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十六个女儿,其中只有四位的名字被史书记载下来,分别是长女朱镜静、六女朱福宁、十一女朱玉华以及十二女朱善清。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女——朱玉华,她被封为南康公主。 南康公主朱玉华诞生于洪武六年,生母为林氏,一位地位较低的庶妃。到了洪武二十一年,朱玉华已经十五岁,朱元璋决定将她封为南康公主,并为她选择驸马。然而,当朱元璋提出选定的驸马人选时,群臣竟然表示反对。按理说,皇帝挑选女婿通常是为了确保与功臣家族的联姻,那么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对声音呢? 朱元璋选择的驸马是东川侯胡海的三子胡观。群臣的反对,并非针对胡观个人,而是因为他的父亲胡海。胡海也是一位开国功臣,那么为何他的儿子不能作为公主的驸马呢?事实上,问题出在胡海身上。
胡海曾是朱元璋的重要将领,早年跟随他打下了江山,凭借多次战功,胡海从一名百户逐步晋升,最终成为东川侯。胡海以勇猛著称,战场上屡次受伤,但依然保持斗志,激励着身边的士兵,屡战屡胜。史料中曾这样记载他: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随着朱元璋称帝,胡海得到了更高的荣誉和封赏。洪武十七年,他被封为东川侯,享有丰厚的食禄。尽管胡海最后告老还乡并去世,但在去世前三年,朱元璋已经决定将南康公主嫁给他的儿子胡观。为什么群臣会反对呢?其实是在胡海死之前,朱元璋曾因胡海的某些错误,削减了他的俸禄和土地,群臣因此认为胡海是犯过错的人,而他的儿子不配迎娶公主。 然而,朱元璋选胡观为驸马,却有其独特的考虑。首先,胡海是开国功臣,身上所负的伤疤就是他的勋章。此外,胡海的长子胡斌在战斗中为国捐躯,对朱元璋来说,这个家庭无疑是忠诚的象征。朱元璋看中的是胡家的忠诚与战功,认为胡观也一定不差。 其次,虽然群臣提出反对,但朱元璋反而通过这件事看到了胡家没有结党营私的证据。胡海在历史上并没有卷入任何政治风波,包括胡惟庸案件,也未曾与任何派系结盟。因此,朱元璋认为,胡家是值得信任的,而越是群臣反对,自己就越要提拔他们,以保持朝廷的平衡。 最终,尽管群臣强烈反对,朱元璋还是决定将南康公主嫁给胡观,并且赦免了胡海的罪行,恢复了他原本的田产和俸禄。南康公主和胡观结婚后,他们育有一子八女,夫妻感情甚好。然而,幸福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了。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胡观的二哥胡玉被牵连其中并被处死。胡观因是驸马而幸免于难,但朱元璋对他的态度变得冷淡。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不久后,靖难之役爆发。 建文帝因削藩过于草率,导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朝廷。胡观和南康公主选择保持中立,并未站队。然而,当建文帝形势渐趋不利时,他开始求助于胡观,毕竟胡观是东川侯的儿子,想必也不会差。于是,建文帝命胡观随李景隆北征。 然而,胡观并不擅长作战,李景隆也仅是个书生,两人最终被燕军俘虏。朱棣看在南康公主的面子上,没有加害胡观。史料中记载:建文三年,观从李景隆北征,为燕兵所执。 朱棣即位后,为了打击曾与自己作对的人,开始列出奸党名单。胡观因曾逃过一劫而逐渐高调,甚至有一次在被派往晋王府时,竟忘记自己身份,坐上了晋王的棕车。朱棣得知后,心生不满,虽然宽恕了胡观,但心里仍然不悦。随后,都御史陈瑛上奏弹劾胡观,指控他强抢民女,还娶妓女为妾,并直言:预知李景隆逆谋,陛下曲加宽宥,绝无悛心,宜正罪。最终,朱棣罢免了胡观的职务,胡观因此心情沮丧,未能承受打击,选择自尽。 胡观死后,南康公主因儿女未成年,不敢做出任何过激反应。她只能默默接受现实,随后与子女保持低调生活。永乐三年,朱棣为她进封为南康长公主,后来,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又为她进封为南康大长公主。 不久后,明仁宗驾崩,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南康公主的辈分已经非常高,因此,她向明宣宗请求为儿子胡忠安排职位。明宣宗答应了她的请求,给了胡忠孝陵卫指挥佥事的职务,之后又晋升为同知。 见儿子有了职位,南康公主终于放下心来。正统三年,南康公主去世,享年65岁。她的墓志铭记载道:讣闻,上深悼之,遣官致祭,敕有司营葬。太皇太后、皇太后及诸王、公主以下皆遣祭。生荣死哀,享有全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