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都知道,魏、蜀、吴三国中,魏和蜀的许多君主和臣子都具备进取心,而东吴则偏重于稳定和自保。因此,我个人认为,魏或蜀中的某一国最终会统一三国。那么,究竟是哪一个国家会统一三国呢?我将慢慢阐述我的看法。 历史上关键时间节点 其一:诸葛亮北伐的时间节点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从建兴六年(228年)春天开始,到建兴十二年(234年)前后,共进行了五次北伐,目的是恢复汉室。然而,他始终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最终因过度劳累,病倒在五丈原并去世。 其二:曹丕父子在位时间节点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遗命司马懿与曹真等人辅佐曹叡,继续辅佐魏国政务。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帮助下,曹叡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执政生涯。司马懿多次被任命为重要职务,逐渐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景初三年(239年),曹明帝去世,曹芳继位,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
其三:司马家族掌控曹魏的时间节点 曹芳继位之初,司马懿曾遭遇曹爽的排挤,降职为太傅。但到了正始十年(249年),当曹爽陪曹芳外出祭祖时,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的政治中心——洛阳。这一事件被称为高平陵事变,从此,魏国的军政大权基本落入了司马氏家族的手中。司马懿智勇双全,曾屡次成功打败诸葛亮的北伐,并且大获全胜。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根据前述时间节点,司马家族真正掌握魏国的实权,是在诸葛亮去世后的十五年左右。 假设司马懿在公元229年去世 如果司马懿在公元229年去世,那么这一年正好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后的时刻。当时,曹魏朝中的曹真因病无法出征,司马懿也未能起到直接作用。假设此时司马懿去世,蜀汉有很大的机会统一三国,原因如下: 其一: 蜀汉的领袖,诸葛亮,依然健在。此时,曹魏内部曹真卧病,司马懿已去世,其他将领难以抗衡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其二: 诸葛亮创造性地发明了木牛流马,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难题。只要有足够的粮草,蜀军便能在前线长时间驻扎,充分展开军事行动。 其三: 此时蜀汉的武将阵容依旧强大。关兴、姜维等人都在军中,他们能独当一面,参与北伐的作战,增强了蜀汉的实力。 基于这三点,诸葛亮能够顺利进攻魏国的陇右,并进一步攻占长安,最终逼近魏国都城洛阳。此时,失去司马懿的魏国将处于内乱和恐慌中,外部再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与蜀国抗衡,魏国甚至有可能发生内讧。 东吴失去角逐能力的根本原因 那么,东吴为什么不可能成为统一三国的最终赢家呢?虽然东吴有陆逊这样的儒将,但东吴的进取心相对不足。东吴的最大隐患在于未能彻底解决山越问题。 山越为何成为东吴的隐患呢?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准备进攻黄祖,复仇时,山越突然在东吴的后方爆发叛乱,迫使孙权撤兵。这次叛乱极大地干扰了东吴的西征进程,孙权不得不调动大量精兵去镇压山越。后来,陆逊曾建议孙权,必须消除山越的威胁,才能有机会向外扩展。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并派遣大军彻底平定山越。但直到吴嘉禾三年(234年),山越问题才基本解决,东吴才逐步恢复稳定。 然而,这五年的时间里,蜀汉已经能够采取行动,占领魏国的大部分领土。此时,东吴的地理位置和内部问题使得它无法有效与蜀国争夺霸权。 结束语 如果司马懿在公元229年去世,蜀国无疑会成为统一三国的主导力量。但是如果司马懿在其他时刻去世,历史的结果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大家可以根据我列出的时间节点进一步分析,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