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覆灭,阉党和东林党谁应当负主要责任?
迪丽瓦拉
2025-07-07 22:05:10
0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按照王朝周期论,一个已经传承了将近三百年的王朝走向灭亡并不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可是,偌大的一个帝国轰然倒塌,一定是支柱出了问题。那么,明朝臭名昭著的阉党和东林党,谁该为明朝的覆灭负责呢?

一、何为阉党,何为东林

要想知道阉党和东林党谁该负主要责任,就得先搞懂何为阉党,何为东林。

先说阉党。

阉党滥觞于成祖、仁宣时期,得势于天启年间。毫无疑问,太祖朱元璋对于宦官的认知是很明确的:服侍皇帝日常起居即可,至于政务伸手就杀!

朱元璋在位时宦官不能兼任外廷大臣的文武官衔,品级不得超过四品,也不能穿外廷大臣的冠带朝服。朱元璋的意图很明确,明朝不能重蹈前朝的覆灭,宦官只能是奴才,而不能干涉朝政。

曾经有服侍皇帝多年的太监,不小心提了一下政务,朱元璋立刻就把他贬回原籍,可见其忌讳之甚。

朱元璋教出来的朱允炆对于官宦约束更严,下诏只要宦官稍有违法,有关部门立刻逮捕,严惩不贷。

可是,这种局面自成祖朱棣以后被打破了。朱棣起兵造反时,太监从京城里溜出来给朱棣传递情报,帮助朱棣夺得皇位。朱棣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于是他开始重用一批有才干的宦官,比如让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再比如设立锦衣卫和厂卫,让宦官们执掌。自此以后,宦官们逐渐掌握了出使、监军、刺探等权力。

宣宗年间,朱瞻基又设立了内书院,让小太监们认字读书,使得过去都是文盲的太监开始精通文墨,通晓古今。

不过,不论是成祖还是宣宗,都没有纵容宦官,一旦他们犯法,就会受到严惩。宣德年间宦官袁琦只是让人外出采购物品从中获利,就被皇帝下令凌迟处死,可见这一时期的宦官权力还很受限。

然而,朱棣可以不听老爹朱元璋的,后世皇帝自然也就会各行其是。只要宦官不得干涉朝政的禁令一被打破,宦官得势只是时间问题。

转折点在于英宗,从英宗以后,宦官权力扩大,大太监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接连登场,把持朝政,形成阉党集团。

再说东林党。

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建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人在其中讲学,许多士子慕名而来,这就是起初的东林人士。东林书院讲学,也议政,来这里的多是志向清高远大的士子和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由于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朝中的官员也与东林人士遥相应合。所以,东林党逐渐从一个学术团体转变为政治派别,他们掌握着舆论的风向,一言一行都对朝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在魏忠贤时期的东林党已经不局限于东林人士,对于要打击的对象,阉党一律称之为东林党。就算你是宦官,只要你支持东林人士或者与阉党立场不一致,那你也是东林党。

二、阉党之罪

从王振开始,阉党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土木堡之变正是王振的宦官集团一手炮制的。从朱元璋到朱瞻基,几代皇帝的积淀在一场战役中灰飞烟灭,数万神机营全军覆没。如果没有于谦保卫京城,可能明朝已亡于瓦剌人之手。

除了军事上的失败,阉党还与朝廷内外臣子相勾结,败坏朝纲。在政治上,阉党利用锦衣卫和东厂、西厂打击异己,许多正直的官员惨死于阉党手中,致使其余官员纷纷依附于阉党。以刘瑾为例,《明史》中详细记载了他的党羽,其中包括内阁学士和六部尚书,从京中重臣,到地方官员,阉党依附者不计其数。

阉党贪污腐败的程度也是令人发指的。少监李宣从福建审查回来后,献给刘瑾白银两万两,然而其党羽却说进献给刘瑾的十不足一,可见他们搜刮之甚。魏忠贤的党羽崔呈秀大肆贪污,强取豪夺,不少富户因此破产,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党羽尚且如此,更何况魏忠贤本人呢?

阉党的党羽们为了向大太监示好,纷纷在各地给魏忠贤等人修建生祠。《明史》记载:“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开封之建祠也,至毁民舍二千余间,创宫殿九楹,仪如帝者。”

为了建生祠,阉党们不惜盘剥百姓,毁坏民舍,百姓们民不聊生,却不敢怨声载道,因为阉党的成员遍布各地,校尉、缇骑在大街小巷中巡查,一旦发现对阉党有任何不敬,就会招来杀生之祸。

阉党们朋比为奸,结党营私,扰乱司法,盘剥百姓,把持朝政,导致明朝吏治不断败坏,政治黑暗,民生凋敝。其罪,不可言计。

东林之祸

然而,阉党打击的东林党问题也不少。东林党的立意是好的,针砭时弊,敢于进言,倡导清廉,打击阉党,种种主张,皆为天下百姓着想。

可立意是一回事,落实到实处是另外一回事。以顾宪成为代表的东林讲学主张求真务实,反对空幻虚无,倡导讲实学,办实事,有实用,求实益。可是到了崇祯时期,东林党给世人最多的印象就是“空谈误国”,“书生意气”。

以战事为例,阉党魏忠贤选拔了袁崇焕、毛文龙、孙承宗等一大批能臣武将,这其中有许多人是反对阉党的清流,但魏忠贤还是容忍了他们。反观东林党,为了党同伐异,没少残害忠臣良将。

自诩为清流的东林党,为何会这样?答案很简单,立场问题。东林党表面上为国为民,但实际上他们代表的是江浙富商和地主豪强。东林党人反对朝廷向工商业者收税,还要求取消海外贸易税,降低矿税、盐税等税负。

明朝的财政本来就存在严重的问题,东林党一搞,明朝的税种更加单一。商人不纳税,士绅不纳税,朝廷只能不断地盘剥百姓。所以,东林党人的政治主张代表的是地主富商的利益,钱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朝廷和百姓反而成了穷鬼。

财税制度的变化导致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加之明末天灾不断,走投无路的农民只能起义,这才造就了李自成等人野火烧不尽的局面。

当然,不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都是明末时期朝堂上的毒瘤,他们之间党同伐异,互相倾轧,争权夺利。

可以说,阉党和东林党都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于谁的责任更大,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当年为何不让张飞守荆州?他一语道出实情,刘备很后悔 导语:三国时期的蜀国创业最艰难,曹操孙权都...
原创 贪... 朱国治是谁呢?看过《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的朋友肯定会对平西王吴三桂造反抗清时,那个杀掉自己妻儿而后痛...
原创 项...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功不可没。要不是项伯,那刘邦早就被项羽杀害,也不会有后来...
东北抗联历史研究学者李龙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家图书馆方面获悉,2024年7月17日20时17分,中国记忆项目口述史受访人,东北抗...
原创 古... 【前言】 尽管中国历史上国家间常发生战争,但他们更尊重礼仪制度。例如,有条规定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原创 陆... 中国人对于未来的预测的意愿一直是非常强烈的。自上古时代起,就有先祖用火烧甲骨文后的纹路,来占卜吉凶。...
原创 一... 导语:近代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北大教授刘半农,因一字之争而备受争议。他的发明——“她”字,引发了一场...
原创 邓... 这个工人的回答实在是太真实了,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大庆油田,为了准备与美国石油大王哈里斯谈合作...
原创 刘... 成立于1951年1月的南京军事学院,是全军第一所包括各兵种的规模最大的高级军事学府,首任院长兼政委是...
辽宁振兴之路:砥砺前行,焕发新... 辽宁,这片位于中国东北的土地,曾经是我国工业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辽宁...
文化中国行丨世界两大文明古国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19日,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
原创 国... 说起国民党滇军,很多人都会马上和龙云麾下部队联系起来。其实,除了龙云系统部队,滇军还有另外两个系统。...
原创 锦... 东厂、西厂、锦衣卫,合称“厂卫”,是明代所特有的一种特务制度,目的是维护皇权、侦缉官员百姓言行举止,...
邦阿西南之战:明朝大海盗林凤的... 公元1574年,林凤和他的潮汕海盗集团,在对马尼拉的突然袭击中功败垂成。由于不愿返回故土,又不甘心将...
原创 金... 刘裕灭南燕后,原本准备“留镇下邳,经营司(州治在今洛阳东北)、雍(州治在今陕西西安西北》”,紧接着就...
别被电视剧骗了,宋代的圣旨其实... (上图是个闹剧!)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以前的君主金口玉言,口出为敕,口含天宪,是吧?皇帝...
原创 湘... 与南昌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相比,湘南起义的名声要小得多,但是这场由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发展而来,由朱...
原创 毛... 1955年,毛主席吃羊肉泡馍,结账时却发现没钱,解决方式尽显伟人风采。毛主席参加会议之后坐车返回中南...
原创 恩... 1897年,湖南维新派人士江标在长沙的湘水校经堂设立“实学会”,聘请专人为会员讲解数学、英文、地理等...
原创 黄... 黄埔军校是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所军校,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蒋介石更是把黄埔出身的将领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