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入侵我国,我们要誓死捍卫祖国的安全”
“以苏联的实力,中国恐怕不是它的对手”
“中国和苏联的战争不会扩大,和平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直都是亲密友好,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意识形态相同的两个大国都会站在同一战线上,反对和抵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攻击,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有一次中国和苏联险些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一直在积极地帮助中国建设,作为当时实力最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与美国争霸的同时,积极充当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拉拢颇具实力的中国也是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一直以“兄弟”相称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会走向针锋相对的道路?为什么苏联不愿意再支持中国发展建设,是害怕中国强大起来超越它吗?
其实,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争夺霸权的苏联想要中国成为其盟友、其附属国,而这对于追求独立自主的中国来说,根本不可能。不仅在内政上,还有国防、经济等方面,苏联都想要插手中国的主权,这和横行霸道的美国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明明白白地拒绝成为苏联的附属国,苏联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措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便从中国撤回许多支援建设的科学家等,并中断能源材料的供应,销毁所有机密文件,不给中国有机会从中得到经验······这些措施在当时的确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不仅如此,在1969年3月2日,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苏联入侵我国的珍宝岛,震惊世界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就此开始。这次之前,苏联已经有16次的入侵行为。而这一次,苏联在派兵遣将,调动坦克等武器集结到珍宝岛附近后,有预谋地入侵珍宝岛,并且对中国边防部队进行攻击。
虽然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依靠着苏联的支持,中国能较快地恢复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应该去承受苏联的所有欺凌行为,在守护国土完整的原则上,中国不会更改立场。因此,在珍宝岛战役爆发后,中国以激烈的炮火击退入侵的苏联军队,告诉苏联,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中国取得了胜利,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但是一场更大的危机却即将降临。
珍宝岛战役吃了亏,苏联恼羞成怒,或将给新中国致命一击
苏联发动珍宝岛战役,前前后后花了四五年的时间,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不得不说,这对于苏联来说是极大的耻辱。因此,苏联当时便决定,运用大量有极大杀伤力的武器来打击中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问题”。并且,恼羞成怒的苏联还积极加强与美国的交流,希望两国联手,一起针对中国,让中国难以发展强大起来。
苏联除了制定详细的计划,从各个方面来攻击中国外,还在国际社会上诋毁、孤立中国。以苏联的军事实力,再加上国际社会一些国家对其的畏惧,中国在此时几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
珍宝岛事件过去不久,苏联便开始积极展开一系列的行为来针对中国。从中苏边界入手,用一些错误的历史信息来指责中国超越了自己原有的边界,占领了苏联的边界。用这些无稽之谈来引导国际舆论偏向苏联,从而达到孤立中国,师出有名的目的。
而且苏联还派遣了许多的部队开往中苏两国边界,将其先进的军事武器和重甲装备都集结在边境地区。除此之外,苏联还在短时间内举行了规模大大小小的军事演习,想要以此来震撼住中国。苏联还一直对中国的边境进行挑衅和入侵,并且不断扩大冲突的范围。
据一些史料显示,当时的苏联已经有明确的计划,打算通过4条路线来闪击到中国内陆,不但可以一举拿下中国的首都——北京,还可以控制住中国边境的局势。也就是说,苏联已经有了灭亡中国的计划,即使不能真的消灭中国,也能给其致命一击。
但是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苏联放弃这个计划呢?苏联如果真的实施这个计划,中国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呢?
苏联迟迟没有动手,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有四点不容忽视
苏联的这个计划可以说已经是相当成熟了,而且一直往中苏边境调兵的苏联具备短时间内进攻中国的能力。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导致苏联迟迟没有动手,最终放弃这个计划呢?其中有四点原因不容忽视。
苏联曾经和美国商讨过,要给当时核武器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的核力量进行摧毁性打击,使中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办法拥有能与大国抗衡的实力。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在那时已经成功研发并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也就是说,如果中苏战争爆发,苏联也将要面临中国的核武器威胁。而这不仅将给苏联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还将损害到苏联与美国争霸的实力。
而且,在苏联调兵遣将的同时,中国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加强军事建设,修建巩固军事设施。苏军想要进攻中国并取得胜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经历过无数战争的中国,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将领士兵,而且有足够的军队和装备来抵挡苏联的入侵。
与中国不同,苏联军队的供应补给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情况。从远方调来的大量补给一旦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中国的东北地区便存储有许多的粮食,运输的方式、难度均比苏联还要容易许多。苏联一旦和中国爆发战争,能否保障持久作战的需要,对于他们是一个难题。反观中国,则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最后,一直以欧洲为中心的苏联如果真的和中国爆发战争,势必要将其大部分部队和军事装备调往远东地区,而这与其发展有所相违背。在转移的过程中也将消耗许多的物力、财力。
在这么多的因素影响下,苏联没有办法保证其能在中苏战争中取胜,也不能承受这场战争带来的沉重后果。苏联就此收手,对于两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当时的中国除了做好作战准备外,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尤其是中美之间的交流联系,直接影响到了苏联的决策。有所忌惮的苏联不得不考虑美国是否会支援中国,一旦战争爆发,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到底是中国还是苏联,就不得而知了。国际社会上,虽然苏联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收获了许多盟友,但是这并不代表战争真正爆发后,中国注定会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也颇受国际社会的好评。
在珍宝岛事件爆发后,中国一直想要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和苏联友好谈判,避免战争的爆发。中国不怕打仗,但是和平才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可以通过和平的外交来避免这一场战争,对于两国人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中国一直积极展开与苏联的外交谈判。即使在一开始,苏联并不想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矛盾,或者是仍想要以这种方式来对中国进行掌控。中国没有放弃寻找和平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为后来中苏关系的缓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珍宝岛事件爆发到中苏之间真正达成协议,以较和平的方式相处,前前后后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可以说,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在中国北部边界陈兵百万这一基本战略态势一直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在。
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苏的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升级。而后来俄罗斯成立,中俄关系也没有延续中苏关系的紧张,而是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升温。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和俄罗斯边境问题的解决。
苏联的这一个未付诸于行动的计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中国国防事业的建设。中国在边境上的国防建设和国防力量不仅保障着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还是对世界和平的一大支撑。随着后来中俄关系密切,两国开始就边界问题展开协商讨论,并签订了协议。中苏当年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再了。但是,我们仍应该保持警惕的心,不能就此松懈下来。历史应该被铭记,避免重蹈覆辙,人类才能长期拥有和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