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扩张领土没用?斯大林防线足以装下一个德国,欧洲怎能不惊慌
迪丽瓦拉
2025-07-08 19:34:27
0

引言

1939年后,苏联在东欧不断扩张土地,侵占了东欧诸国,建立了“东方战线”,苏联扩张领土到底有没有用?东方战线扩张的领地超过了40万平方公里,将边境线向前推进了三四百公里,也让欧洲变得惊慌。

一、苏联的扩张本质

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让自己的领土得到了扩张,改变了当时苏联的战略地位。

1941年,当德国把矛头对准苏联之后,东方战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苏联扩张的本质是好意的,在保证了苏联西部安全的同时,他们也默认了许多行为。

比如在德国入侵波兰一事之上,苏联在初期选择了与德国共同瓜分波兰,而这也恰恰符合了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本质。东方战线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领土并入苏联,同时入侵罗马尼亚,强硬的要求占领部分地区。

苏联早期的扩张本质是残酷的,在苏联反抗纳粹的同时,苏联本身也成为了压迫东欧的一部分,甚至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扩张了西部边界,其实也失去了自己的立场,甚至在某些时刻,和纳粹德国达成了利益合作。

列宁曾说,一个弱小的民族被合并到强大国家,如果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那就是这就是侵占别国领土的行为。但很明显,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是贪婪的。甚至面对德国侵占波兰的情况,苏联还为德国侵占的行为辩护。

苏联与德国此时把矛头对准了英法两国,这极大程度上加深了苏联与英法的矛盾,而且为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指了错误的道路。当丘吉尔上台后,一改绥靖政策,企图积极拉拢法国、美国对的展开制裁,而苏联则因为与英法的关系,导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移。

苏联嘴上说得冠冕堂皇,是希望通过建立东方战线,确保自己的安全,阻挡法西斯的进攻。但事实上在战争中,东方战线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苏联是如何推进东方战线的?

苏联扩张领土有用吗?当然有,东方战线建立之后,将苏联在东欧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将曾经寇松线收复,对于苏联国内的部分不满声音得到了平复。而且当东方战线扩张的范围,已经大到装下一个德国之后,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忌惮苏联。

事情要从一战过后的波苏战争说起,苏俄签订了《里加和约》,导致寇松线以西的部分地区被波兰瓜分,苏俄失去了大片地区的主权。波兰政府又开始培养苏联内部的分裂势力,这让波兰与苏俄的关系越来越差。

但在二战前夕的苏俄,早已不是当年被波兰分走土地的苏俄了,于是这次他们决定一雪前耻。面对德国迅速崛起,苏俄丧失的土地成为了法西斯的下一个目标。于是为了改善苏俄西部边界的防御,又为了收复失地寇松线,于是斯大林决定向西扩大领土。

苏俄率先向西方国家提出,共同对抗德国,但因绥靖政策所以没能成功。反而西方国家希望德国把矛头对准苏俄,希特勒知道进攻苏俄时间未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德反而达成了合作。

波兰遭到德国入侵之后,苏联出兵前往寇松线以东地区,波兰军队遭到了苏联军队的围歼。随后苏联收复了波兰以东的部分区域。但这并不足以泄愤,毕竟波兰屡次跳动苏联内部分裂,于是苏联制造了卡廷惨案。

在苏联出兵的时候,芬兰居然趁乱把寇松线西北地区占领了,甚至多次挑起边境冲突,这简直是在苏联的脸上跳跳舞,于是1939年10月苏联与芬兰爆发战争。最终苏联取得了寇松线以东和以南的领土,拿到了汉科半岛的租借权。

在拿回寇松线以东的领土之后,苏联并没有停止扩张,如果说之前抢占芬兰和波兰的领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接下来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手段,只能说是强占了。此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都是欧洲的边缘角色。

这三个国家高层也完全被法西斯笼罩,国内政治、经济,都被法西斯控制,但这也让他们失去了民心。三国政府企图向德国请求外交支持,但是此时德国抽不过身,只能让这三国政府选择下台,而这也让三国陷入了政治动荡。

苏联随后插手三国政府,1940年7月要求三国政府重新选举,法西斯党派自然失败,随后苏维埃政府上台,于是苏联的东方战线再次扩大了范围。此时罗马尼亚政府也遭到了苏联的制裁,苏联要求收回比萨拉比亚地区。

这里最早是一战后,协约国谈判后被划分了出去,如今苏联找借口要收回,罗马尼亚自然顽强抵抗。德国在得到消息之后,没有插手干预,最终罗马尼亚只好答应了苏联的要求,随后苏军驻扎进入了罗马尼亚。

苏联将军事力量作为自己的后盾,他们将东方战线向西推进,大约有300公里,整体面积达到了46万平方公里,人口有2200万人,甚至比德国的领土都要大。

三、引起欧洲的忌惮

但正如同前面我们提到的,苏联的行为是强占,他们和德国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对苏联本身来说,安抚了国内的情绪,提高了斯大林的威望。但同时,也让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苏联关系进一步恶化。

苏联的进发行为,引起了欧洲的忌惮,毕竟苏联在扩张过程中,丧失了身为非法西斯国家的原则立场,反而因为和德国签订条约,似乎达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的友谊,对德国有种默认、支持的感觉。

那谁知道你苏联之后,会不会真的和德国联手,然后朝着欧洲腹地深入进攻呢?所以这个时候,欧洲各国与苏联的关系也不好。

尽管欧洲各国反对社会主义,但是苏联与德国达成互不侵犯条约,英法两国肯定是首先反对的。苏联的这个行为,破坏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因此后来丘吉尔选择推动反法西斯同盟时,是先找的法国,再找的美国,然后再是苏联,这就是因为苏联与欧洲国家的矛盾。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时间推迟,其实是对国际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张玉龙.关于历史上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评析[J].理论学习,2002,(05):60-6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强盛的秦汉,还是大一统的唐王朝、明王朝,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太监干政、掌权...
原创 古... 【朱允炆】即明代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推翻了,南京城破,宫中起了大火,建...
原创 细... 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被曲解化了,而这里要说的三位名将也是如此,原本是智勇双全的名...
原创 慈... 在我国历史上,一代国家的统治者大多是男性,但也不乏有女子贪图权利,沾染国事。就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她...
原创 此...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位名叫宫羽田的著名拳师,是剧中民国时期著名的武术宗师,...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为零。清朝晚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都贪,同时清...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的灭... 全文共2893字 | 阅读需6分钟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
原创 刘...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毛泽东的评价都是...
原创 雍... 将军打仗离不开善战勇猛的战士,君主治国同样离不开能力出众的臣子。若无可用的兵,纵是以一当百的将军犹如...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共有两位摄政王,第一位大家比较熟悉,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第二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兵马是...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吴三桂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本是明朝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清朝,打开...
原创 《... 导读:赫舍里·索尼,清朝初年有名的重臣。他对历经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四代君王,对大清对爱新觉罗皇室绝对是...
原创 历... 历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去世已1400多年,仍有人愿为他守陵 哈特是美国的历史作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原创 当...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小王子》 童话里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
晚清传统地方官书局的出版文化理... 所谓晚清官书局,指同光时期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治中兴名臣开其端,诸省督抚大吏倡其行或...
原创 故... 柳亚子《纪事诗二首》:“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对于我国历朝历代 的 皇帝而言,他们心中...
原创 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
原创 国... 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如果当局统治者不能够很好地治理国...
原创 皇... 戊戌变法后,慈禧是恨透了光绪帝,本来是想放权让他实行维新变革,可到头来损害的却是以她为首的后党利益,...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军队,来保卫国家。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王朝,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