道母亲即将要面临被殉葬的悲惨命运,一下子又扑倒母亲张美人的怀中,撒着娇说道:“娘亲,我也要跟你们一起去。”

其实张美人早已料到这个不可避免的结局,于是她便低声地回答道:“孩子,你不能去”。

宝庆公主虽说年幼,但也意识到了即将与父母分离,便双手紧紧地抱住自己的母亲张美人,哭着说:“不,我要去,我要娘亲,我要父皇,你们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心如铁石的朱元璋本来打定主意让张美人陪自己一起殉葬的,但是他看到宝庆公主抱着自己的娘亲张美人时的这一幕,心中也不免难受。

朱元璋不忍再听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啼哭,便在病榻上艰难地转过身去。

朱元璋躺在病榻之上,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是失去父母,受尽别人的欺辱,生活过得是何等凄苦。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如今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即将要和父母分离,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伤感。

于是朱元璋暗下决心,不能让自己的宝贝女儿没有母亲。

此时张美人看到朱元璋背过身,以为朱元璋是累了,于是便跪请回宫,带着女儿宝庆公主离开了朱元璋的寝宫。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朱元璋终于驾鹤西游,溘然长逝,享年71岁,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大明帝国和他的臣民。

朱元璋在临死前留下了遗旨:……,因宝庆公主年幼,留其母张美人抚养,免其自尽。钦此!

朱元璋在临终前,为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宝庆公主,终于赦免了张美人,留下了她的性命,为的就是让她好好照顾宝庆公主。

所以张美人就是因为生了宝庆公主的原因才得以活了下来。

朋友,“宝庆公主救母”的故事百味讲完了,不知大家又会作何感想!

写在最后:

一代帝王朱元璋,曾经雄心壮志,也曾满手鲜血,可以说朱元璋一生心狠手辣,但他在临终之前终于也柔情一把。

百味试想:如果宝庆公主再年长一些,那么张美人也会成为给朱元璋殉葬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林... 北京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文物建筑最多的城。元、明、清历代的宫苑,坛庙,塔寺分布在全城,各有它的历史艺...
原创 日... 引言 日军当年为何不攻打延安?这个问题一直引发着人们的疑问和探讨。毛主席三个安排据说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详细归纳如下: 一、发展历程 前文明期:...
原创 溥... 提到晚清的末代皇帝溥仪,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悲惨和傀儡,虽然他曾经贵为皇帝, 但是他一生都是不快...
原创 1... 1954年5月27日,久居台湾的汤恩伯乘上了前往东京的飞机。 坐在飞机上的时候,许久未笑的汤恩伯久违...
原创 诸... 文:史政畅谈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推崇士大夫的社会,在整个封建社会,士大夫一直享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
原创 八... 《亮剑》里曾有这样一个情节。魏和尚被黑云寨杀了,李云龙集结部队,要去剿灭黑云寨土匪谢宝庆。孔捷拦着不...
原创 他... 战国末年,秦始皇嬴政战胜了其他六国。君临天下,四海归一。只是嬴政自登基后暴政,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情况...
原创 “... 其实自始至终,毛主席对“四人帮”的定位,都是恒定未变的。从“九·一三”后,包括“四人帮”在内的许多人...
原创 6... 引言 爱新觉罗·溥仪,在不满3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皇帝大位,身为皇帝,他曾经有着庞大而威武的仪仗队,有着...
原创 明...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明朝的建立源于农民起义,这也为...
原创 四... 1950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的时间,曾经主政云南多年的龙云终于从香港转机来到广州,他曾经的老熟人叶...
原创 与... 明朝时期,海盗倭寇横行,给沿海百姓带来了灾难。然而,在抗倭的历史上,除了戚继光、俞大猷这样闪亮的抗倭...
原创 农...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正...
原创 回... 提起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先生,一直如雷贯耳——关于他兴建兴中会,立志救国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原创 为... 明朝,立16帝、276连江山社稷、先都南京,后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坐镇北疆威震蒙古,修长城,防倭寇...
原创 吴... 吴起比战国4名将厉害!单说军政,吴起当之无愧的兵家亚圣! 吴起比白起牛多了,白起在他面前只是个弟弟,...
原创 同... 在东方大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或英明神武,或智勇双全,或忠义仁爱,他们的一言一行,无...
原创 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两千多年都处于封建时期,在这期间诞生出四百多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