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全面侵华的狂潮。面对亡国灭种的压力,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被迫考虑和党联手,共同抵抗强大的侵华日军。
然而精于算计的老蒋在红军的编制、番号等问题上仍然处处刁难,企图将我军当作抵挡日军先头部队的炮灰。但他的阴谋早已被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识破,最终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我军不仅成功赶跑了日本侵略者,还从一支几万人的部队发展成颇具规模的百万雄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那么蒋介石到底是如何刁难我军的呢?毛主席等人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化解难题?点赞关注,本期视频将带您揭秘背后的故事。
其实早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双方就开始商议有关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的问题。为此,周总理还亲自率领代表团赶赴南京会见蒋介石。
老蒋虽然表面上同意和我党合作,背地里却希望以此为契机,大幅削弱红军实力。他提出最多只能给红军两个师的番号,这和我党四个军十二个师的要求相差甚远,结果双方的谈判自然不欢而散。
眼看日寇的部队在华北平原上长驱直入,毛主席心痛不已。他老人家审时度势之下,决定在编制番号问题上做出让步。当时党内的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做法表示不解,毕竟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之后,我党已经深刻意识到掌握自己军队的重要性。虽然大敌当前不应该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但是削减部队数量实在是不可行的事情。
毛主席微笑着解释说:“番号编制这些东西嘛,说到底只是一个虚名,我党的武装最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终究还得靠老百姓支持哩。如今中华大地饱受日寇蹂躏,我们不要在这些小问题上纠结,要赶紧开赴战场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毛主席的大度让国共双方的意见最终达成了一致,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之后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六个旅。原本在红军部队中担任军长、副军长的将领变成了旅长、团长,甚至徐向前这样的集团军总指挥也只是个副师长,表面上看,老蒋的计划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蒋介石还别有用心地把115师、120师以及129师三个番号给了我军,要知道,这三个师的番号原本是属于东北军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丢失了自己的根据地,被迫前往蒋介石控制的势力范围。
早已把东北军视为心腹大患的蒋介石趁机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将原本十七个师的兵力缩编为十个师,大幅削弱了东北军的实力。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还派遣东北军前去“剿匪”,试图让东北军与红军自相残杀,好让自己的嫡系军队坐收渔翁之利。
经过几年的折腾,原本兵强马壮的东北军早已损失了大半兵力,有几个师甚至已经全军覆灭,其中就包括了115师、120师以及129师三支部队。老蒋把这三个师级番号给到我军,自然也是希望我军会落得和东北军一样的结局。做成这一切的蒋介石自认为大局已定,就等着日寇把党的三十六旅消灭殆尽。
殊不知毛主席早就有了应对之法,他老人家意识到编制、番号、军衔这些都是旧式军队的专属,我党的部队不必拘泥于这些细枝末节。军长变成师长又能怎么样呢,党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打仗的,没有官方的编制我们也可以自己安排编制,只要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哪怕只有一个师一个旅,我们党也毫不在意。
为了适应战场上的环境,毛主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八路军战士量身定制了持久战、游击战、地道战等多种作战方式,避免和日寇的机械化部队硬碰硬,转而将自己的军队化整为零,充分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
毛主席的战术充分发挥了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八路军战士在敌后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不仅没有像蒋介石想的那样被日寇一举击溃,反而在作战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几年时间下来,各地的县大队、区小队层出不穷,虽然名义上仍然只有三个师六个旅十二个团的番号,但实际上我党能调动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一百个团。
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封锁,八路军总部决定集结兵力主动出击。从8月开始,120师、129师以及晋察冀军区相继调动了105个团的兵力,总共超过20万人,对驻扎在华北的日军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经过三个半月的作战,总共消灭日伪军5万余人。
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打出了党的威望,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不过这也让蒋介石意识到自己整编红军、安排番号,企图让八路军将士充当炮灰的阴谋已经彻底破产。随后他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皖南事变”,疯狂打击党势力,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好在我党深明大义,始终以抗战胜利为最大目标。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党领导下的抗日部队更是成为了战场上的中流砥柱。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自发加入到八路军、新四军的队伍当中,因为他们明白,只有跟着党走,才能赶跑日本侵略者,才能彻底推翻积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
1945年8月15日,骄纵狂妄的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自鸦片战争后最大的民族胜利。此时
党领导的部队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之多,蒋介石再也无力阻止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可笑他机关算尽,最终也没能明白,决定军队实力的不是番号编制、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