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时代“落后就要挨打”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宋朝时期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中原王朝的内部趋于团结和稳定,避免再次出现五代十国那样混乱的局面。
与此同时,这一政策也让中原王朝失去抵御外族侵略的能力,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事件,靖康之难是一道无法被遗忘的伤痕。
此次国难当中两位皇帝被金国掳走,他们的下场也十分凄惨,甚至在遗骨被送回后宋高宗也不看打开棺椁看上一眼。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靖康之耻犹未雪
北宋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历史翻开极其耻辱的一页,那一年汴京的繁华与荣耀被金国的铁蹄践踏,北宋的皇宫成为金人的俘虏营。
皇帝与皇后、太子、公主等大量皇室成员,宫女、宦官、工匠和艺人等三千余人,都被金人俘虏北上,这便是被后世人所称的“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与军事积弱,那时的宋朝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军事上却日渐式微,与辽国、西夏的连年战争国力消耗殆尽。
更为糟糕的是,朝廷内部权臣当道、官员贪污腐败、百姓生活困苦,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强大政权,对孱弱的宋朝早已虎视眈眈。
公元1125年金国以宋朝背盟为由,兵分两路大举南下攻宋,东路军在完颜宗望率领下直扑燕京,西路军则在完颜宗翰的率领下进攻太原。
面对强悍的金军,宋朝的军队在敌人的铁蹄下节节败退,不久太原、燕京等重镇相继沦陷,金国的强大攻势使宋朝朝廷内部一片混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公元1127年,金军俘虏宋钦宗和宋徽宗,以及大量的皇室成员和宫女、宦官等人。
残暴的金军对他们没有丝毫地同情和怜悯,而是理所当然地将他们视作玩物,种种暴行无不透露着残忍与暴虐。
在金军的强迫下,他们不得不裸露上身、身披羊皮,被称为“羊羔队”或“牵羊礼”,其中就包括曾经贵为皇帝的徽钦二宗。
当他们披着羊皮跪在地上像羊羔一样哀嚎时,周围的金军却在肆意地放声大笑,将之视为一种消遣。
金国的都城会宁府,这些被俘虏的皇室成员和宫女、宦官等被安排在豪华的馆舍中,但命运并没有因此好转。
他们成为了金人的玩物,被强迫参加各种宴会和娱乐活动,而更为悲惨的是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儿子们被金人残忍地杀害。
经历了八年的虐待宋徽宗在屈辱中离开人世,宋钦宗在此之后又忍受长达十九年的非人生活......
两位皇帝客死异乡成为宋朝无法抹去的屈辱,拿回两位皇帝的骸骨成为南宋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坎坷的寻亲之路
靖康之难发生不久,康王赵构便在应天府登基建立南宋政权,他本人也成为宋高宗。公元1138年,南宋政府迁都临安与金国以淮河至大散关为界,形成一种对峙的局面。
岳飞上书宋廷请求北伐收复失地,岳家军从鄂州(今湖北武汉)渡江开始北伐,首战便攻克郢州,接着兵分两路命部将张宪攻打随州,自己则率主力逼向襄阳府。
金朝为阻拦岳家军继续北上,派援军与败将李成合兵数万,于邓州西北方向排列三十余营寨。然而,岳家军奋勇冲杀一举击败金军,并乘胜攻占邓州。
之后岳飞又分兵相继收复唐州及信阳,截止到此时抗金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收复北方失地也不是不可能。
岳飞抗金的成功,对南宋朝廷中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来说,是一个极为碍眼的存在。
岳家军的勇猛显得主和派的胆小懦弱,秦桧为维护自己在朝中的地位,选择与金国里应外合对岳飞加以迫害。
公元1142年岳飞被遭秦桧等人指控谋反,不得不终止北伐的征途,遭受严刑拷打后依旧坚称自己无罪。
秦桧始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便给岳飞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残忍杀害。
岳飞的死对于金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甚至还以此为条件答应南宋议和的要求,双方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史称“绍兴议和”。
协议中双方划定边界,金国也从江南地区撤军,南宋的军事危机得到缓解。当然,南宋需要向金国进贡大量金银绢帛并俯首称臣,以此来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除此之外,双方也同意交换扣押在本国的人质,让俘虏能够重回自己的故乡。
宋高宗最为重视的便是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尸骨,虽然两位皇帝已经去世多年,但入土为安始终是华夏民族对生命最后的尊重。
按照常理来说,宋高宗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活生生的人质都已经同意释放,两个死人的遗骨更显得微不足道。可是,当听到这一条件后金国的使臣却面露难色,迟迟不肯答复。
南宋追问之下金国的使臣才道出其中原委,原来宋钦宗的尸骨早已丢失,宋徽宗死后也被炼成了灯油,尸身已经残破不堪。
听到答复宋高宗顿时大吃一惊,他清楚两位皇帝在金国的凄惨遭遇,但也没有想到结局竟然会沦落到死无全尸的地步。
尽管如此他还是向金国的使臣表示,即便只有一具残破的尸体,南宋也希望金国能够将其送回来。
经过一番交涉,金国同意将宋徽宗的尸体归还南宋,当这具尸体被送到临安时,宋高宗却下令将遗骨秘密安葬于永佑陵,没有举行任何公开的祭祀仪式,甚至都没有打开棺椁看一眼自己父亲的尸首。
按照正常的逻辑帝王的尸体理应备受尊敬,更何况宋徽宗在金国备受欺凌,如今能够入土为安对南宋国民来说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
那么,宋高宗如此反常的做法,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
宋高宗的顾虑
实际上宋高宗如此草草了事,是一个十分正确而且英明的决定,同时也反应出这位南宋开国皇帝的诸多顾虑。
金国使臣说宋徽宗的尸身已经被炼成灯油,这很可能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毕竟一个人的尸体炼出来的油十分有限,金国即便条件再艰苦也不会到这种地步。
但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是出于对宋国羞辱的目的,金国也极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在金国人的眼中,这些宋国的皇室贵胄只不过是自己的玩物,无论怎样对待也毫不为过,因此宋徽宗的尸首此时就成了“薛定谔的猫”。
不打开棺椁皇室的颜面还能够得到一丝保留,一旦打开人们看到一具被炼得漆黑枯干的尸身,无论怎样粉饰也无法再挽回皇室的尊严。
回看当时的情况,宋高宗虽然建立南宋政权,但此时的南宋内部还十分混乱。宋徽宗的惨状如果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就会给妄图颠覆政权的人留下话柄,这些人很可能会借题发挥。
将宋高宗描述成一个连自己父亲的尸首都无法保护的懦夫,朝中已经被打压下去的主战派也会借此事为岳飞平反,总而言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且很大。
再次掀起战争无疑是宋高宗最担心的事情,一旦战事起,自己之前的一切努力便都付之东流。
岳飞被杀害的事情也会再次引发争端,自己默许秦桧残害岳飞的行为,则会在此时被无限放大,所有人都会为失去这位抗金名将而怨恨自己。
不仅如此,金国此时一定也在密切关注着宋高宗的一举一动,虽然和平的局面已经达成,但这种局面却极其脆弱。
宋高宗如果打开棺材查看尸体,金国也会抓住这个机会,将这一行为视为一种挑衅和不信任,继而向南宋发动战争。
由此可见,金国送来的棺椁此时已经不再是一具棺材这样简单,而是像潘多拉魔盒一样恐怖的东西,一旦打开引发的连锁反应会让宋高宗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作为南宋的皇帝他需要收服人心为自己赢得声望,因此这具尸首他必须要向金国索要,至于是不是惨状则不重要,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宋高宗才会让此事草草收场。
他需要提防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所以只能尽快让棺椁入土为安,自己也才能放下心来,这其中既包含政治博弈也有现实情况。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一个弱小的国家很难保留应有的尊严和权力,即便是一件再普通的事情,在处理的时候也会生出许多顾虑,这样的国家想要生存下去自然也成为一种奢望。
只有当一个国家足够强大,那么国家和国民的权益才能够得到保障,任何来自外界的挑衅,都将在强大的国力面前化为乌有,从而保证国中的一切事务,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解决。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