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被苏军俘虏,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学习改造,1959年获得特赦。那么溥仪退位的时候,铁帽子王都去哪了?为什么没人帮他。
铁帽子王,就是指清朝世袭罔替的王爵。它的产生十分坎坷,自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创建后金,八旗旗主便由其嫡生后代善、皇太极、多尔衮等人与侄子舒尔哈齐的孩子阿敏、济尔哈郎当担,而伴随着皇太极、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数朝的发展趋势及其每个列侯的波动定立,乾隆时期才建立了八大列侯王爵世袭罔替的规章制度。
而在清朝末期时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也由于在巩固河山当中立过军功被擢升为铁帽子王。到此有清一朝,便存有着12位铁帽子王。而她们也都会朝廷以上都拥有至关重要的功效。
而当清末民初,帝国主义者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及其慈禧强盛时期的大清国摇摇欲坠之时,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到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再到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困境的日益加重,这一切也都会渐渐地将大清王朝实行亡国。
最后,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谕旨宣统帝溥仪逊位。到此执政我国276年的大清王朝完毕,而这类结果方法也是我国数千年封建社会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作为既得利益者,与清王朝一脉的十二大铁帽子王,又有何心态呢?为什么会甘愿撤出历史的舞台?
实际上,在那时候的12位铁帽子王当中针对溥仪是不是逊位的难题,也是有比较严重矛盾的。作为获益于清朝的她们,最初当然是果断抵制。
而这在其中良弼、毓朗、溥伟(恭亲王奕訢的小孙子,铁帽子王)、载涛、载泽、铁良等为首的清代皇族战队,也是为了更好地阻止溥仪逊位,建立了宗社党。而另一位铁帽子王善耆也是回绝在隆裕太后退位诏书上签名。
可是伴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趋势,袁世凯又手握着大权,而段祺瑞也是宣称要领兵进攻北京市,也造成了12位铁帽子王中别人的心态越来越暧昧不清。
尤其是庆亲王奕劻便挑选了要求溥仪逊位。光绪年间二十九年(1903年),在荣禄人死之后,他变成主管军机处重臣,进而连财政局处、整训处等都会他的辖属,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可是尽管作为铁帽子王,清代勋贵,遗憾的是手握着大权的他却与袁世凯关联匪浅。在被袁世凯巨资收买以后,也是数次为袁世凯通风报信,放虎归山,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又不遗余力开启袁世凯。
最后当辛亥革命越来越激烈,大权又大权旁落袁世凯之手,这种以前在清朝皇室中拥有至关重要的铁帽子王们还是迫于形势,接纳了清帝逊位的标准,大清王朝也宣布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