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信息的交流远不如现代便捷。天子高坐于皇城之中,他获得的消息往往经过大臣的筛选和过滤,只有经过他们的层层把关,天子才有可能知晓。而正因如此,地方发生重大灾害时,天子往往只能在事情发生一段时间后才能得知真相。与此同时,许多官员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更关心的是如何将事故压下去,以免影响自身的仕途,这样一来,天子更是无从知晓,最终苦难只降临到无辜的百姓身上。
南宋时期,董季兴深刻体察到老百姓的疾苦,他撰写了一部系统的救灾指南,内容详尽地涵盖了20条关于灾难预防和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其中,他提出了“义仓”的概念。义仓最早起源于隋朝,作为政府为应对饥荒而设立的粮食储备仓库,目的是为了提前囤积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在明朝洪武19年,统治者朱元璋得知淮南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后,立即指示开放义仓,以便及时救助受灾民众。
说起朱元璋,他的一生堪称传奇。年轻时,他的父亲是一名长期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朱元璋不得不成为地主的放牛郎。即便如此,他的日子依然艰难,地主家庭时常对他施以打骂,给予的饭食也只是稀薄的清汤,勉强足以果腹。15岁时,淮南大旱爆发,导致无数民众无家可归,田园荒芜,饥肠辘辘、无以为生,甚至在干旱后又遭遇蝗虫肆虐,连一根草也无法留下。
许多人被迫离开故土,寻找生存的机会,而朱元璋也活得异常艰辛,饥荒、蝗灾、瘟疫接踵而至,仿佛上天不给他留下一丝生存的希望。他的家庭支离破碎,父母双亡,仅剩他和二哥,甚至连为亲人安葬所需的钱财都没有。最终,朱元璋不得不选择出家为僧,想着寺庙可能有点食物。然而,寺庙的供给也十分匮乏,他只能投身于军队,跟随起义军谋求一口温饱。
在下令打开仓库、免费救助百姓后,朱元璋对官员们的行为产生了怀疑。贪污腐败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官员们层层剥削,真正能够惠及平民的利益微乎其微。因而,他决定亲自出行,唯有信任自己。他把自己打扮成乞丐,混入百姓当中,这样的装扮在道路上乞讨时并未引起任何人怀疑,最终他来到灾区,亲眼目睹了受灾情况。在淮南大旱最为严重的地方,他发现许多粮仓并未对外开放,饥饿的百姓依然在苦苦挣扎。
这一切无不印证了他的预感,他愤怒地返回京城,开始调查真相。在调查中,他发现官员们相互保护,层层剥削,底层的粮食和银两被不断转移,许多人都沾染其中,百姓的处境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贪污的官员中,甚至包括五位他亲自任命的一品大臣。朱元璋最痛恨贪污腐败,但这一切却是他始料未及。最终,他下令将这五位贪官抓捕并斩首,以示惩戒。
而在朱元璋治下,最大的一起贪污案,郭恒案,涉及以他为首的贪官盗取了2400石粮食。为此,朱元璋下决心将整个贪污体系连根拔起,造成朝中尸横遍地,几乎将整个大明朝的官员都清洗了一遍。他无人能出其右,成为历史上对贪污实施最严厉惩罚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