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9年,燕国的大军在乐毅的指挥下,终于向齐国发起了决定性的战争。这一刻的到来,燕国为此筹备了长达数十年的时间,从燕昭王在公元前312年即位开始,燕国便开始着手为这一战做准备,整整33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这一历史性的战斗。
乐毅所率领的燕国军队一路披荆斩棘,兵锋所指,迅速攻破了齐国的重重防线。齐国的70多座城池在短时间内接连沦陷,几乎没有抵抗之力。此时,齐国的后方只剩下了一座孤城,那便是安平。
田单的临危受命
当齐国军队准备攻打安平时,田单早已准备好逃生的工具。他深知安平城不可能抵挡住乐毅的大军,心中早有预感。因此,他让家族的人在车轴上事先装上保护罩。许多人不理解田单的举动,认为这只是多此一举。然而,当安平被攻破,众人慌乱逃生时,车轮碰撞、车轴折断,逃跑的队伍陷入困境。只有田单和他的亲族,因为事先的准备,得以顺利逃脱。
他们最终逃到了齐国的即墨古城,可是,乐毅的燕国军队也紧随其后,攻城的猛烈程度超出了预期,甚至连负责守卫即墨的最高长官也在战斗中阵亡。面对如此局势,齐国的人民意识到,如果即墨城再被攻破,整个国家将不保,齐国就真的会成为历史。于是,他们想到了曾经在安平成功逃脱的田单,认为他极具智慧,便共同推举他担任即墨的守将。
乐毅的信任危机
田单不负众望,凭借自己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城防能力,成功抵挡住了乐毅的进攻。即墨在田单的精心防守下,燕国大军三年来始终未能攻破。这时,乐毅在燕国朝廷中开始面临信任危机。有人开始散播言论,认为乐毅三年攻不下即墨的原因,不是因为敌军的强大,而是乐毅故意拖延战斗,企图在即墨建立自己的王国。这个想法让许多握有权力的朝臣感到担忧,因为一个拥有强大军力且野心勃勃的将军,必然会引起君王的警觉。
然而,尽管出现了这样的风言风语,乐毅依旧深得燕昭王的宠信。燕昭王视乐毅为挚友,因为乐毅不仅为他复国,还为燕国报了亡国之仇。因此,即便有些反对声音,燕昭王依然信任乐毅,甚至认为乐毅若在齐国称王,也未必不可接受。然而,燕昭王的去世改变了这一切。燕惠王继位后,由于年轻且对乐毅缺乏信任,他迅速将乐毅从军权中剥离,任命其他将领取而代之。由此可见,一个伟大的将领背后需要有一个强有力且有远见的君主作为支持。
田单的障眼法
田单不单单是一位战略家,他还擅长用心计来增强士气和削弱敌人的斗志。他在即墨城内设法让士兵们不忘燕国灭齐的仇恨,每一餐之前都要祭拜祖宗,激发全城的复仇情绪。此外,田单还派人假扮神仙四处宣传,声称齐国人最害怕看到投降的降卒被割去鼻子,任何投降者都会遭受这样的惩罚。燕国军队信以为真,任何被捕的齐国投降者都立即遭到割鼻的酷刑,这让齐国军心大乱,没人再敢轻易投降。
更为巧妙的是,田单散布谣言称,燕国人最忌惮挖掘齐国人的坟墓,并且燕国人确实采取了这种极端手段,甚至把死者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并焚烧。这一系列的恐吓手段有效地瓦解了齐国的抵抗意志,使齐国民众对燕国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然而,当燕国军队看到齐国人带着黄金集体“投降”时,他们逐渐松懈,认为敌人已经彻底屈服,开始大意。
火牛来了
然而,就在这时,田单的反击突然爆发。他命令在一千头牛的头上绑上尖刀,在尾部点燃芦苇与油脂,制造出一支凶猛的火牛队伍。当这支火牛军队出现在城门口时,燕国军队完全没有准备。火牛冲进敌阵,猛力撞击,迅速打乱了燕国的军队阵形,最终燕国军队被冲垮。这一策略标志着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火牛阵,田单通过巧妙的战术,成功挽救了齐国的命运。
从此以后,火牛阵成为了战场上的重要战术之一,田单也因此被载入史册,成为救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