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由盛转衰,并不是从某一具体事件开始,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至于土木堡之变,不过是这个过程最终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土木堡之变前,明朝就已经由盛转衰。
明朝是个早衰的王朝,其真正的繁荣阶段在洪武中期到永乐中期。洪武前期,明朝尚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主要任务是扫清这些危险因素,因此明朝所谓“盛”的开始时明朝洪武中期。而到了永乐中后期,由于朱棣的大规模北征,南征以及大航海,加上迁都北京需要修缮大运河,导致民生凋敝,社会疲敝,经济萧条,“盛”最终结束。如果究其原因,则是明朝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如半农半兵的恶军户卫所制度,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制度上的重农抑商,打击贸易。
但就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相比较,显然夺门之变对于明朝的影响要比土木堡之变更为深刻。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五十年积弊的最终结果,使得明朝损失了无数的良臣和军队。然而,仔细看会发现,土木堡之变中虽然朝廷骨干被诛杀殆尽,但这些人的年龄普遍偏大,即使在此战中侥幸存活,不久之后也会被以于谦为代表的中年一代所替换;而京城的防务,后续若能有稍微正常的皇帝,重整起来也不是很困难。因此,土木堡之变对明朝实际的影响并不如所表现出的那般大。反而,蒙古人抓去了废物皇帝朱祁镇,将明朝最大的毒瘤暂时移走,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朱祁镇的继任者朱祁钰,虽说不是什么千古一帝,绝世明君,但好歹是个能够收拾烂摊子的君主,定位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并不为过。但朱祁钰在生病之时,却发生了夺门之变,被朱祁镇给复辟了。朱祁镇的复辟,让明朝彻底失去了喘息的机会,从此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这个废物的带领下,忠良如于谦被处死,河套地区被蒙古不断蚕食,荆襄一带的流民问题产生并不断严重,而朱祁镇对这一切,毫无办法。
朱祁镇从他父亲手中接下的,是一个生产逐渐恢复的王朝,但他走后,给自己儿子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破烂王朝。可见,明朝第一位废物皇帝,朱祁镇当时无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