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发现吴三桂反清檄文原版,揭开降清的原因:难怪清廷要抹黑他
迪丽瓦拉
2025-07-09 02:32:42
0

作为清朝晚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吴三桂一生行事颇多争议。起初效忠明朝的他竟向清军开城门迎之入关,令明王朝走向覆灭;继而又在清朝执政数十年后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三藩之乱,一度令清廷胆战心惊。直到近年,一份被清朝彻底毁尽的吴三桂亲笔反清檄文在日本被发现,这份文献或许能揭开这位"奸臣"反复无常的缘由。他是一心效忠明室却不得不屈居清廷,还是别有所图早已蓄谋已久?清廷为何要将他狠狠抹黑并祸及子嗣?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谋与阴暗面?

一、檄文究竟写了什么

自明亡之初,吴三桂便卷入了一场旷世骚乱。崇祯帝自尽、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大肆屠戮、多尔衮率清军入关,种种惊心动魄的变故迭出,使得困兽犹斗的吴三桂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最终,他选择暂时归顺满清,以求生存。

然而,归顺并非万全之计。事实上,吴三桂对亲眼目睹的明王朝覆灭始终耿耿于怀,他暗自立志要为明室报仇雪恨。为此,他不惜在入关之初便与清军勾心斗角,鲜有人知的是,在山海关之战前夕,吴三桂已向多尔衮提出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的构想。而清军对此给予了坚决拒绝,终使双方关系恶化至剑拔弩张的地步。

正是由于吴三桂对明室的效忠不渝,他在后来的反清檄文中写道,虽然为了消灭李自成不得已与清兵合作,但他给予的条件仅仅是割地以谢。他万万没有料到,清军会趁机窃取汉人的江山,建立异族王朝。檄文中,吴三桂慷慨陈词,矢言要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并将拱立明朝遗族为新皇帝。

可见,檄文字里行间透露出吴三桂对明室的忠心耿耿,对清廷窃取中原的行径充满不满与愤怒。这无疑与当时清朝官修正史所渲染的"逆臣逆贼"的形象南辕北辙。

然而,檄文的出土也让吴三桂身上的一些疑团更加扑朔迷离。比如,如果他真心想为明室报仇,为何又亲手将永历帝及其嗣子杀害于昆明?又为何在檄文中丝毫没有提及此事?种种矛盾的行径令人质疑,吴三桂扬言要"复明"的动机是否纯粹。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这份檄文到底有多少可信度?作为一份出土文献,我们不能武断地将其全盘接受。毕竟文字的走向往往会受到时势的影响和操纵。一些细节往往很难查证,比如檄文写作的真实背景、形成的过程等等,都可能存在作假的嫌疑。鉴于这是一份来自敌对阵营的资料,我们更有必要对其真伪把关。

二、云南藩王风云再起

明亡之后,大混战一触即发。为了度过危机,吴三桂不得不暂时屈居清朝。在归顺清军后,吴三桂功勋卓著,清廷亦给予他极高的赏赐。

顺治十六年,吴三桂率军攻克云南地区,彻底肃清了大明遗老残余势力。两年后,他又远征缅甸平灭桂王朱祁钰的政权,从此彻底断绝了明朝王室在外的血脉香火。凭借这两大功勋,吴三桂很快获封为亲王爵位,成为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显赫人物。

清廷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遂下旨将云南一省全权委托吴三桂镇守,赐予他"平西王"的封号。自此,吴三桂在云南实现了"藩王加身"的地位,权力几乎等同一方国君。他不但手握重兵,而且官员员佐、财赋税收、都全归他一人所掌控。

吴三桂得势后渐露狼子野心。他积极扩充自己的私兵力量,还秘密向皇室要求世袭王爵,意欲令自己的子嗣能够永远继承云南王国。对此,清廷深感其野心勃勃,决计不能姑息纵容。

康熙二年,清廷毅然下令收回吴三桂的帅印,并将其左右手多年的得力干将调往别处。可见,清廷此时已经对吴三桂防范有加。而吴三桂也顿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为了维护自身在云南根基,他找借口不断扩充兵马,广泛征收钱粮,与朝廷对峙关系急剧恶化。

此后数年,朝野间权力博弈由地方蔓延至中央。吴三桂在云南不断扩大版图,加强地方实力,而清廷也暗中寻找能够遏制吴三桂的人选。两股重大力量在暗流涌动之中日渐对峙,局势一触即发。

康熙十二年,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看透了形势,主动向朝廷觐恳请降。而吴三桂则义无反顾,毅然对抗清朝王朝。在云南,他杀害了巡抚朱国治,旋即发布檄文宣布反清,由此掀开了著名的"三藩之乱"的序幕。

三、夺取帝位的篡位阴谋

吴三桂虽在檄文中自诩要为明室报仇雪恨,但其言行却暴露了他另有所图的野心。事实上,从他被清廷封为藩王之初,就一直秘密策划着夺取皇帝宝座的阴谋。

早在康熙初年,吴三桂便暗中扩充私兵实力,调动亲信死党,布局夺权。与此同时,他也在暗中拉拢朝廷中的重臣们,试图在朝野之间结构人脉关系网,为夺权扫清障碍。有records载,吴三桂曾多次探子行动,打探内廷情况,寻找合作的契机与目标。

到了康熙五年,随着实力渐渐雄厚,吴三桂开始公开驳斥皇帝的谕旨,旗帜鲜明地与朝廷对抗。有一次,清廷颁布钞票统一发行的条例,但吴三桂以"无钞无铜,终至成空"为由拒不执行,独自在云南行使自己制钞的权利。

吴三桂的行为无疑是在向皇权发起直接挑战和冲突。作为当朝皇帝,康熙对此怒不可遏,亲自传召吴三桂回京议事。然而,吴三桂以"喘急难行"为由拒不赴京,更是公然无视了皇帝的训诫。

面对吴三桂的公然违抗,康熙颇感无奈。他不得不三令五申,再三叮嘱吴三桂"勿生他心"。可见当时吴三桂的嚣张气焰已经骄人难当,朝野对之根本无可奈何。

除了公开对抗皇权之外,吴三桂还在暗中扩张自己的势力版图。凭借手中重兵,他迅速吞并了贵州、四川等周边数省,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整个西南地区。更有甚者,吴三桂还秘密拉拢了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两人互为犄角,企图合力对抗中央政权。

从各方面的迹象来看,吴三桂的最终目标无疑是想趁乱夺取帝位。他打着维护明室的旗号,极有可能是在掩盖自己称王称帝的真正野心。只不过,阴谋还未成型,便被朝廷及时发现并加以扼杀。

四、三藩之乱割据局势曲终人亡

经过数年的暗中积蓄,吴三桂终于在康熙十二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三藩之乱。这场动荡持续了近8年,几乎令清朝王朝陷入全面内战的危机。

作为事端的发端者,吴三桂首先在云南杀害了清廷派驻的巡抚朱国治,公开宣布反旗,誓要"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而后,他又不惜铤而走险,拉拢了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以及福建的"郑经"加入阵营。

三股叛乱集团一旦会师,便占据了整个华南地区,对清朝王朝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和威胁。尤其是吴三桂凭借手中的云军,其军事实力确实强劲有力。加之西南地区道路崎岖,作战环境恶劣,令清朝军队一时难以展开有力的进攻。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清朝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和惶恐。康熙帝亲自挂帅督军出征,并下令从各地调遣重兵concentrated镇压。两支主力军分别从福建和湖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企图从速剿灭叛乱。

然而,由于战事一触即发,双方阵地遍布中国大地,战况极为胶着和残酷。每一寸领土都必须殊死搏杀,双方死伤无数。特别是在四川等关键地区,攻防阵地往往易手几次,形成彻底的你死我活的白刃战。

几年下来,清军渐渐占据了上风。郑经和尚可喜为了自保,不得不一一弃车保帅。而吴三桂本人也在云南病重,一度瀕临丧生。眼见大势已去,他不得不将部曲指挥权移交给儿子吴之英,后者又被诸多王牌大将们唯命是从。

最终,清军得胜在望。在平役大将努尔哈赤的统率下,大军渡过赤水河,直捣云南大本营,三路大军遂将吴之英部队彻底包围。上万名溃兵惨遭屠戮,吴之英亲自率军突围,但终为清军所俘,被处以凌迟酷刑。

三藩之乱就此宣告了彻底失败。吴家父子最终难逃一个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其余残余叛军也已经溃不成军,无力延续战火。此役不仅彻底扫清了汉人旧臣对清廷的挑衅,更奠定了满清在中原的根基,真可谓是一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决定性战役。

五、为何抹黑吴三桂并祸及其子嗣

三藩之乱平定后,吴三桂的形象在清廷加以了极力抹黑和污蔑。他不仅被断然定性为"逆臣逆贼",更被追谪剥夺了所有爵位和赏赐。更惨烈的是,吴氏子嗣遭到了波及,被充军边疆或流放荒僻之地。

这种对吴三桂及其后代的无情打压,一度引发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质疑和议论。毕竟,吴三桂曾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对肃清大明遗老、平定农民起义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甚至一度被清廷当成是笼络汉人的重要人选,授予极高的爵位和地位。

但清廷为何又要对吴三桂家族加以如此严厉惩罚?背后的缘由其实是有着深远的政治考量。

首先,三藩之乱虽然被平定,但其影响却触及了清廷的根基。汉人大臣吴三桂不惜向满清王朝叛变,足见当时汉人心理仍对清朝存有芥蒂。为了稳扎稳打,巩固君臣关系,清廷必须从严惩治,警示天下人心。

其次,满清统治者在位居权力巅峰时,自然对旧臣中的汉人心存戒备。吴三桂虽已家破人亡,但他一度曾立下扶明复辟大旗,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版图。清廷必须竭力抹黑他,免遭后世藩镇宗室借题发挥,以确保王朝基业永长久。

再者,作为建立在屠戮和战火中的新兴王朝,清朝自身在合法性上一直存在缺陷。三藩之乱由一批明朝遗老挑起,正是对清廷统治合法性的质疑。因此,必须彻底钳制吴三桂的声威与影响力,摧毁他在汉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从而稳固自身的执政地位。

最后,清廷对吴氏家族祸及子嗣,其实也是出于对吴家势力的防范。吴氏在云南根基极深,即使吴三桂一死,其子嗣依然有可能卷土重来,重演父辈的覆辙。因此,彻底铲除吴家在云南的势力范围,是清廷维护长治久安的不二法门。

总的来说,清廷对吴三桂父子一族的严厉打压并非毫无道理,而是出于维护政权、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虽然看似冷血无情,但在动荡年代,朝代更迭时如此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心所向,方能永保江山社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5... 彭德怀是我党我军优秀的军事家、革命家,但也是一位脾气暴躁的领导,在他手下干活的同志多少都挨过他的骂,...
原创 当... 在不灭的共产主义理想当中,我们看到祖国的美好未来!向着祖国光荣的红色旗帜,我们将永远保持无私的忠诚!...
原创 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宫廷政变次数最多的大一统朝代,其中最知名就当属“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
原创 “... 读书观史,谈古论今,传承人文,守望正义。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清朝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封建王朝,...
原创 大...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步步紧逼,无奈之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5月份,中央主...
天水市博物馆参加黄河流域博物馆... 夏天 / summer 7月25日下午,陕西历史博物馆“长青论坛”青年学术沙龙邀请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
在这里,“拼”出2500年前的... 每天给上千块的陶瓷瓦片“拼图”是什么感觉? 7月23日,小布走进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看见了如此场景...
原创 朱... 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草根出身,在位31年,治国勤奋,严惩贪官,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开启“...
原创 日... 前言 在日本,人们特地将神武天皇“徐福”的雕像高高供起,且一直坚信自己就是徐福的后代。 然而在202...
原创 被... 北宋徽宗朝时,奸臣当道、国政日下,最著名的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六个奸臣贪赃枉法、...
原创 孙... 众所周知,任人唯亲是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的,但是蒋介石却并没有意识到此点,所以在蒋介石的队伍当中,被得...
原创 英...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当时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350名,其中战...
原创 项... 项羽是秦末诸侯之中最为著名的一位,虽然并非王族,也并非秦末起义的核心人物。但其于巨鹿之战中消灭章邯所...
原创 打... 十六国是一个胡人称雄的时代。 这么说的依据,就是内迁的五胡批量化地建立了政权。 除了前凉和西凉,十六...
原创 关... 东汉末年,对于孙刘联盟来说最大的变故莫过于关羽被杀,我们都知道关羽是刘备的二弟,他们在桃园三结义,三...
原创 历...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些人因其绝世的风采和卓越的才华被铭记不朽。他们的美貌和才情不仅令古人倾倒,也...
原创 这... 文 / 子玉 越来越发现,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其实并不是能力,而是能量,从古至今有无数人验证了这...
原创 武... 袁天罡,唐朝初期的著名相士,以其精准的面相术闻名于世,与李淳风一同被后世传说为《推背图》的作者。 传...
原创 杨... 前言 杨坚与独孤伽罗,这对古代帝王与皇后,本是一段传世佳话,但在他们感情深厚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
原创 日... 1945年随着日本天皇眼看着获胜无望,向各个国家递交投降书宣布投降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