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为何到60岁之后,才独创出著名的柳体呢
迪丽瓦拉
2025-07-10 12:34:43
0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但是谈及楷书,则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首当其冲。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唐朝中期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并且探讨一下: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为何到60岁之后,才独创出著名的柳体呢?

一.科举与仕途均顺畅,受高人指点练书法

柳公权,字诚悬,于公元778年出生,是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柳家是一官宦之家,柳公权的祖父柳正礼,曾任邠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中唐名臣柳公绰。

很好的家境,让柳公权得到了良好的读书条件,加上他从小就喜欢学习,所以他的科举与仕途之路都比较顺畅,12岁就能作辞赋;30岁的柳公权参加科举,即中状元及第。

踏上了仕途的柳公权,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但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之职。后来在哥哥的举荐下,柳公权升任尚书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唐文宗登基后,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

柳公权小的时候,其实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由于小公权写的大字,经常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让他感到很得意。他的骄傲自满之情被卖豆腐老人浇了凉水,老人让他去40公里之外的华京城向一没有双臂、用脚写字的老人讨教。

倔强的小公权背着家人、自带干粮从家乡步行来到华京城。见到了一个挂着个“字画汤”三个大字白布幌子、黑瘦的畸形老头,他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灿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经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向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 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小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

自此,柳公权更加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学习颜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书法进入了正规之道。

二.60岁之前,并无大建树

自从受高人指点更加刻苦练习书法之后,柳公权24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彰显出其年少妍华之书。且之后的书艺已为社会重视,如43岁时的柳书《左常侍薛苹碑》;47岁时书《大觉禅师塔铭》等,均反映了他的书法被当时的权贵所青睐。

然而,直至柳公权50岁以后,也只有《李晟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以及墨迹《送梨帖跋语》,可见其楷书概貌,虽能看到又有进境,但尚未大成。这也许是因为他长期在朝廷中工作与生活,与外界接触不多,而且只是一味地临摹前人书法,没有创新之意造成的。

三.60岁之后,独创“柳体”且渐成熟

在60岁以后的十年中,随着进入晚唐的政局动荡,柳公权的仕途也逐渐衰落,因此,他将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书法研究之上,而让柳书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技艺如日中天。

柳公权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糜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去。

从字体手法上,柳公权一变中唐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显得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柳骨”。

在笔画之间,柳公权已有自家面目,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竖画较之横画为粗,以为主笔,求其变化;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迅出。

在字体结构上,柳体似颜真卿书正面示人,左右较匀衡,但纵长取势,且中密外疏。在整体书风上,柳体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使得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从此,在唐晚期,柳公权终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他书法的赞赏。这就是“柳体”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到70岁以后的十年中,柳公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柳骨”已经过数十年千锤百炼而成,所以能看到柳书在这一时期冉冉斜阳的一种魅力。

80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晚期。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从其代表作品《复东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后一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里行间。此时的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终于消逝在山阿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结束语: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在60岁之前,由于临摹前人书法占多数,公务繁忙,所以书法没有长进;到60岁之后,随着仕途命运的改变,他将全身心的精力都用在研究书法之上,并汲取众家之长、吸纳自然物象、独创出著名的“柳体”,且逐渐成熟起来,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柳公权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学习任何技艺都离不开刻苦磨炼、戒骄戒躁、在前人的基础溶入自己的感悟,大胆创新,才能最终取得出色的成就。不下苦功、一味照搬、不想创新等,都将是取得成功的“拦路虎”。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又... 最近,清华才子马翔宇实名举报苏州商务局局长祝某贪腐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简直就是...
原创 蒋... 前言: 国共双方重庆谈判,蒋介石无意间写下的八个字,却泄露出重庆谈判最大的内幕。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创 战... 在抗战时期,张自忠将军以铁血的气魄演绎了鲁迅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七七事变后,他留...
原创 西...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媒体在采访时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总理时,总喜欢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意图让周总理在回...
六亿州尽舜尧气吞山河 六亿州尽舜尧气吞山河
原创 韦... 1958年1月6日,毛主席抵达广西南宁,准备主持在南宁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23日离开,毛主席在南宁一...
原创 与... 黄巾起义,发生于东汉晚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它与前二次农民起义,即秦末陈胜与...
知情人丨非洲动物大迁徙,带你直... 每年7至10月,在非洲那辽阔的草原上,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们为了能填饱肚子,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出发,...
原创 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特殊的地方和事件,它们或让人心生敬畏,或让人深感震撼。而功德林,便是其中的一处...
原创 先... 苏州虎丘山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越绝书》《吴地记》记载,吴王阖闾去世后下葬在阊门外虎丘,阖闾的...
原创 南... 说起两宋,很多人认为两宋的灭亡充满黑色幽默: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宋宋徽宗当初贪便宜,勾结金国夹击辽国。结...
原创 三... 关于三国时期各位谋士的排名,大家可能看过不少说法,这是由于排名参照的标准或者侧重点不同,会产生不一样...
原创 若... 若中美关系断裂,在美华人将会是什么命运?日本用历史给出答案 中美关系,作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
原创 湖... 旧时郴州有俗话叫“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因为从中原经湘江南下的客货船只到郴州后,就无法继续往前航...
原创 不...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其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
原创 故... 故宫这座历经600年风雨的历史见证者,说起来是一个特别庄严神秘的地方,也是我国著名的景观,吸引着无数...
原创 超...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每个国...
原创 此... 中国地域广阔,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不仅承载着现代化的元素,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
原创 分... 全文共2111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说起汉朝的皇帝,很多人会想到汉朝的汉高祖刘邦,文韬武略的汉武帝。...
原创 他... 如果聊到明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不会有太好的印象,因为正如网上所说,明朝的皇帝多奇葩,且大多数都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