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看看包拯临终前说了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7-08 19:34:28
0

《包青天》这部电视剧火得一塌糊涂,两岸三地都爱看。包拯和展昭这两个角色,更是家喻户晓,谁都知道。包青天简直就是咱们老百姓心里的清官标杆。

包拯过世后,展昭咋就突然没影了呢?其实,咱们看看包拯临死前跟展昭说了啥,就明白为啥了。

【包拯去世展昭消失】

影视剧里,包青天那脸黑的跟煤炭似的,眉毛中间还有个月牙标记,就像天上挂着的大月亮,这不就是说他公正无私,判案子特别厉害吗!历史上真的有包青天这个人,他真名叫包拯。

展昭,包拯的得力助手,那些棘手的案子,包拯都放心交给他去查证。展昭从无怨言,总是尽心尽力。更别提,他还靠着一身好武艺,帮包拯挡下不少暗杀呢!

说到包拯,他身边总少不了展昭这哥们儿。包拯还特地跟皇上推荐他,皇上也挺给面子的,直接封展昭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还给他起了个“御猫”的外号。

别看这俩人表面上像主仆,其实他们更像铁哥们。一个不怕大官,心里只有老百姓;另一个呢,立志要为正义而战。他们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解的案子,帮那些冤枉的人洗清罪名,给百姓们找了个依靠。

展昭这角色,他不是朝廷的官,就是单纯地保护包拯。在《三侠五义》里,说了他来历,他可是“三侠”里的南侠,小时候就练武,轻功特别厉害。后来认识了包拯,觉得包拯这人一心为老百姓,他就跟着包拯了。

包拯啊,比展昭年长不少。他长年累月地拼命工作,身体渐渐垮了。终于有一天,这位大家都敬佩的包青天累倒了。在他离世前,他还特意对身边的人,特别是展昭,做了些安排。

他快不行的时候,跟展昭说:“等我走了,你就离开开封府,去过你的逍遥日子,别再管这些官场上的是是非非了……其实展昭早就说过,他其实不喜欢官场,就是想帮帮包拯而已。”

展昭觉得,做官哪有当游侠来得自在。不过,他挺好奇包拯为啥这么安排,还是忍不住问了问。

包拯告诉他:“我办案时得罪了不少有权有势的人,如果我走了,他们可能会联手对付你。为了安全起见,你还是别在朝廷待着了,赶紧走吧。”

包拯走了之后,展昭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听包拯生前的遗言,展昭可能就像他说的那样,退出江湖了。那些包拯治过的官员想报仇都找不着人咯。

包青天的故事虽然都是编的,但有个事儿挺真。包拯快去世时,还担心展昭被那些贪官整。这就能看出包拯这人,真的是大公无私,为老百姓说话的“青天大老爷”。

【刚直不阿的包青天】

很多人认识包青天,都是通过看电视剧和小说里的角色形象。

艺术,那可是生活的升华版,但也离不开生活这土壤。北宋那会儿,有个官员叫包拯,他那正直不怕事儿的性格,让他成了名人儿。

包青天的主题曲把包拯说得可好了,说他“铁面无私,忠奸分明”。电视剧里,包拯是开封府的老大,天天忙着查案子、断案子。皇上还赐给他三口铡刀呢,用来对付不同的坏人。

这些文艺里把包拯的官职写得太保守了。其实,包拯大人他担任过不少官职呢,像户部、礼部、兵部这些六部里的职位,他几乎都干过。

包拯啊,他除了做其他事情,还当过转运使者、监察御史这些大官呢。粗略算算,他当过的官儿加起来得有快30个了。

包拯被大家说成是青天大老爷,主要是因为他连皇帝都敢直接指出不对。他以前可是个谏官,就像唐朝的魏征一样。包拯这人做事特别直接,只要发现有违法乱纪的事,不论大小,他都会直接向皇帝报告,不放过任何一个人。

贵妃想让老爹官复原职,就趁着和皇帝睡觉的时候,给皇帝说些好话,想让皇帝帮忙。

看皇上的态度,贵妃心里可是稳当当的,觉得自己这次肯定没问题。可谁想到,第二天包拯知道了这事儿,他口才可好了,引用了好多经典,说得皇上都没话说了,皇上想找理由反驳都找不到。

包拯这事儿一出,立马名声大振。那时候,朝廷里的官员们一听到包拯的名字都怕得要命。谁要是犯了错,不管自己还是家里人,包拯都敢直接开喷,毫不留情。就这样,包拯正直敢言的形象传遍了民间。经过人们不断的传颂和艺术加工,最后就变成了咱们熟悉的包青天啦。

【包公文化】

华夏历史那么长,能让人记住的官儿真不多。其中有些还是像魏忠贤、秦桧那样的大坏蛋。而像包拯那样,老百姓心里一直当他是“青天大老爷”的官,真是少之又少,千年都难遇一个。

他的故事啊,一代代传下来,现在电视里、舞台上都能看到。这故事演得多了,都形成了一个特别的“包公文化”啦!

包拯在1062年就走了,京城的老百姓听到这消息都难过得不行。宋仁宗皇帝知道后,特意停了朝一天,还亲自到包拯家送了他最后一程。

宋仁宗去包拯家,一看吓一跳,这当过那么多大官的家里咋这么穷啊!衣服、家具跟普通老百姓一样,一点不像当官的样儿。

这事儿传开后,老百姓对包拯的公正清廉赞不绝口。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简直成了包公文化的灵魂。现在说起包拯,就像提到了一个符号,大家都知道他代表着啥。

这位北宋官员,他敢于对抗权贵,一心为老百姓说话,现在老百姓都把他当做好官的榜样。《宋史》上还说他特别公正,有句老话叫“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说,哪怕老百姓没钱找关系,没后台,但包老爷会给他们主持公道,像阎王一样公正无私。

包拯以他的铁面无私赢得了大家的敬仰。那个时代,老百姓受尽了压迫,他们更渴望公正和公平。包拯的出现,就像是给那些无助的百姓们点亮了一盏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总结】

大家都说正义会来的,就算晚点也会到。但有时候,正义来得太晚了也就没啥用了。但老百姓遇上包拯这样的官儿,正义绝对不会缺席,更不会拖延。包拯那种为民除害、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精神,经历了几千年的考验,还是跟以前一样有活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强盛的秦汉,还是大一统的唐王朝、明王朝,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太监干政、掌权...
原创 古... 【朱允炆】即明代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推翻了,南京城破,宫中起了大火,建...
原创 细... 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被曲解化了,而这里要说的三位名将也是如此,原本是智勇双全的名...
原创 慈... 在我国历史上,一代国家的统治者大多是男性,但也不乏有女子贪图权利,沾染国事。就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她...
原创 此...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位名叫宫羽田的著名拳师,是剧中民国时期著名的武术宗师,...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为零。清朝晚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都贪,同时清...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的灭... 全文共2893字 | 阅读需6分钟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
原创 刘...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毛泽东的评价都是...
原创 雍... 将军打仗离不开善战勇猛的战士,君主治国同样离不开能力出众的臣子。若无可用的兵,纵是以一当百的将军犹如...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共有两位摄政王,第一位大家比较熟悉,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第二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兵马是...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吴三桂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本是明朝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清朝,打开...
原创 《... 导读:赫舍里·索尼,清朝初年有名的重臣。他对历经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四代君王,对大清对爱新觉罗皇室绝对是...
原创 历... 历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去世已1400多年,仍有人愿为他守陵 哈特是美国的历史作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原创 当...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小王子》 童话里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
晚清传统地方官书局的出版文化理... 所谓晚清官书局,指同光时期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治中兴名臣开其端,诸省督抚大吏倡其行或...
原创 故... 柳亚子《纪事诗二首》:“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对于我国历朝历代 的 皇帝而言,他们心中...
原创 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
原创 国... 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如果当局统治者不能够很好地治理国...
原创 皇... 戊戌变法后,慈禧是恨透了光绪帝,本来是想放权让他实行维新变革,可到头来损害的却是以她为首的后党利益,...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军队,来保卫国家。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王朝,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