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鞅为了到秦国进行变法改革,他是如何获得秦孝公赏识的?
迪丽瓦拉
2025-07-10 05:03:08
0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古至今答案是一样的,要有真才实学。今天小编就说说春秋战国时,商鞅是如何获得秦孝公赏识而进行变法革新的?

卫鞅在去秦国前,一直潜心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当一名私人秘书,由于公叔痤为人狭隘,害怕卫鞅取代他的位子,所以一直把他压制不用。

吴起被魏文侯发掘出来以后,卫鞅一直在暗中揣摩学习,并在帮公叔痤打理朝中事务三十年中,把魏国里里外外研究个透。所以,当魏武侯继位后,吴起被公叔痤排挤投奔楚国,卫鞅才感到自己可以施展拳脚了。

可是,公叔痤仍然把着相位不放,直到他躺在病床上快死了,这才向魏惠侯推荐卫鞅,并告诉魏惠侯,卫鞅是个值得把魏国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的人。

但魏惠侯好像对卫鞅不大感兴趣。见他有些犹豫,公叔痤又出主意说,既然主公对用他不托底,那我还建议你,这个人千万不能离开魏国,如果不用他,一定把他杀了。

卫鞅也真是倒了大霉,遇到这么个顶头上司。在魏惠侯那里讨个好后,公叔痤临死还得卖卫鞅个人情,他又对卫鞅两面三刀的说,你跟了我几十年,现在也该露露脸了。我把你推荐给了主公,但他不一定听得进。我又跟他说了,如果不用你,就把你杀了。这事,我是公事公办,你也别怪我,现在你就快点逃跑吧,逃得越远越好。

卫鞅心想,好歹也在魏国也卖了几十年的苦力,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真算是看错了人,接不上班也就算了,现在弄的连命都快没了,于是赶紧离开魏国。

事也赶得巧,秦孝公继位后看到魏楚两国经过变法图强后,国力大增,他也想在任上搞出点名堂。于是,在全国张贴告示招贤纳士,一经录用,加官进爵。

卫鞅决定去秦国碰碰运气。他把名字改成商鞅,就这样跑到了秦国,举目无亲的,后经一个太监介绍,三次跟秦孝公面试。第一次他趴在地上不敢抬头,两眼看着地面把上古三代说个遍,只说得秦孝公哈欠连天,连连撵他走人,还把太监骂了一通,你找的是什么人啊,上古三朝黄帝老爷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商鞅再次拿着招贤告示央求太监引荐,这个秦孝公也真给面子,居然又听他讲了半天,说的全是夏商周三代的事,秦孝公没听完又把他撵走了,还把太监大骂一通。

连着两次挨骂,别说太监生气,商鞅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过了几天,他求太监最后引荐一次,被他缠得没招,秦孝公跟他又见了一面。这次,商鞅不讲上古也不讲前三代,专讲秦国地形国情和如何称霸的事,没聊一会,秦孝公高兴地说,好,好,好。今天你先回去,改天我挑个日子好好考考你。

三次面试总算通过了,但秦孝公到底用不用他,还要看最后一次考核了。商鞅也是几天几夜睡不好觉,琢磨着如何应对改天考核的事情。

但改天就不是一天的事了,商鞅整整跟秦孝公聊了三天三夜,秦孝公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他最担心的就是朝中没人做改革这件事。经过三次面试一次考核,商鞅总算是找了一份好差事。

听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改革大臣,朝中马上有人反对,为首的就是旧贵族甘龙、杜挚,但商鞅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又有秦孝公支持,这事自然就推行了下去。

商鞅把在魏国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全使上了,又把吴起当年在魏国实行的内容,借鉴了过来。期间他也加了一些新法,如改革户籍、实行连坐法、严明纪律、废除世袭等制度,建立功爵制、严惩私斗,发展农业及手工业作坊生产等。第一次变法有所进步后,又开展了第二次变法,这次统一了度量衡,统一赋税,建立郡县制,也是在这时候,秦始皇统一六国所使用的改革内容,基本在商鞅变革中就有了雏形。

纸面上的东西好写,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于是,商鞅就在城门口召开大会,以五十两黄金奖励搬动木头者,从而引出了立木为信的成语。

按照新法规定,凡秦国军民外出必须持有进出护照,居住须有相关路条证件,否则一律不得留宿。凡违背者,当即受罚。

一次,太子驷外出没带证明,商鞅和秦孝公商量就对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进行了处罚。虽然法令得到贯彻,也为他的生命埋下了伏笔。见商鞅落实法令动真章,秦国上下遵照执行,从而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

商鞅的变法虽然很成功,但却操之过急,又没借鉴吴起变法的教训。把一个散乱的贵族专制制度一下子转变到中央集权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商鞅大刀阔斧的改革又触动了王室和贵族的奶酪,他的结局自然好不了哪去。

从商鞅获得秦孝公赏识这件事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他的经历和学问存在很大的关联。当下有很多人提出工作不好找,实际上是本领恐慌,如果你拥有真才实学,还怕没有用武之地吗?

读者朋友,你对商鞅变法有何看法,也分享你的感想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展黑水文脉 省博物馆馆藏精品图... 金源文化标志性器物“铜坐龙”、中国现存唯一一方渤海官印“天门军之印”、小南山玉文化代表性器物“玉玦”...
洪水来袭,古人如何防洪救灾? 中国自古多水灾,防洪救灾是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的问题。因此,古人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完备的防洪治洪机制,谱...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其在明朝建立后,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因其杀戮过重,民间甚至有了火烧庆功楼的...
原创 隐... 对于苏德战争,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所耳闻的,无论是通过游戏,还是影视作品或是相关书籍。对于这场战争的...
原创 曾... 如果问一位日本人,让他选择一位心中最为著名的“维新运动”领袖的话,有一个人的名字绝对是不能被忽略的,...
原创 陈... 在战争中,陈树湘师长腹部受了重伤,被敌人俘虏,他趁敌不备,伸出双手,摸到了温热的肠子,用力一扯…… ...
山河已无恙!“打响第一枪”的先...   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迎来一次特殊的“归队”,公布了8位新增南昌起义参加者,至此,南昌起义...
原创 华...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起初指挥打仗时,曾经吃过败仗,但是,他的威望不仅没有因...
原创 多... 多尔衮去世之后,才揭穿了初清皇家的一个习俗 文/百家聊史 清朝历史中有一位王公猛将多尔衮,当时大清很...
原创 面... 明初那些威名赫赫、身经百战的开国名将,为何在面对朱元璋血腥残忍的屠戮时,完全没有半点有效的反抗? 在...
刘邦是如何通过理解人性超越竞争... 今天我给大家简单聊聊从平民起家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我看完刘邦的传记后,我发现他的成功不光单单是历史...
原创 康... 历代皇帝都有出巡的情况,原因也是众多,远的如秦始皇,一生东巡五次,最后甚至都死在东巡的路上,而近代皇...
原创 彭... 提起彭德怀元帅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政工搭档是谁,或许是由于彭老总名气太大,以至于他的搭档鲜为人知...
原创 民... 1945年,一个中国教授写的书被苏联译成俄文出版,后来,中国人要查阅还需翻译成中文?这种奇葩的事情就...
原创 封... 《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68期:齐太公世家(二) 文/王事情 写在前面:上一篇被狂怼,强调一下,我没...
原创 晚... 在战争年代,粟裕将军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以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
原创 宋... 1948年8月25日,粟裕以华东野战军前委书记的身份,在曲阜主持召开了各纵队司令、政委参加的华野前委...
原创 九... 1708年,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禔对康熙说:胤礽失人心,如若杀他,不必皇父出手。康熙阴沉着脸问道:...
三下乡:传承红色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一堂主题为“学...
原创 都...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明朝第一任太子,母亲孝慈高皇后马秀英。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