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猫叔。最近有点忙,更新慢了点。今天终于有点闲暇,就赶紧坐下来写一篇文章。感谢各位铁粉一直以来的支持。上一次我们聊了李亨即位的事,今天咱们继续往下说,说说永王李璘叛乱的事。
永王李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李隆基的第十六个儿子,算是皇室里的一员。虽然李璘小时候聪明伶俐,爱学习,但长相实在有点对不起观众,丑得有点过分。安史之乱时,国家危难,李璘却乱上加乱,为什么呢?这就得说说他爹李隆基了。
事实上,李璘本来对皇位应该没兴趣。但是,由于一些历史背景,他成了江陵的大管家,负责转运物资。江陵当时物资堆积如山,钱也不少,于是李璘手里就有了兵。有了钱有了兵,这样的局面,放在谁身上都难免想入非非。
然而,李璘碰到了问题。想要改朝换代,至少得有官僚集团的支持。可惜的是,唐朝的士大夫们几乎都对他避而不见,就连他的心腹副手都反过来投到了皇帝李亨那边。这样的形势下,李璘真的很难成功。
再加上,就连李白这位诗仙都被卷入这场混乱中。李白当时聪明绝顶,但对于李璘的真实意图一无所知,最后也被流放。可见,政治斗争中,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李隆基对李璘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他原本对李璘是多么的信任,结果却背叛了自己。李隆基愤怒之下,不得不站队,支持合法皇帝李亨。此时,他的态度对整个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李亨是个多疑的人,他早就在防备李璘。李亨通过下诏命嘱咐李璘前往蜀地觐见太上皇李隆基,其实是在试探李璘的反叛意图。李璘却拒绝了,这等于给李亨制造了理由,最终导致了李璘的孤立。
公元757年二月,李璘率军东下,与李亨的手下遭遇。双方还未交战,李璘就已经吓得差点尿裤子,导致军心不稳。双方点起火把,却因一场误会,李璘两次逃离丹阳郡,最终导致部队溃败,李璘本人也在逃亡中被杀。
总的来说,这场叛乱就像是一场闹剧,从头到尾都不成体统。李璘的军事经验匮乏,导致他在关键时刻胆怯退缩。加上误会和逃兵,最终他的叛乱以失败告终。这段历史让人唏嘘,尤其是李白这样的天才也因此受到牵连。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下次继续。我是猫叔,坚持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