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过?
诶,这可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说法,而是在史学界确实存在的争议。
我们小时候背的历史年代表都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所以夏朝的存在对我们来说似乎天经地义的。
可从近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对夏朝是否存在保持了怀疑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夏朝更像是一个后世之人(周之后)所杜撰出来的国家,并不存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过。
首先,为什么会有争议呢?
在古代,并没有成体系的考古学,所以大家对于历史的认知,主要,也只会来自于史书,史书里写啥,那啥就是真的。
比如《史记》里写了黄帝,那就真的有黄帝。写了大禹是黄帝的后代,那他就是黄帝的后代。写了夏朝的历代帝王,那夏朝就是有这些帝王。
天经地义。
但到了近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出现,很多新的学说也随之出现。
这其中,就诞生了一个“疑古派”。
代表人物都很牛,比如我国的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jié刚,以及钱三强院士的父亲著名思想家钱玄同等人。钱玄同就连自己的号都叫疑古。
以顾先生为代表的很多人就认为,夏朝的很多历史以及其中的一些人物,很有可能是周朝以后的人编撰出来的。正所谓“层累地造成的古史”。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首先,顾先生认为,时代越往后,传说的古史期反而会越长。比如,在周代早期人们心中最古的人王是禹,到了孔子时代又有了尧舜,到了战国又有了黄帝和神农,到了秦朝三皇也出来了,汉以后才有的盘古开天地传说。其次,就是时代越往后传说中的人物反而会越来越神。比如舜最早的形象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后来则变成了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再后来又被加了个孝子的buff。
按照这种思路再回头看史料中对于夏朝的记载就会发现,其一既然商朝是承接自夏朝,那么为什么在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中没有出现过关于夏朝的任何记载,甚至连夏这个字都可能没有。其二,那些最早记载夏朝相关事迹的如《尚书》等书,也都是周代才成书的,而且也都是只有些零星的片段,但发展到后世故事反而越来越丰富了。
基于此,有人怀疑夏朝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也就并不是什么特别夸张的想法。最要紧的就是没有考古发现作为佐证。
诶,先都别急,我知道由考古发现,比如二里头,但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我们能确定殷商是真实的?因为《史记》等文献中所记载的殷商帝王世系表,和出土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发现的内容,是能对的上的。这就是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
但夏朝,就没有类似这样的证据来佐证。
多说一句,王先生本人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的态度也是倾向于相信的,他的理由是,介于殷商世袭表能对的上,那么夏朝的世袭表显然也是可信的。
这就是顾王二人的“疑古”与“释古”之争。
同时,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论,还有第三个流派,那就是“考古”。
顾颉jié刚在面对质疑时也说,要解决这种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挖出点证据来。
从上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以徐旭生先生为代表的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们就一直努力进行着对夏朝遗迹的寻找、辨别以及断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国内学界基本认同了“夏文化”的存在。
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河南的龙山文化晚期,以及二里头文化早期,就是夏文化。
尤其是二里头,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和文献中的描述的夏朝存在时间以及活动区域对的上。
这种证据,显然比王国维先生当年提出的那个因为商朝的记录是真的所以夏朝的也该是真的的理论,更符合他自己提出的二重证据法。
但,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论,仍然在继续。
比如2002年现世的青铜器燹公盨,上面铭文写着“天命禹敷土,堕山濬川”,一下将大禹治水的故事出现时间前推到了西周中期。
对于相信夏朝存在的人来说这无疑是针强心剂,毕竟对于禹这个人是否存在的争议也是夏朝真实与否的一个关键点。但也有学者认为“天命禹”,这不还是个神话故事吗,这并不足以证明禹这个人存在,或者夏王朝的存在。
这种争论,一直到今天,仍然还在。
而且慢慢开始有了超出学术本身的范畴,比如很多外国学者都主张夏朝不可信,这其中有些人会认为,中国人极力想证明夏朝存在这件事本身,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在作祟。
而这种东西方观点的相左,也成了今天互联网上很多对于夏朝不存在说法的主要争论焦点。
说一下我得看法吧,仅仅是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在殷商之前,确实存在过一个拥有国家形态的文明。
而这个文明与殷商文明,在时间上是延续的,比如有学者就认为二里头遗迹的晚期就已经属于殷商文化了;同时,空间上也与殷商相重叠。所以二者之间是有传承的,也就是说它并不像与三星堆、或者与良渚那样是另一个空间中平行演化的文明。
同时,根据史料中对于夏王朝时间与空间的描述,也恰巧与考古发现的这批殷商之前的文明遗迹相重叠,起码可以说,从周至汉的那些对于“夏朝”的记载不会完全是杜撰的。
但,毕竟我们还没有找到夏朝的文字,也没有发现更多的证据来构成像殷商那样的“二重证据”来做实夏朝的存在。
所以我们就不能肯定的说,二里头和龙山的那些遗迹就是史料中所说的“夏”,也不能断言史料中记载的那些夏朝的故事如大禹治水、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商汤灭夏等等的真实性。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的民族,也并不能抹杀掉我们这片土地上在殷商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文明痕迹。
今天算是开了个新坑。一直很想做一个从夏到清的通史系列,但也一直在想该怎么做才能更更有趣。最后还是决定,时间还是按照线性走,但内容不会去做那种讲每个帝王或者每个时期都发生过什么的流水账式的节目。毕竟这些内容网上已经有很多了,随手一搜也搜得到。
所以,这个通史的系列,会着眼于“大历史”的方向。所谓大历史,用黄仁宇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
比如接下来大家可能会看到像纣王真的天天开“海天盛筵”吗?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和先秦的诸子百家都有什么异同?
汉朝和同时代的罗马有没有过联系?
唐朝时本子的遣唐使都学走了啥?
宋朝的经济到底有多发达?
明朝小冰期到底是啥?
晚晴打不过列强真的是因为装备不行吗?
还有魏晋的士族、隋唐的军阀、十六国的五胡、汉唐的都护府等等等等。
以及今天这期,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会在让大家理清历代王朝大致历史走向的同时,从很多细微的、有趣的、想不到的角度来重新看那些秋月春风。
当然我也不是专业学者,欢迎大家随时为我勘误。
对我自己来说,做这种内容,也是非常好的一次自我提升。
希望你们多点赞,希望我能坚持住。
下期,我们来聊聊大禹治水。
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是什么?世界上真的同时发过大洪水吗?比如诺亚方舟什么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里是余事,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