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一生战功赫赫,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晚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令人惋惜。秦王为什么要赐死功臣呢?纵观历史,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秦军大败,白起幸灾乐祸,秦王嫉妒,遂下杀意
白起第一次围攻邯郸时,完全可以灭了赵国,结果范雎在背后使坏,秦军撤退,已经丧失了灭赵的良机;第二年,秦军再次攻赵国,秦王令白起为将,白起以身体欠佳为由,拒绝出征,秦王一再要求,白起一再拒绝。秦军大败后,白起幸灾乐祸地说,看看吧,当初不听我的话,非要出征,现在失败了吧。秦王听说后,恼羞成怒,下了杀心。
我们来分析下当时的情景:
第一,白起为什么要违抗王命?
白起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长期奋战,身体落下了一身病,身体不允许;当初秦王下令撤兵,是一大失误,白起闹脾气;赵国恨极了白起,如果他去的话,赵国必将同仇敌忾,白起没有取胜的把握;邯郸距离其他国家不远,一旦他国来救,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既没把握取胜,身体也不允许,心里也不痛快,白起就不想去了。
第二,白起幸灾乐祸,惹恼了秦王
看过《三国演义》的,想必对田丰的死印象深刻,白起也是一样。这时候秦王的心里是很微妙的,几年前赶走了宣太后、魏冉一党,自己开始亲政,正准备拿出业绩来给国人看呢,你白起呢?不但违抗命令导致秦国大败,还在背后冷嘲热讽,几个意思?分明是讽刺我差劲儿!要是人人都这么想,这国君之位还坐得稳吗?
白起是魏冉旧部,又抗命不从,秦王忌惮
白起违抗王命,在白起看来,理由很充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过错,可在秦王看来,意思就是微妙了。
先来说说白起的出身。按照史书上的说法,白起是楚国王族白公胜的后代,而宣太后、魏冉也来自楚国,其中的意味就深长了。
其次白起的崛起是魏冉一次次提拔的结果。魏冉虽被赶走了,但是白起一次次抗命,就给秦王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白起不听我的命令,会不会还跟宣太后一伙有联系?如果他要是起兵造反,谁又能挡得住他?
秦王忌惮白起暧昧的态度,杀心加重。
白起被贬后,长期滞留不走,身边武将越聚越多
白起被贬后,在咸阳滞留了三个多月才起身,当时有很多武将去探访,为他的遭遇抱不平。
白起磨磨蹭蹭地走到了杜邮,身边聚集的武将越来越多,在范雎的挑唆下,秦王决定不忍了,派人送了把宝剑令其自裁。
都被贬了,白起居然还没感受到刺骨风寒,还在和一帮武将交往,其政治智慧堪忧啊。后世的吕不韦也是栽在了这一点上。
综上所述,白起的死因可归结为:白起一再违抗亲王的命令,又在背后幸灾乐祸,秦王嫉妒心大起;白起是魏冉旧部,军中威望非常高,功高震主,秦王忌惮,下了杀手。