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自然》发论文的首位国人,竟是清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他译的
迪丽瓦拉
2025-07-08 02:32:04
0

朱元璋

在中国古代,姓氏宗族取名有自己的规范,朱元璋就规定他的儿子以及朱家子孙的命名要遵循朱姓加辈分加带五行偏旁的字的规律。但看完明朝皇族家谱就会惊奇地发现,很多皇族子弟的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惊人的相似!难道是这些明朝皇族“抄袭”化学元素周期表吗?真相并非如此,而是和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寿有关!

一、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求知之路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徐寿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徐审法靠着务农和经商发家,供徐寿的父亲徐文标读书。不幸的是徐文标在徐寿四岁的时候就过世了,留下徐寿的母亲宋氏一个人养育徐寿和他的两个妹妹。徐寿年少的时候十分好学,读过很多书,有着丰富的学识。但是徐寿不喜欢八股文,他认为八股文章毫无实用性,于是他在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后就放弃了。

徐寿

徐寿的家乡无锡手工业十分发达,那里有很多工匠,工艺制作的氛围十分浓厚。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徐寿也是

“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

。虽然在母亲逝世后徐寿不得不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和他的祖父徐审法一样,一边务农,一边经商,但徐寿并未就此放弃学习科学知识。

徐寿生活的时代并没有专门的科学教育,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的渠道很少。为了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徐寿阅览了很多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和前人翻译的西方科技著作。徐寿还积极与其他朋友一起讨论在科学学习上的难题,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徐寿结识了后来同样是中国科学界先驱的华蘅芳,两人相见恨晚,此后就常常在一起研究科学难题。

华蘅芳

咸丰三年(1853年),徐寿和华蘅芳两人相约一同前往上海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自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就被设立为新的通商口岸,许多西方传教士在这里开办了书馆,其中就包括徐寿和华蘅芳求学所在的墨海书馆(1843年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创办)。在墨海书馆,徐、华二人结识了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鼻祖李善兰。在李善兰的教导下,两人的学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能够掌握物理知识,徐寿返乡前购买了许多书籍和物理实验仪器,在老家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实验,还通过摩擦玻璃棒指挥纸人跳舞向当地的小孩子传授了摩擦生电的知识。

在墨海书馆的求学生涯给徐寿带去了一段难忘的经历,于是在1856年徐寿再次去上海,拜访了墨海书馆。这一次徐寿读到了由英国医生合信编著的《博物新编》中译本,里面有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实验。徐寿一边读《博物新编》,一边根据里面的记载进行化学实验,这使得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大大加深,甚至还独立设计了一些新的化学实验,为我国化学学科的建立与健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博物新编》中译本

在漫长的自学路上,徐寿逐渐积攒了一定的名气,洋务派官员们也开始关注到了这样一个博学的人才。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创立,曾国藩征聘徐寿和他的儿子徐建寅以及华蘅芳入职,从此徐寿开始热衷于造船。

二、热衷于造船

入职安庆内军械所后,徐寿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自主研究制造轮船,但当时的军械所并没有任何相关的图纸资料,徐寿只在《博物新编》上看到一张蒸汽机的缩略图。为了研读这张缩略图,徐寿常常登上当时停泊在安庆江边的一艘西方轮船,与船上的外国船员探讨交流。在反复多次地探讨研究后,徐寿、徐建寅和华蘅芳三人在接到任务后的三个月内就成功研制出了中国人的第一台自制蒸汽机。

为了能在江海上与入侵者抗衡,在成功研制出蒸汽机后,徐寿开始潜心研究蒸汽船。终于在同治五年(1866年),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今晨光机器厂)在徐寿等人的指导下成功制造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得到了朝廷一众官员的赏识。

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黄鹄号”的成功使清廷十分振奋,同治帝更是御赐了徐寿一副“天下第一巧匠”牌匾。之后在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曾国藩在上海创立主要从事军工生产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徐寿便凭借其出众的才识被派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任职。期间,徐寿也是热衷于造船,同华蘅芳等人一起又设计出了“惠吉”、“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舰船,中国近代的造船工业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天下第一巧匠”牌匾

三、其他出色成就

在江南制造总局就职期间,徐寿同一批懂西学的学者组成了翻译馆,开始从事翻译工作,这一干就是17年,在此期间徐寿翻译的最出名的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前文提到朱元璋规定皇室后代必须按照朱姓加辈分加带五行偏旁的字的规律,这一初衷本来很好,但奈何老朱家太能生,子孙后代几乎是呈几何倍数增长,原有的几个字已经不够命名的了,尤其是金字旁的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造出了很多新字。而徐寿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就借用了这些字,于是便有了明朝皇族子弟名字同化学元素周期表相吻合的现象。

左起:徐建寅、华蘅芳、徐寿

为了传授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徐寿还和西方学士傅兰雅等人一同在上海创建了格致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书院,自1879年正式招生以来便开办了矿物、电务、测绘、工程等科目。此外徐寿还创办发行了我国第一种科学技术期刊《格致汇编》,其中徐寿在《格物汇编》的《考证律吕说》通过实验成功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所以这篇文章还被翻译成英文,被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刊载,成为中国在《自然》上发表科学论文的第一人。

《自然》期刊上刊载的徐寿《考证律吕说》

在1876年所撰的《医学论》一文中,徐寿对传统中医进行了批判,主张中西医汇通,他认为传统中医只讲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只是空虚之谈,应当在治疗病人的时候结合西医理念。然而当时中国很少有学习西医的人,因此他这一理论在当时少有人赞同。

徐寿一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李鸿章称赞他“

讲究西学,实开吾华风气之先

”。1884年徐寿在格致书院逝世,死后被清政府追封二品官员。徐寿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还出现了许多以科学研究为终身事业的科学家,其中就包括“中国无烟火药之父”徐建寅。

文史君说

作为中国在《自然》上第一个发表论文的科学家,徐寿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徐寿并不贪图功名利禄,常常忘我地投入到科学探索中。如此榜样,不论是他的大公无私的精神,还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张飞张三爷可能是吕布天生的克星。虎牢关下,不可一世的吕布自认为能够以一己之力便摧毁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
原创 老... 作为一个拥有极大的称霸全球野心的国家,美国近些年来在背地里搞出了许多令人所不齿的小动作。 可这样一个...
原创 给... 众所周知,老蒋此人睚眦必报,许多反对、得罪他的人,或多或少遭到了他的报复。“山东王”韩复榘,明面上他...
原创 犯...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与汉武帝是经常被并列提起的两位“千古一帝”,史称“秦皇汉武”。秦始皇与汉武帝对中...
原创 叶... 1991年12月25日晚,时任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
原创 霍... 霍去病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记载只有简单的一句“病死”,野史有说是打仗时感染瘟疫,但瘟疫会传染,没...
原创 女... 女儿国的男人都去哪了?原著中一句话说明真相,吓得唐僧不敢留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原创 中... 1946年6月,蒋军调动11个军26个师和湖北、河南保安团,共38万人,将中原军区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
原创 真...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其延续了近三百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原创 魏... 明粉中流传这么一句话,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 魏忠贤有这么大能力吗?这个说法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
重庆学子三下乡:英雄可以无名 ... 重庆7月8日电(通讯员:官尚青 包艳玲) 为缅怀红军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让党史学...
原创 清... 提到清朝官员的生活,你可能会想象他们每天早起上朝,忙于处理政务。但你知道吗,对他们来说,真正累人的其...
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脉动 行唐,一个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古老县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回声与现...
原创 1... 1953年北京胡同里一个叫文绣的妇女因为心脏病去世,而他的丈夫是一位环卫工人,曾经也是一位国民党人。...
原创 原... 文/炎心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在中国的历史中,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在中国皇帝的...
原创 丁... 丁谓:其才堪为相,小人无肚量 很早就知道这个丁谓,他被后人称为“溜须宰相”,从字面上一看就知道是个奸...
原创 亮... 当年,身为汉人的曾国藩为何能够身居高位?为何湖南人出身的巡抚占到全国巡抚总数的一半?是因为曾国藩才华...
原创 在... 魏惠王魏罃在位52年,魏国从中原霸主的位置跌落,国家实力急转直下,后期不得不苟延残喘。这与他的性格、...
原创 宋... 包拯列传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县(今安徽省肥东县)人,北宋名臣。 铁面无私...
原创 陈... 陈金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应城,后迁徙到武昌去居住,于成化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婺源知县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