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秦国的丞相,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极高声望的政治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他的生平和成就至今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李斯出生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上蔡,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驻马店下辖的一个小县城。李斯的少年时期并不平坦,他曾在地方担任过郡吏。后来,他拜在著名儒家学者荀子门下,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对政治的敏锐洞察,李斯最终来到了秦国。在这里,他获得了当时著名政治家吕不韦的赏识,最初担任郎职。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李斯不久便升任为长史,甚至官至客卿,逐渐步入了秦国权力的核心。李斯在权力中心的深度参与,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常常为秦国的事业献计献策,帮助秦国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大目标。 公元前221年,六国统一后,李斯被任命为廷尉,并与当时的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一起商讨国家大政。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他们决定由秦始皇担任皇帝一职。由于李斯在这场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他被提升为丞相。作为丞相,李斯多次随始皇帝出巡各地,深得皇帝的信任与重用。 李斯担任丞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的改革举措。在政治方面,他废除了封建的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方面,他统一了文字,对大篆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创造出更加适用的小篆,这使得书写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在经济上,他实行了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这些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交通建设上,李斯提倡修建驰道,实施车同轨,为全国的交通提供了便利。这些改革极大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经济发展,也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为秦朝的建立和稳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李斯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他性格中的缺点也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李斯有着非常高的政治抱负,但在权力的博弈中,他逐渐迷失了自己。当秦始皇在巡游途中意外病逝于河北沙丘时,宦官赵高为了争夺权力,逼迫李斯颠倒黑白,密谋发动了沙丘之变。赵高篡改了传位的诏书,废除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将胡亥扶立为新皇帝,这一事件史称秦二世的登基。 与此同时,李斯与另一位法家学者姚贾合谋陷害了当时的名将韩非子,最终指使人将韩非子毒死于监狱。韩非子的死令李斯感到一时的快感,他沉浸在丞相位置的权力之中,觉得自己已稳操胜券。然而,命运的轮回总是迟早会到来。二十五年后,李斯也如同当年的韩非子一样,被赵高以莫须有的罪名关入大牢。李斯最终以残忍的方式死去,他被判腰斩。可以说,这一切几乎是上天对他所做过的恶行的报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斯的内心必定波涛汹涌,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与怨恨。临终时,他转头看着与自己一同受死的儿子,感慨道:我多么希望能和你再次牵着那只黄犬,走出上蔡的东门,去追逐那些狡猾的兔子,但这一切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用现代人的话来表达,就是:我多么希望能够再次和你一起带着那只大黄狗,走出东门去追兔子,可是这一切再也无法实现。李斯临终时的觉悟让他意识到,在生死面前,曾经的权力地位和荣华富贵全都是虚幻的泡影。只有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才是最珍贵的。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人往往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明白这一点,而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