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浅析三国枭雄曹操:做得了政治的巨星,做不了道德的圣人
迪丽瓦拉
2025-09-11 21:33:42
0

电视剧中的曹操曾说过一句经典台词:“世人皆错看我曹孟德,今日错,明日错,何日不错?”这句话不禁让人深思,究竟世人是否真看错了曹孟德呢?要评价曹操,既简单又复杂。无论是年长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童,大多数人都能说出几件关于曹孟德的事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家眼中的曹操,往往是艺术创作中的形象,而非历史中真实的曹操。

1

有些人善于言辞,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述曹操的故事,尤其是当这些故事与《三国演义》中的情节重合时,你会觉得,大家所讨论的曹操形象,只是在重复小说中的内容。并非说这些角色不真实,而是因为它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曹操死后,尽管他曾一度掌控曹魏政权,并努力控制舆论,但仍无法彻底消除对他的负面评价。历史,正如一根容易反弹的弹簧,越是受到压制,其反弹的力量就越大。而曹操,便是这样一个在历史的弹簧下,拥有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枭雄。

2

曹操的形象,更多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在这部史书中,曹操被描绘为足智多谋、忠肝义胆、步步高升的英雄人物。通过陈寿的笔触,曹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奸臣,反而是一个忠诚的臣子。东汉末年,皇室已逐渐衰微,群雄四起,争夺中原。此时,曹操在众多诸侯中,展现了独特的领导力,成为一片乱世中的绿洲。

曹操不仅没有反抗朝廷,还一直致力于支持皇权。当董卓入京,废除太子立献帝,曹操并未与其联合,而是采取了保持距离的策略,直到众多诸侯联合反抗董卓,他才决定出手。董卓倒台后,袁绍、袁术等政治集团浮出水面,但他们都未能突破曹操的防线。曹操凭借着自己在青州的兵力,成功平定黄巾起义,并且大败马超,接纳张鲁,控制了北方。这时,曹操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军事实力,几乎可以称帝,但他始终未曾想过篡位称帝,始终将自己视为“人臣”。

3

那么,陈寿为何能如此描绘曹操呢?难道是受到了某种外力的逼迫吗?事实并非如此,陈寿作为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的《三国志》具有与司马迁《史记》相媲美的纪实价值。如果说,陈寿在写作时受到了某些限制,那也只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陈寿生活在西晋时期,那个时候的政治氛围让史学家写作时必须谨慎。“正统”思想束缚着他,使得他不得不维护西晋的政权正统性。因此,曹魏的政权,作为西晋的继承者,必须被视为正统,才有助于西晋政权的合法性。陈寿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秉笔直书,真实地呈现了曹操忠诚于汉室、立志做“人臣”的一面,这已然是他的伟大之处。

4

然而,陈寿并未将曹操的负面事迹完全展现,而是选择了含糊带过或完全不写。这一空白被后来的史学家填补了。随着历史的推进,尤其是西晋末期的史学家们,已经不再遮掩曹操的负面形象。南朝的裴松之便是其中一位,他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深入挖掘了陈寿未曾记录的部分,并通过其他史书揭示了曹操的阴暗面。裴松之的注解中提到,曹操在东归途中,因怀疑吕伯奢之子会威胁自己,竟杀害了多位无辜之人。他的行为进一步塑造了曹操多疑、残暴的形象,也因此将其奸雄的一面呈现在了历史舞台上。

5

对曹操形象的负面描绘,最早出现在宋朝,且在元末明初达到顶峰。相反,唐朝时期,却是最推崇曹操正面形象的时代。北宋时,关于曹操的评价已经趋于均衡,正反各半。民间对曹操的评价,更多是负面的。据苏东坡所述,普通百姓在听到刘备失败时会为其感到悲伤,而听到曹操失败时,则常会大声叫好。到了南宋,曹操彻底沦为奸雄,几乎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过街老鼠。元末的《三国演义》更是将曹操推向了道德的深渊,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奸雄。

6

事实上,世人对曹操的评价大多集中在他的政治才能与品德道德方面。曹操作为政治家的出色表现无可否认,甚至连诸葛亮都曾对其有所肯定。然而,正是这一卓越的政治才能,使得曹操成为统治者们最为忌惮的人物。没有哪个统治者愿意将自己的政权拱手让人,因此,曹操的政治手腕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批评。尽管曹操的后代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这也使得曹操被贴上了“图谋篡位”的标签。即使曹操本无篡位之心,他仍然被认为是深思熟虑、处心积虑的权谋者。

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忠君思想成为了统治者维持政权的手段。许多人看待曹操时,常把忠诚与谋反看得过于绝对,认为只要有谋反之心,便是不忠。然而,忽略了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实际上,在宋朝之前,儒家忠君的观念并非如此绝对。“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这是宋朝之前主流的儒家思想,意味着帝王之位应由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因此,即便曹操有过篡位之心,也并不应视为其罪过。

7

每一位历史人物,在被放大检视时,都会暴露出瑕疵。没有完美无缺的历史人物,也没有绝对无可指摘的“玉石”。我们读史时,应该保持客观。诚然,曹操在政治上堪称一代英杰,但在道德方面却难以称得上巨人。曹操的历史评价之所以呈现出两面性,正是源于他的道德缺失,然而,这并不应该抹杀他的政治成就。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鲁迅先生对曹操的评价。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一文中提到:“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对于曹操的政治才能,鲁迅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在谈到曹操杀孔融一事时,鲁迅也提出了质疑:“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说不忠不孝也无妨,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然而,历史若真能问他,恐怕曹操会把我们也一并杀了。

曹操的双重评价,是历史复杂性的体现。如何在忠君思想占据主导的时代生存,成为了许多人必须考虑的问题。权力的欲望、道德的约束、战功的成就,这些因素构成了对一个人物评价的全面标准。历史的显微镜下,稍有不慎,便可能成为曹操般的历史人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斯... 二战结束后,朱可夫的迅速失势在苏联政坛,许多人认为,与他在胜利阅兵上取代斯大林检阅三军的事件密切相关...
原创 夺...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手中接过皇位,建立宋朝。这一政权...
为研究晋国历史提供实物资料 山... 今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西窑东周贵族墓发掘资料,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晋国、东山...
原创 慈... 在紫禁城深宫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的生活常被外界视为充满权谋与神秘。但在她五十岁那年,一段鲜为人知的...
原创 长... 高士廉(576年—647年),名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出身渤海高氏。高士廉是唐朝时...
原创 一... 吴锦堂,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两度登上了日本富豪榜的顶端...
原创 美... 中国的崛起,已经引发了一部分西方国家的担忧,尤其是美国,似乎在采取一切手段来打压中国。然而,很多人可...
原创 朱... 朱允炆没听懂朱元璋的警告,否则死的会是朱棣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从草根起家的天...
原创 三...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但也有许多人虽然才华出众,却未能遇到明主,导致他们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读到这...
原创 南... 《宋史》里写突火枪 “远闻百五十余步”,这数儿我以前真没当回事儿。不就是根粗竹子塞火药嘛,能响两声吓...
原创 西... 上期的文章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揭示了洛阳方面伪造历史资料的拙劣手段。在无法反驳这些证据的情况下,洛阳...
原创 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中,李世民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的聪明才智、卓越...
原创 孙... 战国时期,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有人好奇,屈原是否有后代,并且这...
原创 慈... 清朝后期,慈禧太后凭借着非凡的权力,牢牢掌控了大清的政局。她的保守政策和奢华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加速清...
原创 此... 在我军第三野战军中,粟司令是负责军事指挥的最高领导人。尽管当时他只是副司令员,并暂时代理司令员职务,...
原创 徐... 权力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毒药,一旦尝到它的滋味,人们就会变得欲罢不能,总是渴望获得更多。就像那些已经成...
原创 武... 一提到武则天,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想到女皇这个词。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正式称为女皇的帝王。 我...
原创 萧... 1933年,黎川失守一事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当时,萧劲光负责防守黎川,但他所带领的部队仅有70人,面对...
原创 百...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是,人们通过铜镜可以照见衣服和...
原创 为...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三国蜀汉大将姜维的北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